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钩沉]阿古柏事件与近代中亚政治格局的建立

2017-09-2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揭秘新疆收复:左宗棠率清军围剿全过程 同治年间,阿古柏趁清政府无暇外顾之机,侵占新疆.沙俄趁火打劫,于1871年(同治十年)侵占伊犁,并向准噶尔盆地渗透.但是当时东南沿海防务也十分紧张,清政府不像现在的美帝,拥有同时打赢两场局部战争的能力,必须在"海防"与"塞防"之间做出优先抉择.投降派李鸿章认为:"新疆乃化外之地,茫茫沙漠,赤地千里,土地瘠薄,人烟稀少.乾隆年间平定新疆,倾全国之力,徒然收数千里旷地,增加千百万开支,实在得不偿失.新疆不复,与肢体之元气无

揭秘新疆收复:左宗棠率清军围剿全过程 同治年间,阿古柏趁清政府无暇外顾之机,侵占新疆。沙俄趁火打劫,于1871年(同治十年)侵占伊犁,并向准噶尔盆地渗透。但是当时东南沿海防务也十分紧张,清政府不像现在的美帝,拥有同时打赢两场局部战争的能力,必须在“海防”与“塞防”之间做出优先抉择。

投降派李鸿章认为:“新疆乃化外之地,茫茫沙漠,赤地千里,土地瘠薄,人烟稀少。乾隆年间平定新疆,倾全国之力,徒然收数千里旷地,增加千百万开支,实在得不偿失。

新疆不复,与肢体之元气无伤,收回伊犁,更是不如不收回为好。” 左宗棠说“天山南北两路粮产丰富,瓜果累累,牛羊遍野,牧马成群。煤、铁、金、银、玉石藏量极为丰富。所谓千里荒漠,实为聚宝之盆。

”从战略意义上考虑:“我朝定鼎燕都,蒙部环卫北方,百数十年无烽燧之警……是故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若新疆不固,则蒙部不安,匪特陕、甘、山西各边时虞侵轶,防不胜防……。

而况今之与昔,事势攸关。俄人拓境日广,由西向东万余里,与我北境相连。徙薪宜远,曲突宜先,尤不可不豫为绸缪者也。”面对举棋不定的清廷,左宗棠慷慨陈词,坚决主张打击沙俄气焰:“若此时即拟停兵节饷,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寇进尺。

” 1875年,朝廷正式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左宗棠采用“缓进速决”的战略战策。所谓“缓进”就是要用一年半的时间筹措军饷,积草屯粮,调集军队,操练将士,作好充分的准备。

而且面对艰苦的条件,必须对部队进行整编,不愿去的可以发路费回家,以确保出塞之师的斗志和士气。为了对付阿古柏匪徒的洋枪洋炮,左宗棠从广州、浙江调来专家和熟练工人,在兰州造出大量先进武器,还仿造了德国的螺丝炮和后膛七响枪,改造了中国的劈山炮和广东无壳抬枪。

经过一段时间扩充军备,已有了一批威力较强的轻重武器。可以说这时左宗棠的部队已经是接近近代军队了,火器占的比重相当大。 左宗棠认识到这场战争将是“拼经济”“拼后勤”的战争,他要求精简部队,速战速决,而且对军粮运输非常关注。

左宗棠事先命西征军前锋部队驻军哈密并兴修水利、屯田积谷。仅1876年一年就收获粮食五千一百六十余石,基本上可以解决该部半年军粮所需。

左宗棠令刘锦棠率所部湘军分批出嘉峪关,经哈密前往巴里坤,会合金顺所部先取北路;命张曜部固守哈密,防敌由吐鲁番东犯。阿古柏得悉清军西进,即由阿克苏赶至托克逊部署防御:以白彦虎等率部分兵力防守乌鲁木齐等北疆要地,阻击清军;以一部兵力防守胜金台、辟展一线;主力2万余人分守达坂、吐鲁番、托克逊,成犄角之势。

1876年8月上旬,刘锦棠、金顺二部清军从阜康出发,采取声东击西的战法,避开供水困难的大道,走虽然敌人严密防守但水源充足的小道,出敌意外地迫近乌鲁木齐北面重地古牧地。

扫清敌外围据点后,用大炮轰塌城墙,17日从缺口冲入城内,一举歼敌5000余人,并乘胜于18日收复乌鲁木齐。尔后,左宗棠命刘锦部驻守乌鲁木齐,防止阿古柏军北犯,并继续清剿山中残敌;命金顺挥军西进。

9月初,金顺部开始攻玛纳斯南城,月余不克。后刘锦棠、伊犁将军荣全先后增援会攻,于11月6日占领该城。至此,天山北路为阿古柏军占领之地全部收复。

时临冬季,大雪封山,刘锦棠等就地筹粮整军,以待来年进军南疆。 左宗棠的并没有就此停止,他的心思转到如何保证新疆的长治久安上面。左宗棠设立善后局,重建地方秩序,医治战争创伤,发展生产,恢复经济。

一方面招抚当地流散人员,给予土地耕种,另一方面招募内地人民,收留清军中老弱士卒,鼓励地方军队中有妻室者解甲归田。务农人员的增加和内地先进农业技术的传播,给新疆各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带来了活力。左宗棠始终把“兴修水利以除民患”,列入“最为切要之务”。荒地开垦为良田,戈壁变成了绿洲,新疆各族人民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太平生活。这些举措为稳定局势、恢复经济发挥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