《北京遇上西雅图2》票房 算不算是一则移民广告?
这部影片,浮在表面的是古意盎然、情深款款的罗曼司,而沉在水底的,实则是当今都市白领群落对于“离散”(移民)的憧憬和恐慌。
作家贾葭,前一阵子“被失踪”,于是不小心当上了“网红”。最近,他再次刷屏了朋友圈,用一篇题为《你唯一能做的事就是早发财早移民》之雄文,引经据典、条分缕析,重申了六年前他写在专栏里的论断:一个典型的中国梦就是离开中国。
巧合的是,正在刷新中国爱情电影票房纪录的《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刚好为这句话做出了最为生动的图解。
是的,《不二情书》99%的剧情发生在澳门、洛杉矶、拉斯维加斯、伦敦,而属于宜昌和北京的戏份,加起来还不到3分钟。简而言之,整部电影说的就是一群身在海外的中国移民的爱恨嗔痴。
这个故事里的人,上到耄耋,下到少年,他们全都处在“去国怀乡”的状态之中,可是怀则怀矣,其实谁也并没有要“回来”——你看那个不喜欢被老妈拽到美国来读书的叛逆中学生浩浩,在大牛(Daniel)叔叔现身说法的劝慰下,最后不还是留了下来吗?而那对移民了几十年却依然英文不灵光的老爷爷老奶奶,虽然处处瞧不惯鬼佬的种种,浑身上下都透着优雅的民国范儿,可也只有到了埋骨时,才肯魂兮归来。
这条线索最高光的段落是,大牛带着林爷爷去考驾照,而尽管老爷子自己说不清楚英语,却丝毫不妨碍他指摘那位印巴裔考官的口音太重。最后,驾照拿不到,林爷爷很生气又很帅气地掉了个书袋来总结陈词:居蛮夷之地,与魑魅为群(典出韩愈的《潮州刺史谢上表》)。这是极富意味的一场戏,当然可以说它是在讽刺老人的颟顸滑稽(以及种族歧视),但恐怕此处更主要的“表达”,还在于创作者以一种同情、礼赞、伤逝交织的情绪,高度概括而且准确地抓住了海外华人的普遍状态。
在洛杉矶、纽约、温哥华这些北美华人集中地,华埠自成一统,中文报纸、广播、电视繁多,华人商店、超市、餐馆密布,粤语国语并行,举目所及满是汉字,住在此间,饮食起居几乎与国内无异,所以不少移民视他乡为故乡,的确没有怎么“融入当地社会”。然而,麻烦的是,出了唐人街,肤色、文化上的差异又立刻彰显,不适感也就扑面而来。和同源于希腊、罗马的欧美各国各族不同,“华夷之辨”毕竟差别巨大,又加上各种历史原因,华人对中国身份、中国文化往往同时兼有强烈的自豪感和自卑心(我们读读好莱坞大导演李安的口述自传,都能分明感受到这个层级的“成功华人”依然有之的这种复杂情绪)。所以,电影里的林爷爷虽然该算成老一辈,但也还是具有相当的典型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