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化树张贤亮 以《绿化树》为例 张贤亮小说的艺术特色

2017-11-2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以<绿化树>为例,张贤亮小说的艺术特色1."饥饿"和"性"的角度揭示出生命本能的需求,实现了人类对自身本质的不同程度地反思.这样,小说的思想内容在"饥饿"和"性"的基础上得到了根本性地挖掘.<绿化树>从"饥饿.饥食"的角度揭示了人的生命存在和生存环境.章永璘是带着求生者的最低欲望进入作品的,压迫他的正是饥饿,并非其它.正是这最低而最基本的生命本能对物质的需求刺激着空空肚皮去调动大脑思

以《绿化树》为例,张贤亮小说的艺术特色

1、“饥饿”和“性”的角度揭示出生命本能的需求,实现了人类对自身本质的不同程度地反思。这样,小说的思想内容在“饥饿”和“性”的基础上得到了根本性地挖掘。

《绿化树》从“饥饿、饥食”的角度揭示了人的生命存在和生存环境。章永璘是带着求生者的最低欲望进入作品的,压迫他的正是饥饿,并非其它。正是这最低而最基本的生命本能对物质的需求刺激着空空肚皮去调动大脑思索。小说到处充满着饿的气氛,既附和当时的时代,又使人从物质的视角引起对社会现实而有意义的反思。

2、选材和构思:带有自叙传性质。一概都是农村社会最底层的不幸中的人。他们多是“右派”、“右派”子女或地富家属,在“文革”之前即为“贱民”。如“章永璘”,他们身上既有悟性的自觉,又有理性的自觉。同时,暗含了古典戏曲小说的表现“落难公子”的叙述模式。

理性的逻辑往往同悟性的逻辑相结合,使情味深浓的悟性逻辑闪出理性的光斑。劳动妇女形象的进入,又使张贤亮的小说蕴涵着浓浓的人情味、厚厚的真实感和活脱脱的人性化。

章永璘自己双重性格的深痕。这个充满灵性的“饥饿的野兽”,他必须正视客观的境遇而压抑理性的自省,他还要运用求生的智巧。他在一种绝对不可重复的个人境遇中,艰难地寻索到一条同我们党内马克思主义者探导历史真理的道路相平行的道路。他是要从“贱民”身上探索真正悲剧之所在,从他们灵魂内发掘人性、人情之美,从造就这些“畸人畸行”的社会时代发现畸奇之处。

3、意境与诗情

意境和诗情有机结合,使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辨证地统一起来,也就是用非现实主义艺术提供的某些审美潜能来丰富自己的表现手法,完善其作品的审美内涵,从而客观上达到积极的审美效果。这又是张贤亮小说创作的一大特色。

《绿化树》就是篇美丽动人而又令人充满幻想的小说。章永璘在特定的历史时期遇到那么崇拜他的马缨花,实是诗意的写实。他们忽即忽离的情感交往中无处不流淌着诗情。

4、雅言与俗语:雅言和俗语这两类文学语言区分得鲜明,结合得融洽,使张贤亮的小说在语言上具有了雅俗相济的宽阔风貌,也是其小说创作的又一大经验。

5、乡土气息的俗语:一是靠熔铸了丰富实感的形象特色来表达。二是靠具有地方风味的语言来表达,也就是俗语的使用。小说中运用大量的地方童谣、民歌、民谚以及方言来反衬作品,增强其风格的表现力。上例中“嘛”、“呀”、“尕”富有地方风味。有些俗语运用不仅表现在韵调上,还表现在方言词语上。《绿化树》中的“肉肉”、“狗狗”的呢称,流行于甘肃、青海两省某些具体地方的青年爱侣之间。

6、细致逼真地展示生活情境和人物复杂心理活动。作品中提供了黄河前套地区一个活生生的切块儿,揭示了这个地区特有的生活习俗、心理活动方式、语言表达方式,他把所熟悉的西北和心理描写,尽可能有情有味有意趣地扑打到人们的感官里来。《绿化树》里,章永璘故意领取不能打浆子的稗子面“打浆子”,回来以后在板锹上摊煎饼吃。章永璘发现马缨花给他的死面馍馍上有一个中指纹,感动落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