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华张艺谋二度合作:他比以前更宽阔
《十面埋伏》之后,刘德华和张艺谋在《长城》里迎来了第二次合作。尽管这部影片让张艺谋遭遇前所未有的争议,但在刘德华看来,张艺谋拍电影的热情从来没有改变,可能有一些还没有做到最好,但是现在已经是在掌控之下做得最好了。
饕餮是这部戏最有意义的设定
华商报:你怎么理解你在《长城》中的角色?
刘德华:首先他是一个科学家,所以他研究敌人,研究怪兽。他性格比较执著,又没机会跟人家接触,不是那么会保持跟其他人的关系。所以他没有得到皇帝和他身边的人的喜爱,但是他很关注他的工作。
华商报:片子的设定是宋代,有的人也管它叫做中国的文艺复兴时期,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刘德华:大家可以把它说是中国文艺复兴,我觉得不止这个,那只是一个开始,它蕴藏了很多不同人的思想,出现了很多大家知道的一些传说。所以特别有意思。
华商报:你怎么看待片中的怪兽饕餮?
刘德华:我觉得这个就是我们这个戏里面最有意义、最有意思的地方。它看起来就好像一个科幻片,我们的敌人是一个怪兽——饕餮,这个戏里面它代表了另外一种意思,代表贪婪。因为这种怪兽会让你知道,如果你没有好好掌握自己的欲望的话,可能换回来的那种伤害,比怪兽还要厉害,这个怪兽就代表了欲望。
华商报:你也去过长城,那么你觉得真正的长城跟这个布景的长城,有没有什么相同或者不同的体验?
刘德华:那当然会有一点点不一样,因为每一个年代,长城长的样子都不一样,每一个年代为了抵御敌人,他们会进行一些不同的改变,可能以前没连接起来,有一点点分别,一直到现在大家看到的。但是在我们这个戏里,为了拍戏方便,我们真的是建立了一个新的长城,方便我们拍摄和所有动作上面的配合。
张艺谋导演活得很自然
华商报:这是你跟张艺谋导演的第二次合作,你觉得跟你们之前第一次合作有什么不同?
刘德华:我上次跟张导合作已经是十几年前的事了,我感觉他从来没有改变过,就是拍电影的热情没有改变过。这一次看到他,面对一个更不同的制作——就是一个外国的制作,面对剧组成员不同的语言,我觉得他比以前更宽阔,他接纳的视线越来越广。在整个戏里面,他把传统的中国文化跟外国人的一些技术结合得非常好,而且他在整个故事上面都用了很多心血。中外文化总会有差异,他把两种文化融在一起,可能有一些还没有做到最好,但是现在已经是在掌控底下做得最好了。
华商报:拍戏时的张导是什么样的状态?
刘德华:他是比较开放地给演员表达。这次他讲得最多的是我们的敌人是空的,你演的时候要想象,比如说我们要飞——这个戏我们要靠很多很多的发明,让他们可以飞——可以跳,面对一些怪物的时候,能够更强大地去面对。
华商报:你觉得这部作品和张导之前的作品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刘德华:我觉得电影就没有什么不同,因为很久以前我就听过张导说的一句话,我觉得这个是我们应该有的一些态度,他说电影就是一个框框,这个框框里放什么都可以,只要你想象,什么事情都能发生。这次我没有在生活里面、在这个电影拍摄的过程里面发现他有一点点的别扭,他真的活得很自然。我觉得这个是他非常大的一个进化。
华商报:这次合作的很多演员都是年轻人,和他们的合作是什么感受?
刘德华:年轻的朋友戏份不是那么多,但是你会看到他们都很投入。他们对古装不是那么熟,不像我们从电视台就开始演古装剧,所以他们在形体、在表达方面都需要调整,他们花了很长时间。张涵予[微博]我跟他认识很久了,他对角色上面的掌控已经非常好。鹿晗[微博]我觉得是这次蛮有亮点的一个演员,他在戏里面演一个比较胆小的人,但可以看到他的成长。景甜[微博]在很久很久以前就开始学英文,因为她应该是这个戏里文戏最多的一个演员。我觉得蛮感动的,大家都为这件事情付出了很多。
马特·达蒙设计了我的结局
华商报:你在片中好像为了一段英文台词也准备了很多?
刘德华:首先我负责把饕餮的故事、这个传说完完整整地告诉三个外国的演员。在没拍之前的一个月拿到剧本,就请了老师去解释给我听,也找了一个演话剧的老外去告诉我怎么样说。故事刚开始的时候是公元一千多年前,那个时候没有美国口音的,那我们就注重发音。但是这个戏是需要当代的人看,所以要从头再调整,找平衡。所以谢谢英文老师在现场帮我。这一场戏三分钟,就只有我一个人在说话,而且完全是英文跟外国演员交流,他们也给了我很大的表演空间,谢谢他们的耐心。
华商报:和三位好莱坞明星的合作有什么感受?
刘德华:中国有什么东西、吃什么、在香港可以玩什么,大家都在聊那个。佩德罗·帕斯卡在现场是让人最轻松的一个演员。马特·达蒙带了他的女儿,就是他家庭一起来,常常跟他聊到家庭的事,也希望大家可以慢慢透过这次的合作变成朋友,也都想了解一下不同地方的制作。然后威廉·达福是一个我非常尊重的老师,以前我就觉得他在演技上面是有一定的概念,他在表演上面给了我很大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