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焕明院士风波2015 一封联名信的意外风波寻找61位“挺转”院士【2】

2017-08-1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联名信写于2013年7月,但至今没有一位受访的院士愿意提供信的文本.寥寥内容均来自张启发院士当时的转述:"61名院士在建议书中写道,'推动转基因水稻种植产业化不能再等,再迟缓就是误国',院士们还指出农业部的不作为.""这是一封专门提议水稻商业化种植的联名信吗?"南方周末记者问询其中一位院士."不是!""之前媒体报道称,这封信长达17页?还说了些什么?""没记住多少页.我看过内容.主要说转基因很重要,是大势所趋.全世界

联名信写于2013年7月,但至今没有一位受访的院士愿意提供信的文本。寥寥内容均来自张启发院士当时的转述:“61名院士在建议书中写道,‘推动转基因水稻种植产业化不能再等,再迟缓就是误国’,院士们还指出农业部的不作为。”

“这是一封专门提议水稻商业化种植的联名信吗?”南方周末记者问询其中一位院士。

“不是!”

“之前媒体报道称,这封信长达17页?还说了些什么?”

“没记住多少页。我看过内容。主要说转基因很重要,是大势所趋。全世界都在研究和应用,发展很快。”另一位院士回答了这个问题,“这封信建议国家推动转基因技术的商业化应用,当然也包含水稻。”

“为什么说,再迟缓就是误国?”

“我不记得有这个说法。”这位院士说。当初这封信通过邮件方式发到他的信箱,他是网上签名,“我不知道还有谁签了名”。

事后看来,正是因为对转基因水稻商业化的强调,而其他内容又鲜有披露,片面刺激了反对转基因者的神经。因为即使在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生产接受程度很高的美国,因反对和试验效果一般,至今主粮小麦仍没有转基因商业种植。

“下一步允许转基因商业化种植的可能是间接食用作物。”戴称,中国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生产路线图是,第一步非食用的作物,如棉花、番木瓜等已转基因商业化生产多年;第二步间接食用的作物,如玉米、大豆等;最后才是直接食用的,如水稻,小麦。

“(当初)没人说要公开这封信。这封信是写给国家领导的,不是公开信。要经双方同意才能公开。”一位参与签名的院士说,“现在这封信被人拿到媒体炒作,反而冲淡了信的作用,失去了意义。”

在他看来,科学家建言献策本是情理之中,“院士从科学的角度提出建议,给国家做参考。但不会起决定作用”。

今年上书尤其多

支持转基因技术的院士们联名上书,并非头一遭。

早在2004年,就有16位院士和其他专家联名向国务院提交了一份认可转基因水稻安全性的建议,认为应迅速批准商品化生产。其中包括张启发院士。

当年底,在农业部的一个会议上,“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的五十余位科学家和农业部的官员,就转基因水稻的商业化种植进行了讨论。

中国政府对转基因技术的研究十分重视,已建立了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等主要农作物转基因技术体系,而水稻基因组及重要功能基因克隆研究被认为居世界先进水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范云六此前接受媒体采访称,能不能以科学理性的态度对待转基因农产品的安全性,将决定我国在全球范围内的转基因技术竞争中的地位。

2009年是国家转基因技术商业化应用最关键的一年。当年,农业部先后批准了三种转基因农产品的生产应用安全证书,包括两个转基因水稻品种。

科学家们受到很大鼓舞。当时,谢华安院士称之为转基因水稻迈向商业化第一步。但质疑也随之掀起了高潮,绝育、致癌等各种传言发酵。次年,两院10名院士再度发表意见,称转基因技术是农业科技的发展方向。

院士们坚持在不同场合表达转基因安全的观点。在公开报道中,支持转基因的院士至少有:方智远、杨焕明、杨胜利、朱英国、谢华安、李振声、许智宏、旭日干、范云六、袁隆平、李宁、陈君石、刘旭、吴常信、方荣祥等。而明确持反对意见的院士一直罕有。

这些院士们的普遍观点是:转基因本身没有毒,它们同别的基因有什么相互作用也被研究得一清二楚。另外,转基因研究应用对基因来源、操作方法和应用环境进行严格控制。目前,经过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获得主管部门批准的转基因生物可以放心使用或食用。

但即便源自院士群体的权威解释也未能彻底消除人们的紧张,甚至会激起“群起而攻之”。

到了2013年,联名上书事件更是频发。和61位院士联名信几乎同一时间,7月份,49位海外生物医药学者上书国家领导,呼吁推动转基因商业化,称“再延误就是误国”。

戴景瑞看过这封联名信的摘要,他说,这些学者都是美籍华人。

而此前6月份,中国工程院农业学部的32院士也联名上书。信由戴景瑞等起草,联名行动是在一个场合里,并非所有农业学部院士都在场。在场院士都签了名。

戴称,三封信内容相似,都是呼吁国家组织正面宣传,不要被不实之词左右。同时,建议国家主持好转基因技术研究,加快推进转基因技术产业化。

为何今年上书尤其多?在戴景瑞看来,“都是自发的。科学家有良知。社会反对太多,对国家发展不利”。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黄大昉也认为,“中国由于转基因技术产业化太慢,甚至停滞,导致我们和国际差距越来越大。我们的粮食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凸显,每年进口大量粮食,都是转基因粮食。所以,科学家们普遍有责任感,都很着急。”

“长期以来,我国在转基因的产业化方面没有动作,一些负责任的科学家很焦虑,不约而同地联名,这是对新一届的政府抱有期待。”中国科学院遗传与生物发育研究所研究员朱桢说。

而各种迹象表明,最近的争论与张启发院士的转基因水稻关系甚大。张启发团队研究的两个转基因水稻品种安全证书将于2014年过期,但迟迟不获商业种植许可。而2013年显然是最后的关键一年了。

争论之外,行动开始增多。2013年以来,挺转派们举办多次转基因食品试吃活动,不乏院士支持的身影。但此举亦激起了更多的质疑,反转派认为,转基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可能是长期的。对此,中科院院士、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陈晓亚称,在知情情况下,可以鼓励志愿者长期试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