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渭清的后代 原江苏省委书记江渭清的家风:实事求是 无私无畏
“父亲对我影响最深的是:坚持真理,实事求是,淡泊名利,顽强斗争。”8月3日,原江苏省委书记江渭清之子江旅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父亲敢讲真话、敢于在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面前提出不同看法和意见,从不考虑个人得失和名利,而是一心为公。无私才能无畏。”
“主席,我就是一个大右派”
1959年的一天,江旅安在家里听到柯庆施(华东局第一书记)和父亲吵了起来。柯庆施说:“反右和反右倾,你为啥都不打刘顺元(江苏省委书记处书记)?”江渭清说:“一讲错话就是右派、右倾,那要打多少‘刘顺元’?”柯庆施问:“你怎么向主席交代?”江渭清说:“主席那里我去说。”
不久,江渭清回家高兴地说:“主席见到我就问,渭清,江苏省委没右倾机会主义分子?我说,右倾思想有,分子还没有发现。主席又问,江苏省委就没右派?我说,主席,我就是一个大右派。大家哈哈一笑。这事就算完了。”
江渭清逝世后,江旅安的岳父王从吾对他说:“你父亲在江苏两次反右没给一个县委书记以上领导干部戴‘帽子’,很了不起!”
受父亲的影响,江旅安也敢于动真碰硬。一位领导曾对王从吾说:“在我们办公会上,就你女婿提意见多。”王老问:“他提的意见对不对?”领导说:“对倒是对的,就是太直啦!”
“把老百姓的生活搞好,把环境治理好”
江渭清一直很关心群众的疾苦。“文革”后期,他将所补工资都捐给了平江老家的余家洞小学。
一次,江渭清到景德镇视察,对城市脏乱差和大气污染严重很不满意,他要求道:“老百姓不光是要吃饭穿衣,还要有良好的生存环境。不能光抓生产,不关心群众生活。一定要把环境治理好。”
江苏省一位老领导曾告诉江旅安:“你父亲去世前还问我,今年江苏人民生活改善了多少?并叮嘱我们一定要把老百姓的生活搞好。”
“一切服从组织安排”
1957年,江旅安高中毕业,向父亲透露想考军校。江渭清说:“和平时期缺乏建设人才,你还是别考军校吧。”
1960年,南京工学院筹办尖端专业,要把江旅安从大三调出来当教师,他征求父亲的意见,江渭清说:“一切服从组织安排。”
大学毕业后,江旅安分配在南京十四研究所工作。“文革”中,他被抄了家、下放劳动。1975年才又分配工作。1980年初,江旅安被调到江苏省经委工作。他从科员干起,扫地、打开水等事都主动做,从不以高干子弟自居。
1986年,江旅安愉快地“服从组织安排”,去淮安县挂职扶贫,住仓库,吃食堂。他敢讲敢做,整肃了一些干部的歪风,也得罪了人,受到威胁。江旅安称:“1987年春节,我收到一封装有一个子弹头的信。”
“好风气形成很不容易,要破坏它快得很”
江渭清在与上级、战友、同事的交往中,是尊重、坦诚、平等的,有什么问题都放到桌面上;不请客送礼,也不接受别人的吃请和礼品;别人知道他的作风,也不给他送礼。
“父亲一贯节俭,不占公家便宜,不以权谋私,对家人、亲戚要求很严。”江旅安说,“他没安排老家一个亲戚来南京工作。我外公、满舅都是烈士。大舅在南京有线电厂当工人,一家7口人,就挤在不足30平方米的筒子楼。”
解放后,江旅安一直跟着警卫员吃大灶。后来,江渭清主动把儿子和保姆的供给制取消了。家人出门都乘公共汽车,公车绝不私用。江家每年都要用松叶熏制腊肉。江渭清交待家人只准捡掉在地上的松叶,不许采摘树上的。
1974年底,江渭清调任江西省委书记。一天早上,机关管理局的同志来家里送菜,江渭清问:“你们为什么送菜来?”对方答曰:“省委书记家一直都是送的。”江渭清说:“自己有工资,还要送菜?我不要。”
有一天,江渭清到基层视察。晚餐时上了酒,他责令把酒撤掉:“按标准吃饭是制度,谁都不能特殊。好风气形成很不容易,要破坏它快得很。”
对独生女儿,江旅安注意培养她刻苦、独立、勤俭的作风。女儿靠奖学金在美国读完博士,工作5年后,回国效力。
“要保持晚节,注意自律”
江旅安告诉记者,其父退休后对他说:“工作退了,思想不能退。要不断学习、保持晚节、注意自律,把党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
对于如何“延年益寿”,江渭清总结了“三点”:气量大一点,胸襟宽一点,生活注意一点。他还把自己工作的经验概括为“当领导的十句话”:胆量要大,肩膀要宽,耳朵要硬,办事要公,群众路线,民主作风,调查研究,实事求是,高瞻远瞩,谦虚谨慎。
江渭清病危时嘱咐儿子:“我还有一万块钱,你帮我交党费。”病房里守护的几位医生、护士,听了这句话,都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