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票房首次突破600亿元 国产电影竞争力不断增强
光明日报记者 牛梦笛 光明日报通讯员 胡琪
国家电影局2018年12月31日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609.76亿元,同比增长9.06%,国产电影总票房为378.97亿元,占比为62.15%。阿里影业发布的《2018中国电影市场用户观影报告》显示,中国电影市场对进口片的依赖性逐渐减弱,国产优质口碑制作越来越受到青睐。国产电影的竞争力不断增强,中国故事更能赢得中国市场。
中国电影票房首次突破600亿元,与这一华丽数字相比,中国电影呈现的“创作暖春”更令人感到欣喜,唤起人们对未来的憧憬。这一年,现实主义创作成绩斐然:《我不是药神》《找到你》《红海行动》《后来的我们》《暴裂无声》《春天的马拉松》《照相师》等一批优秀的现实主义题材影片深刻地反映了现实,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反响;体现电影工业实力的类型电影《无双》《唐人街探案2》《捉妖记2》《超时空同居》《前任攻略3》等均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也表达了积极的价值观;关注人文品格和人性关怀的《阿拉姜色》《米花之味》等艺术电影表现出探索者矢志不渝的追求。
据国家电影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电影票房首次突破600亿元。新华社发
1.现实题材强势崛起
无论是反映社会现实问题还是体现社会发展进步的现实主义题材影片,在2018年都占据着重要席位,成功照亮了中国电影艺术创作的天空。《我不是药神》等作品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反映普通人的悲欢离合和社会生活现实,越发受到观众的喜爱。北京电影学院教授、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钟大丰认为:“2018年的现实题材电影满足了观众对现实的情感需求,把现实中人们的情感转化到故事中,这些作品给以后的现实主义创作提供了经验,因为这些作品把人们熟悉的故事讲述成了动人的故事。”
另外,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春天的马拉松》《照相师》《大路朝天》《闽宁镇》《黄大年》《中国合伙人2》《天渠》《片警宝音》《热土》9部影片从不同角度呈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以及中国人从物质到精神层面的幸福感、获得感,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尹鸿指出:“2018年中国电影成绩的表现首先是现实主义创作大有成效。现实主义影片传达了主流价值观,让观众觉得社会在进步,生活在发展。”
《红海行动》《找到你》《后来的我们》《暴裂无声》等一批优秀的现实主义题材影片深刻反映现实,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反响。资料图片
编剧汪海林认为:“现实题材的创作需要创作者投入更多,我不认可根据大数据去分析观众可能的喜好,然后再投入精力去创作的做法,我始终认为无论何时,真诚的创作才是最能打动观众的。现实主义题材更是如此,需要创作者真的投入生活去积累。”作为一种重要的电影类型,现实题材作品在如实呈现现实、真实还原历史的基础上,引发观众的强烈共鸣,也为2018年中国电影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2.优良口碑战胜“大IP”大制作
2018年,中国电影回归理性,这是观众品位提升、电影用质量说话的关键一年。在往年,或许有凭借主演阵容、大IP、大特效等手段获得票房成功的案例,但在电影主管部门对票补行为进行监管以及9.9元、8.8元等低价票大幅度减少的共同作用下,这些“法宝”在2018年几乎失效。阿里影业高级副总裁李捷对记者说,“目前票补对观众起到的作用已经很小,而口碑越来越成为观众观影决策的决定性指标。”在影评人胡建礼看来,“这两年中国电影观众越来越成熟,越来越重视影片口碑,仅仅靠‘大IP’、大明星、大制作已经无法打动观众,观众更需要贴近自己的生活、能引发自己情感共鸣的现实主义作品。”
中国电影观众满意度调查显示,中国电影口碑持续向好,观众对2018年国产电影的满意度总体处在满意区间。档期影片在观赏性、思想性和传播度上都获得了观众较高的认可,特别是春节档满意度得分为历次春节档调查的最高分。以《红海行动》《我不是药神》等为代表的不同类型题材的优质影片在高满意度的带动下实现了可观的票房回报,这些影片都没有“流量明星”担任主演,它们或凭借高工业规格的制作赢得市场,或依靠扎实的故事与人物赢得了观众的掌声,诠释了“质量为王”的市场铁律,也进一步彰显了观众观影的日趋丰富性及多样性。
当然,也出现了一些过于注重投资回报,忽视内容创作,靠某些颜值高、演技差的“流量明星”赚卖点、造噱头的电影,但这类电影品质大多不佳,遭到了市场和观众的果断抵制。在中国传媒大学文科科研处副研究员邓文卿看来,“这说明电影市场已经从原来的粗放式促销刺激回归品质导向。”
3.新力量带来新活力
经过几年的厚积薄发,中国电影新导演和年轻导演在2018年逐渐成长为国产电影的中坚力量。尤其是在电影市场上,新导演更了解当下观众的需求,更能摸准时代脉搏。无论是以文牧野、苏伦、忻钰坤为代表的新锐导演,还是以黄渤、刘若英为代表的转型导演,他们拍摄的电影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而且风格、题材都不一样。“这些新力量、新导演的不断出现为中国电影的发展带来了更大的想象空间。”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主任、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对记者说。
2018年度票房榜单中,排名第二位的《唐人街探案2》、第三位的《我不是药神》、第四位的《西虹市首富》、第十位的《前任3:再见前任》等,都由一批新生代导演执导,他们逐步形成了各自风格,注重贴近年轻观众,创作愈加成熟。一大批青年导演的涌现成为2018年国产电影的一道亮丽风景,饶曙光认为“这种新生力量的集中崛起,在全世界也不多见”,他指出,“新力量是电影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这与我们市场的包容度有关,也离不开诸多新人培养计划的扶持”。
中国电影创作的黄金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饶曙光认为,“创作者应克服浮躁情绪,克服被资本绑架的不自由状态,进入‘虚静’状态,创作出更多高质量的作品,创造中国电影新的繁荣景观。”在新中国即将迎来70华诞之际,国家电影局提前规划、精心部署,通过实施《中国电影三年行动计划》等举措,积极推动以《攀登者》《中国机长》等为代表的一批重点影片的创作生产。
《光明日报》( 2019年01月04日 0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