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指甲的症状与治疗方法 让你的指甲轻松恢复

2019-01-0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甲癣,俗称"灰指甲",是指皮癣菌侵犯甲板或甲下所引起的疾病.甲真菌病是由皮癣菌.酵母菌及非皮癣菌等真菌引起的甲感染.甲真菌常见二型:①真菌性白甲(浅表性白色甲真菌病) 此型病损局限于甲面一片或其尖端:②甲下真菌病 又分远端侧位型.近端甲下型及浅表白色型,此型病变从甲的两侧或远端开始,继而甲板下发生感染. 病因 甲癣常由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等各种真菌引起.少数由其他丝状真菌.酵母样菌及酵母菌引起,偶尔也可由孢子菌.镰刀菌及土色曲霉等引起,大多见于营养不良的甲. 症状表现

甲癣,俗称“灰指甲”,是指皮癣菌侵犯甲板或甲下所引起的疾病。甲真菌病是由皮癣菌、酵母菌及非皮癣菌等真菌引起的甲感染。甲真菌常见二型:①真菌性白甲(浅表性白色甲真菌病) 此型病损局限于甲面一片或其尖端;②甲下真菌病 又分远端侧位型、近端甲下型及浅表白色型,此型病变从甲的两侧或远端开始,继而甲板下发生感染。

病因

甲癣常由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等各种真菌引起。少数由其他丝状真菌、酵母样菌及酵母菌引起,偶尔也可由孢子菌、镰刀菌及土色曲霉等引起,大多见于营养不良的甲。

症状表现

1.甲下型甲癣

常从甲板两侧或末端开始,多先有轻度甲沟炎,后来逐渐变成慢性或渐趋消退。甲沟炎可引起甲面有凹点或沟纹,持续不变或渐累及甲根。一旦甲板被感染,即可形成裂纹、变脆或增厚,呈棕色或黑色。本型常见。因甲下角蛋白及碎屑沉积,致甲变松及甲浑浊肥厚。

2.真菌性白甲(浅表性白色甲癣)

为甲板表面一个或多个小的浑浊区,外形不规则,可逐渐波及全甲板,致甲面变软、下陷。无任何症状,无甲沟炎,常于甲床皱襞皮肤处见有脱屑。

3.白色念珠菌引起的甲癣

多见于家庭主妇、炊事员及经常接触水的人。多合并甲沟炎,起于两侧甲皱襞,可有皮肤红肿、积脓、压痛。附近的甲变为暗色,高起,并于其下的甲床分离,其后整个甲板波及。

检查

甲下型甲癣取病甲做PAS染色易找到真菌,可见菌丝及关节孢子局限于甲板的最下部。

真菌性白甲的真菌菌丝只局限于甲板的最上部位,很少波及较深层。在甲板上部见大量菌丝及不规则形的关节孢子,较甲下型所见菌丝更大更宽。

诊断

甲下型甲癣由于其真菌量较少,且常位于甲板的最下部,较难诊断。其他真菌性白甲及甲癣从临床表现结合真菌检查诊断不难。真菌检查包括直接镜检、真菌培养、组织病理检查等。真菌直接镜检简单易行,临床应用普遍。

根据病甲表现:浑浊、增厚、表面凹凸不平、变脆易碎、甲分层、变色、甲板翘起、甲板萎缩、甲板脱落、钩状甲、甲沟炎等有助诊断。

治疗

甲癣为皮肤癣菌病中最顽固难治的一种。可口服、外用药物,或手术拔甲。手指甲和脚趾甲的生长速度不同,完全替换一个新的指甲,手指甲需要100天,而脚趾甲大约要300天,所以治疗灰指甲必须要有耐心。

1.手术拔甲

适于单发的指甲,局麻下,将患甲拔除。这种方法创面大,出血,易引起感染。手术后一般会感觉较疼痛,容易重新感染复发,临床现已较少使用。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不宜手术治疗。

2.内服药物

适于多个指(趾)甲。应定期监测药物不良反应。

3.外用疗法

根据药剂不同,主要局部涂药和封包削治等方法。

(1)使用指甲锉(非专业人士切忌用刀片,以免出血感染其他疾病)将不规则坏甲磨薄,磨甲周期为2天一次为佳;

(2)30%冰醋酸外涂或10%冰醋酸泡病甲,每日1次,持续3~6个月以上。涂药前若先将病甲削薄,疗效更佳。涂甲之前注意用温和药膏保护甲周的皮肤;

(3)选用药物涂剂抗真菌外用药局部涂抹。

总之,治疗灰指甲要坚持不懈。同时还应积极治疗身体其他部位的癣病及慢性全身性疾病,提高自身抵抗力,防治并重,这样才有可能彻底治愈灰指甲。

四大注意

1.警惕病变

引起指甲改变的原因有很多,不能认为指甲有病都是甲真菌病。但有一点应掌握,即甲真菌病的发病往往从一个指(趾)甲开始,而后逐渐波及其他指(趾)甲。如果十个手指甲或脚趾甲同时发病,则往往是全身性疾病的一种表现,需要迅速彻检查身体。

2.及时治疗

最好选择一年中的四月至九月治疗,万物生长在春夏季是最旺盛的,指甲也是这样,在这个季节选择适合的有效治疗方法可以缩短三分之一的治疗时间,将治疗对患者的影响减到最小、费用降到最低。

3.注意家人之间交叉感染

根据统计,国内约有三成的甲真菌病患者家属,也有不同程度的足部霉菌感染现象。人们往往忽略甲真菌病的严重性,在门诊治疗身体其他部位的霉菌感染时,才会发现手脚患有甲真菌病,其中许多的患者的感染源来自于自己的家人。

4.感染后不要自己治疗

甲真菌病是一种慢性的真菌感染,需要积极治疗,最好到正规的医院做相关真菌学检查确定为甲真菌病,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避免诊断不明乱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