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是清华毕业的吗 民国时期的国学大师是否多出自清华(毕业或者任教)而非北大、燕大?

2018-01-2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民国时期的国学大师,很多都没有大学毕业背景.而有国内大学教育背景的,毕业于北大的显然是最多的,比如冯友兰.茅盾.朱自清.俞平伯.罗常培.顾颉刚.傅斯年.范文澜.董作宾.徐志摩.任继愈等.更不要说非北大毕业的北大名师,如胡适.蔡元培.辜鸿铭.刘师培.梁漱溟.钱穆.钱玄同.林语堂等.以历届"中央研究院"人文组院士统计数据来看(该数据反映了民国时期各校的文科实力),毕业于北大者11人(分别是冯友兰.傅斯年.顾颉刚.董作宾.劳干.姚从吾.周法高.方豪.蒋复璁.全汉升.高去寻),人数高居国内大学

民国时期的国学大师,很多都没有大学毕业背景。而有国内大学教育背景的,毕业于北大的显然是最多的,比如冯友兰、茅盾、朱自清、俞平伯、罗常培、顾颉刚、傅斯年、范文澜、董作宾、徐志摩、任继愈等。更不要说非北大毕业的北大名师,如胡适、蔡元培、辜鸿铭、刘师培、梁漱溟、钱穆、钱玄同、林语堂等。

以历届“中央研究院”人文组院士统计数据来看(该数据反映了民国时期各校的文科实力),毕业于北大者11人(分别是冯友兰、傅斯年、顾颉刚、董作宾、劳干、姚从吾、周法高、方豪、蒋复璁、全汉升、高去寻),人数高居国内大学之首,甚至多于第2~5名高校的总和。而清华仅2人(分别是何炳棣、杨联升)。

清华是近代最早以类似企业的方式包装宣传自己的学校,所以很多人听说过清华学校(当时清华尚为留美预备学校,还没有改为大学)国学院的“四大国导”的鼎鼎大名。但是:

1、他们没有一个是清华毕业的。不但没有清华的本科以上毕业生,也没有在清华读过预备课的庚款留美生。

2、其实他们在清华任教的时间大多只有短短一两年。

3、其中的王国维、陈寅恪等人也都曾在北大任教。

至于钱穆,他在北大、燕大、清华都有兼课。现北大的未名湖即是钱穆命名的。季羡林,他自己说是因为想要庚款公费留洋,所以才选了清华。钱钟书不也去牛津留学了吗。其实很多人都是因为这个原因才去了清华。清华是用美国人归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建校的,其最初目的是为留美学生提供预备教育。

在赴美留学这点上清华确实具有极大的优势,清华“培养”的人才大多数也都是在美国名校获得的本科学位,而不是在清华;即便在清华1928年升格为大学之后,有些人在清华读过本科,其最高学历也都是在美国获得的,这其实有些类似现在的新东方学校。

回到题主的话题,如果民国时期的北大要用类似“四大国导”的方式来宣传自己文科的师资,那么恐怕“十大国导”、“二十大国导”都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