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政北大 宋钧第一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杨国政

2017-07-0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杨国政从事钧瓷研制40年,潜心研究探索宋钧制作技术,不断学习吸收当代考古界.理论研究界成果,反复试验,及时总结经验,使自己的作品品质逐步具备宋钧神韵,是一个恢复传世宋钧制作工艺的实践派.在造型上,他的手拉坯器型和传世宋钧最为相近;在釉色上,他的蓝.红色彩和传世宋钧相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在烧窑上,他是神垕被公认为首屈一指的"一把火".制作钧瓷的各种才能如此全面地集中在他身上,才使在当代恢复传世宋钧的难题中有了历史性突破.  杨国政于1953年5月出生在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禹州为中国古

 杨国政从事钧瓷研制40年,潜心研究探索宋钧制作技术,不断学习吸收当代考古界、理论研究界成果,反复试验,及时总结经验,使自己的作品品质逐步具备宋钧神韵,是一个恢复传世宋钧制作工艺的实践派。在造型上,他的手拉坯器型和传世宋钧最为相近;在釉色上,他的蓝、红色彩和传世宋钧相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在烧窑上,他是神垕被公认为首屈一指的"一把火"。

制作钧瓷的各种才能如此全面地集中在他身上,才使在当代恢复传世宋钧的难题中有了历史性突破。

  杨国政于1953年5月出生在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禹州为中国古代"四大瓷都"之一,中国当代发掘的古窑址有一半是在禹州。神垕镇是有着1300年历史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钧瓷之都"。

自唐代烧造钧瓷以来,神垕逐步发展成为中国北方陶瓷中心之一。至今神垕不仅盛产各种陶瓷,还保存着千年的街巷和古建筑,被誉为全国唯一"活着的古镇"。杨国政自幼在这声名显赫的瓷区中耳濡目染,对钧瓷有一生一世也解不开的情结。

他走的钧瓷之路,也是曲折而漫长的。  杨国政1974年高中毕业。当时还处在"文化大革命"中,都是推荐上大学,他是农民出身,没有什么出路,个人前途一片茫然。

因他身材高大,体质强壮,篮球打得好,进入了神垕镇东风瓷厂的篮球队。那时各个厂之间要进行篮球比赛,杨国政靠篮球方面的一技之长才有机会到钧瓷车间当一个"烧火工"。在这最平凡的岗位上,他也做出了最不平凡的成就。

东风瓷厂在试烧钧瓷的时候,类似邯郸学步,烧一窑,黑一窑,多少名师高人束手无策。初出茅庐的杨国政主动请缨一试身手,结果烧了个"满窑红",赢得全厂的喝彩。  到了1977年,杨国政的机会来了。

这一年天津美术学院的王之江、王麦秆、王安庭教授带领十几个高徒常驻神垕镇东风瓷厂,从事钧瓷研究、创作和烧制。王之江是全国著名的雕塑家,曾为画家齐白石塑造半身像。

王麦秆是全国著名的版画家,鲁迅上海左联成员。这些专家教授的到来,对于没有踏过大学校门的杨国政来说,无疑是绝佳的学习机会。杨国政虚心求教,从这几位教授身上汲取了丰富的艺术营养,特别是对于钧瓷雕塑以及造型审美的学习,让他终生受益匪浅。

由王安庭教授设计、杨国政负责烧制的钧瓷"双鹤瓶",在1977年全国首届工艺美术展评比中一举夺魁,被评为钧窑的代表作,刊登在1978年《人民画报》第11期上,于1985年12月被农牧渔业部评为乡镇企业优质产品。

1978年9月至1979年1月,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在禹州钧瓷一厂举办陶瓷雕塑器皿造型培训班,杨国政师从梅建鹰、高庄、韩问、徐国帧等专家教授学习,和他一起学习的还有钧瓷界首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富安。

后来又随这些专家教授一起到河南博物院、洛阳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天津泥人张工作室现场观摩学习。这次学习给他打下了深厚的造型基础。

1981年,杨国政从东风瓷厂被调到了国营瓷厂,从事配釉和制坯工作。1982年8月,国营瓷厂派他参加建设部举办的全国中小厂长培训班,进一步学习了配釉、施釉等陶瓷生产工艺。1985年他被调到了神垕钧瓷研究所,深入研制钧瓷釉方。

