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绍峰随笔《锋芒》出版 讲述“毕业即失业”的黑暗期
2016年9月5日讯,近日,冯绍峰的传记随笔《锋芒》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刚进入横店剧组拍戏的冯绍峰接受了《北京晚报》记者的专访,书中文字不少归功于他平日里记日记的习惯,他透露自己从来没想过这些文字有一天会编撰成书,“这些文字马上要跟大家见面了,反倒有些紧张”。
《锋芒》是冯绍峰出道15年来首度执笔写作的自传随笔。“书中内容是我拍戏时的随笔,拍戏间歇或无聊时,塑造角色的感受,以及角色背后的趣事,这次重新阅读和摘录以前文章的过程让我感到幸福,很多角色和故事,又重新回味了一把”。在《锋芒》中,冯绍峰反复强调,自己不是天才型的演员,也没有别人那样的运气,能够年少成名。
2016年是冯绍峰最忙碌的一年,《三打白骨精》、《幻城》、《我最好朋友的婚礼》、《那片星空那片海》……从乖孩子到上海戏剧学院学生,从失恋失业的毕业生到三线演员,从“少爷专业户”再到《宫》的逐渐走红,再到担纲主演《鸿门宴》《后会无期》《黄金时代》《狼图腾》等多部电影,其实他的演艺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担心写出来的
算不上精神食粮
“对于出书,我一开始是拒绝的。”冯绍峰犹豫的原因是自己阅历尚浅,写过的文字不过是生活中的点滴记录,谈不上精神食粮,“其实我是一个生活无趣的人,打打游戏,看看书,开开车。以至于每次接受采访,当被问到生活中真实的自己是什么样子的时候,我都会沉思许久,希望可以挖出一个亮点让大家满意,可是空乏的业余生活实在是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
冯绍峰在电影拍摄之余喜欢记日记,之前还在网上发了很多拍摄《鸿门宴》时的剧组日记,都收录在《锋芒》里。“我可能不算是一个感性的作者,更像是一个生活的记录者。我喜欢记录,尤其是在与众不同的时刻,而那些时刻往往是角色带给我的。”
书在爱好不多的冯绍峰看来,“是食粮,是不可缺少的”。平日他读的书种类不少,很大一部分是为演绎角色进行储备而阅读的相关文学作品,如《黄金时代》饰演作家萧军时他就阅读了大量关于萧红和萧军的作品。“有一些影视作品改编自文学作品,在阅读的过程中,就更能感受到书中营造的世界和带来的感动。”冯绍峰告诉记者,他最近在重读狄更斯的《双城记》,狄更斯的很多作品他都喜欢,“反反复复看,仍会在心里发出赞叹”。
刚毕业也经历了很长的磨合期
冯绍峰从上海戏剧学院毕业后,就经历了“毕业即失业”的黑暗时期,从小演员到“少爷专业户”,他一直在演员的路上默默前行,直到2011年的《宫》才逐渐走入大众视野。
“现在回想刚毕业的那段时期,应该是一个毕业生刚进入社会的磨合期。学校里学到知识很多都是理论层面上的,许多表演的技巧需要在实际的拍摄中慢慢体会。”冯绍峰在采访时回忆,毕业后自己拍的第一部戏是和王姬合作的《爱情密码》,拍摄的过程更像是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自己对自己的表演不满意,心里非常着急。“我是个比较内向的性格,不太会和别人交流,就不愿意去拍戏,自己在家里闷着,怀疑自己是不是不适合这一行。”
后来,一些前辈演员给了他很多鼓励,告诉他不管怎样的情况,都要先往前走走看,停留在原地不会有任何改善。“再后来,表演的机会多了,我就渐渐适应了演员的身份。”冯绍峰如今也作为过来人给了年轻人建议,“现在很多毕业生初入社会都会有一些磨合期,也建议大家多跟前辈交流,多接收正面的讯息,会更好的融入到工作之中。”
天赋的背后是下功夫
冯绍峰一直被冠以“偶像派”的称号,但他并不认同。“我一直都没觉得自己很帅,只是模样够演戏,好演员才是对我的最高评价。” 冯绍峰说,“我不是那种天才型的演员,一切都要通过观察、积累、不停地演戏才能让自己的状态更好。”
冯绍峰在书中坦白了自己脆弱、纠结、时常选择困恐惧难等弱点,比如在《狼图腾》开拍前他因为压力过大,甚至想过逃避。“我之前跟嘉玲姐一起拍戏的时候她跟我讲过,梁朝伟演戏之前都会回家自己剪片子,剪不同人的笑,各种各样的笑,然后观察他们的表演。大家眼里,朝伟哥是一个很有天赋的演员,但他背后下的功夫,是一般人看不到的。”
拍《狼图腾》时,最重要的就是跟狼培养感情,冯绍峰一有空就去狼舍,和小狼亲近。“电影中大家看到陈阵与小狼的那种感情,是演不出来的,全是我真实的情感表达。后来拍了《黄金时代》,为了找到萧军那种文人气质,我每天都抄写他的文摘。慢慢进入角色后,就会发现,自己已经活在电影构建出的世界里了。”
性格内敛低调的冯绍峰在书中坦言,自己常会被问及十年浮沉,还时常看到《冯绍峰十年磨一剑》之类的文章。“对此我没有好感,也不觉得这很特殊。随便在马路上采访路人,看上去有些阅历,任何一个在工作岗位上也不止十年。”关于这十几年的演艺经历,冯绍峰说:“我没有忍耐,也没有刻意坚持,就这样幸运地一直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未来还有很多十年,我期待可以继续幸运下去。”
来源:北京晚报 北晚新视觉网 记者 陈梦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