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阳相马 “伯乐一顾”:伯乐善相马 良驹不埋没(洛阳成语典故)

2017-11-3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释义]伯乐:春秋时秦人,姓孙名阳,有相马的特长,当时的人们便以神话中掌管天马的星名伯乐来称呼他.顾:回头看.比喻受到权威人士的赏识或看重.[出处]<战国策·燕策二>:"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因善相马而入朝传说中,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在人间,人们把精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称为伯乐.第一个被称为伯乐的人本名孙阳,是春秋时

【释义】伯乐:春秋时秦人,姓孙名阳,有相马的特长,当时的人们便以神话中掌管天马的星名伯乐来称呼他。顾:回头看。比喻受到权威人士的赏识或看重。

【出处】《战国策·燕策二》:"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因善相马而入朝

传说中,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在人间,人们把精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称为伯乐。第一个被称为伯乐的人本名孙阳,是春秋时洛阳孟津人。由于他精于研究马,人们便忘记了他本来的名字,干脆称他为伯乐。

如今,在洛阳北面的邙山岭上,沿洛孟公路由北向南13公里处有座涵洞桥,名曰伯乐桥。距桥东1公里处有个村庄叫伯乐村,村名便是后人为了纪念伯乐高超的相马技艺而来。

相传春秋时,在这个村庄附近人烟稀少的深山老林里,住了一个叫孙阳的勤奋好学的年轻人。他白天耕种,夜晚攻读,最终成为颇有名望的郎中。他还有个饲养牲畜的嗜好,尤其对马情有独钟。

孙阳爱马、研究马入了迷,识马本领不断提高,慕名而来取经的爱马者络绎不绝。后来,孙阳善于相马的名声传到了爱才、惜才的秦穆公耳朵里。秦穆公便急下诏书,召孙阳入朝,封他为挑选和管理良马的官。

伯乐一顾马价升  

《战国策·燕策二》中有一则典故,详细记载了伯乐相马的故事。

有个人要卖骏马,他牵着马接连三天在集市上兜售却无人理睬。这人就去见伯乐,说:"我想卖一匹好马,接连三天在集市上都没有人来过问,希望你帮帮忙去看看我的马,绕着马转几个圈,临走时再回头看它一眼,我愿意奉送你一天的花费。"伯乐答应了,他绕着马转了几圈,看了看,临走时又回过头去看了它一眼,这匹马的价钱立刻暴涨了10倍。

如今看来,伯乐这一举动有点"马托儿"的意思,足见名人的巨大影响力。

寻访良驹留典故 

关于伯乐相马,还有一则典故流传甚广。

一次,伯乐受秦穆公的委托,购买能日行千里的骏马。他向秦穆公说明,千里马很稀有,找起来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寻访,但请秦穆公不必着急,他会尽力将事情办好,将马找到。伯乐跑了好多地方,包括素以产名马著称于世的燕赵一带,历尽艰辛,还是没发现中意的良马。

一天,伯乐从齐国返回,在今孟津伯乐村附近,看到一匹枣红马拉着盐车,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进。马累得直喘气,每迈一步都十分艰难。伯乐对马向来亲近,不由走到跟前。马见伯乐走近,突然昂起头来瞪大眼睛,大声嘶鸣,好像要对伯乐倾诉什么。伯乐立即从声音中判断出,这是一匹难得的千里马。

看到此马骨瘦如柴,尾巴上还带着粪便,伯乐不禁潸然泪下。他顺手脱下衣衫披在马身上,还推车助它上坡。伯乐对驾车的人说:"这匹马在疆场上驰骋时,任何马都比不过它,但用来拉车,它却不如普通的马。我愿意高价购买它。"

架车人毫不犹豫地同意了。伯乐牵着千里马直奔王宫。他拍拍马的脖颈说:"我给你找到了好主人。"那马好像明白他的意思,抬起前蹄,引颈长嘶,声音洪亮,直上云霄。秦穆公听到嘶鸣,走出宫外。然而,当他看到伯乐带回的千里马瘦得不成样子,甚至连走路都很困难时,有些将信将疑。

伯乐把马带回府精心饲养,几个月后,那马变得精壮无比,走起路来四蹄生风,文武大臣无不夸伯乐相马有眼力。秦穆公跨马扬鞭,但觉两耳生风,一喘息间,已跑出百里之外。从此,秦穆公骑此马走南闯北,战无不胜。

伯乐相马的故事传遍神州。后来,人们把能发现人才、提拔人才、重用人才的人称为伯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