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耀和王保安 王振耀、徐永光:中国慈善的瓶颈和希望
【嘉宾简介】 王振耀:壹基金研究院院长、北师大教授,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司前司长 徐永光:南都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希望工程”创始人 【舆情背景】 民政部司长调离官场,出任壹基金研究院院长,引发媒体对慈善事业的新一轮关注。
中国慈善事业规模的弱小,与经济的繁荣很不相称,特别是民间慈善机构的发展受到诸多制约,本土慈善资源的开发做得很不够,慈善的社会公信力也有待提振。
如何从制度和精神文化的层面,推动中国慈善事业有个大发展?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但弱势群体的生活保障仍未得到很好的解决,在有些地方社会矛盾有所激化。
政府和民间慈善机构如何各自努力,健全社会救济机制,化解底层郁结,营造社会祥和? 徐永光先生在40岁年富力强之时,从团中央组织部长任上急流勇退,创办“希望工程”;王振耀先生在退出民政部前,推动救灾和慈善管理的诸多制度创新。
且听两位慈善界高人,共同为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把脉。 【访谈实录】 主持人:王振耀先生从民政部辞职,引起舆论关注,他在退出民政部前,推动了救灾和慈善管理的诸多制度创新;徐永光先生在40岁年富力强之时,从团中央组织部长任上急流勇退,创办“希望工程”。
请两位嘉宾接受人民网舆情频道的敬意,并向网友问个好吧。 徐永光:网友们好,非常高兴今天和王振耀前司长,现任北师大壹基金公益研究院院长一起做访谈,我愿意回答大家提出的各种关于公益慈善方面的问题。
王振耀:网友好,今天我很高兴和中国慈善的先行者徐永光先生在一块来共同回答大家的一些问题。
政府应扮演主导作用 网友“PANDAHO”:王教授,您官至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司司长,那么请问我们的政府在慈善中扮演的是什么角色? 王振耀:根据我自己在政府工作的经验,我觉得政府应该再制定一些慈善事业宏观管理中的法律、政策,还有一些规则都应该扮演一些主导性的作用。
同时,政府也有很重要的责任,就是来推进一个好的社会氛围的形成 主持人:好像永光秘书长说过,王振耀先生从王司长变成王院长、王教授,不是“下海”是“上岸”?振耀先生是否同意这个说法?在永光看来,王振耀先生的角色是不是从“甲方”变成了“乙方”?政府少了像王振耀先生这样的明白人,损失有多大? 王振耀:我觉得无论是“下海”还是“上岸”其实都是形象的说明我的工作场所、社会身份的重大变化。
因为我已经回到了社会,那么,作为一名教授,作为公益慈善界的一名普通工作者来和整个业界的同事们一起来共同促进慈善事业的发展。
徐永光:这是我们为庆祝王振耀司长离开政府担任公益研究院举行的一个小型Party一句酒话,当时不是很在意,有人说是下海,有人说是上岸,但是,现在很多人对这两句话很有兴趣。
振耀院长现在也对上岸颇为认同,他的理解就是慈善业界的朋友们接受了他,我的理解就是说大家觉得政府像一个海,海水很深,深不可测,振耀在海里面游得也很吃力,现在终于可以上岸了,和慈善业内的朋友们一起在一个平台上来讨论中国公益慈善的发展。
我和振耀在五年以前有过一次非常深刻的、有价值的合作。五年前,王振耀是民政部救灾救济司的司长,这个机构也是分管慈善事业的发展。
我当时是担任中华慈善总会的副会长,根据当时民政部部长李学举的安排,由民政部召开首届中华慈善大会。当时王振耀和我都担任中华慈善大会组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他代表政府,我代表民间。
我记得当时振耀司长信心满满,在新闻发布会上说,要通过这次慈善大会,推动中国民间慈善的转型。整个慈善大会筹备的过程当中,我们也碰到了很多困难,特别是碰到了一些观念上的碰撞。
要评价那次大会,有一部分是成功的,譬如说让一百多家纯粹民间的草根NGO进入了大雅之堂,参加了中华慈善大会,就是说承认这些民间草根组织在慈善事业发展当中有他们应有的地位。但是,有一些问题也很不尽人意,就是说如何推动民间公益慈善的发展,也没有多少实质性的突破。
王振耀司长所期望的推动慈善体制转型的状态并没有出现。我本人也感到要在离政府很近的机构当中推动慈善体制的转型,也非常困难,所以,在慈善大会之后,我就辞去了中华慈善总会副会长的职务。 [1] [2] [3] [4]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