1986年,他到禹州钧瓷一厂实验室工作。1988年他创办了自己的钧瓷窑场。杨国政不善言辞,但他勤奋好学,爱思考,做工很精心,长期奋斗在生产第一线,练就了烧造钧瓷的十八般武艺。

正因为如此,才成就了一个实战型人才。当杨国政拥有自己的钧瓷窑口的时候,才真正有了大显身手的机会。由于杨国政烧制的产品最有宋钧的韵味,许多古董商人从北京带来宋官钧瓷片让他参考,还有一些人带来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藏瓷图片让他仿制,各种因素加起来使他对传世宋钧有了精准的把握。

经过多年的艰苦历练,他已熟知钧瓷的各种工艺流程,集手拉坯、适器配釉、烧窑观火于一身,其技术水平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杨国政仿照宋官钧制作的钧瓷出戟尊,体现出他很高的艺术水准和审美意识。

造型风格古朴典雅,灵动俊美。器身分上、中、下三段,比例协调,在鼓、束、收、放的造像中,形成了张弛、开合的对比效果。四面出戟和柔韧的线条赋予尊体圆润、丰满的神韵。

天蓝色使器物显得庄严、肃穆、高贵,红斑又增添活气,这是不同于宋官窑出戟尊纯粹单一颜色的一种创新,是对钧瓷审美的大胆突破。他的其他作品大多是以宋官钧为蓝本,以手拉坯为制器方式,器型大小适中,线条明朗,起伏得当,装饰简练,浑厚端庄,体现出古代宫廷的崇高和法度,表露出清新练达的民族含蓄之美,蕴含着人性与作品属性融合在一起的深刻哲理,具有经得起时间考验、千古耐看的时代魅力。

 杨国政的蓝、红钧瓷釉色最有韵味。他配制的蓝釉经过高温烧制后,能出现海蓝、宝石蓝、天青色、月白色,同时很莹润,完全可以和传世宋钧的蓝色相媲美。他的红釉有海棠红、柿叶红、玫瑰紫等,和传世宋钧色彩极为相似。

钧瓷的窑变核心在于"一把火",杨国政对火的把握可以说是出神入化。他配制的矿物质钧釉在高温下恣肆流动,烧成的产品温润清丽,淡而不寡,色重不媚,蓝而不俗,红而不妖,有湖蓝之静美,有红枫之秋韵。

他的釉色超凡脱俗,独步瓷林,就像俄罗斯著名歌手维塔斯学的海豚音那一嗓子一样别具特色,是其他钧瓷窑口无法达到的一种境界。他把钧瓷形体与色彩融为一体,使钧瓷本身特有的自然生态美呈现于当今社会。   在2010年9月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举办的首届中国历史名瓷烧制技艺大赛中,杨国政的钧瓷作品《弦纹钵》获得金奖,这次评比钧瓷方面共获得3个金奖。

在2010年12月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陶瓷工业协会联合举办的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中,河南省也是获得3个金奖,均为钧瓷作品,其中就有杨国政的钧瓷作品《弦纹钵》。

在这两次国家级陶瓷艺术评比中,杨国政能够从上百家钧瓷窑口、数百位钧瓷大师中脱颖而出,跻身钧瓷界前三名,足见其个人深厚的艺术功力。

 2011年5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文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下发通知,进行第六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审工作。历时一年半时间,到2012年11月1日开始公告,杨国政榜上有名。

本届大师全国共入选78人,分雕刻、陶瓷、印染、织绣等11个门类,陶瓷占14人。河南入选3人,汴秀1人,玉雕1人,陶瓷仅有杨国政入选。 中国工艺美术代表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创造并传承下来的文化精华,在世界艺术史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在中国工艺美术行业内,"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被认为是最权威的评定,获得此称号是工艺美术家的最高荣誉。就文化价值而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作品融汇了中国文化的精粹,达到同类艺术品的顶级水平;就经济价值而论,有的价值连城甚至被视为"国宝",很多作品更是各地实力派藏家手中的"原始股",成了极具升值潜力的资产。

 通过近千年无数钧瓷艺人的辛勤耕耘,到杨国政这里在恢复传世宋钧釉色方面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杨国政传承千年宋钧工艺的不懈努力得到了国家级有关部门的认可,无疑是抢救"钧瓷烧制技艺"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希望。正像人们评价莎士比亚一样,说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杨国政也一样,他的钧瓷作品不仅被当代人所喜爱,也必将彪炳千秋而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