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芈月传》三项白玉兰奖:大众化路线肯定

2018-10-1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芈月传 6月10日晚,第22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颁揭晓.和往常一样,本届"白玉兰"奖最受人关注的依然是国产电视剧方面.今年,10部电视剧竞逐7个奖项.最后,<芈月传>斩获最佳电视剧.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三项大奖,成为最大赢家. 三项"白玉兰"奖项颁给<芈月传>这样一部颇有"正剧范儿"古装传奇剧,是对近年来郑晓龙等电视剧人在古装剧领域努力"拨乱反正"的肯定. 不知从何时起,我们的

芈月传

6月10日晚,第22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颁揭晓。和往常一样,本届“白玉兰”奖最受人关注的依然是国产电视剧方面。今年,10部电视剧竞逐7个奖项。最后,《芈月传》斩获最佳电视剧、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三项大奖,成为最大赢家。

三项“白玉兰”奖项颁给《芈月传》这样一部颇有“正剧范儿”古装传奇剧,是对近年来郑晓龙等电视剧人在古装剧领域努力“拨乱反正”的肯定。

不知从何时起,我们的古装剧走上了一条所谓的偶像化道路。俊男靓女们身着古代的装束,说着当代的流行语,随意将现代生活置入古代场景。这种看似现实感很强的创作方式,让本应颇有历史厚重感的古装剧逐渐轻浮起来,底蕴缺失、类型单一甚至肆意解构历史、歪曲主流价值体系,是这类作品的突出问题。

这样的作品,长期霸占荧屏,吸引年轻观众的眼球,获得了巨额的商业回报,却让古装剧创作进入了一种狂躁的病态中。作为传统的电视剧人,郑晓龙和“郑晓龙们”,对这种创作倾向有种天然的“排斥感”。因为在他们内心深处,对艺术仍然有着本真的坚守——电视剧总应该传播真善美,电视剧总应该为绝大多数观众服务。

郑晓龙没有错。可他却遇上了电视剧的分众化时代。在分众化时代,很多电视剧作品都小心地寻找着自己的目标群体,揣摩着目标群体的特殊口味,然后进行”私人定制”。久而久之,很多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在“私人定制”剧的培养下,养成了固定的审美习惯。郑晓龙拍摄《芈月传》的执着就在于,坚持走大众化路线,没有针对固定观众群体。《芈月传》希望自己成为一部老少皆宜的电视剧,而非只为年轻观众服务,即郑晓龙口中的“大众电视剧。”

在当下的环境中,郑晓龙和《芈月传》坚持走“大众化”的路线,难能可贵。因为在分众化时代,走大众化路线,就意味着要面对众口难调的尴尬和困难,意味着想让所有观众都满意,结果可能所有人都有不满意的地方。难得的是,《芈月传》找到了观众审美趣味的“最大公约数”——在国家观和民族观上,《芈月传》主张统一、反对分裂;在历史观上,《芈月传》借历史虚构叙事高扬人性的恢宏,以特立独行的文化姿态,表达出对阴险诡诈历史观念的不肯迁就;在美学观上,《芈月传》有意弃甄嬛而去,穿过浅吟低唱的“小时代”,摆脱嬉戏打闹的“低幼病”,决意在先秦这一宏大的历史空间中对古装剧进行新的美学阐释。这些优秀的品质,即便是再挑剔的观众,恐怕也不得不认同,因为这正是当今时代的“脉搏”,是所有的文艺作品都应当张扬的价值和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讲,这次《芈月传》从众多电视剧中脱颖而出并最终摘得三项“白玉兰”奖,并不难理解。

对于《芈月传》获得三项“白玉兰奖”,一些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颇有微词,觉得该剧不符合自己的审美诉求。导演郑晓龙之前在一次行业论坛上的发言或许可以作为对这种质疑的回答。他说:“电视剧不能只考虑年轻人的感受,还要考虑中老年观众的感受。电视机前还有很多中老年人,他们也有看电视的权利。从我们来讲,最初的概念是想让一家人在电视机前看电视。”这段话正说明了郑晓龙作为老一辈电视剧工作者,拍摄《芈月传》的理念与初衷。

今天,一个中国家庭可能有几台电视机,但最好最大的那台电视机一般仍摆放在家里最重要的那个位置——客厅——传统时代,中国人要么在那个位置供奉着各路神仙,要么在那个位置摆放着先人的牌位。电视机的位置,说明电视在塑造中国人信仰和价值观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尽管今天娱乐方式多样化了,但对一个家庭而言,一起看电视仍是一项沟通情感、传递亲情、营造家庭氛围的重要仪式。所以,即便电视剧进入了分众化时代,我们仍然需要大量适合四世同堂一起观看的电视剧。可惜的是,功利化的诉求,让作为大众艺术的电视剧越来越小众,像《芈月传》一样走大众路线的、适合四世同堂一起观看的电视剧,不是太多,而是太少。本届上海电视节有众多优秀电视剧作品参评“白玉兰奖”,可评委会却偏偏将三项大奖授予《芈月传》,我想不仅仅是对作品质量的认可(因为任何一部作品能够入围该奖,质量肯定都属上乘),更是对以郑晓龙为代表的《芈月传》主创团队对电视剧大众化路线的坚守与探索的褒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