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汉小米
敖汉小米,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来自曾荣获全球环境500佳奖的内蒙古敖汉旗。现在敖汉旗小米平均年播种面积在2.3万公顷左右,总产量5000万公斤,已成为敖汉旗杂粮种植业中的优势品种和地方特色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销售市场前景广阔,在国内外有较高的知名度。
敖汉的小米富含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和钙、磷、铁等微量元素,营养丰富,质纯味正,香软可口,是平衡膳食、调节口味的理想食品,也非常适合怀孕期妇女及产后进补食用。敖汉的气候条件决定了根植于敖汉旱坡地的粟和黍耐干旱、抗倒伏、适应性强、品质优良等特点,致使当地谷子(粟)加工后的小米颗粒大、粒形圆、晶莹透明,其品质是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所以有“敖汉杂粮,悉出天然”一说。正是由于敖汉的小米适口性好、营养丰富,金黄馨香的小米粥成为女人哺乳、老人患病、婴儿断奶的首选食物。
当地高端品牌“杂粮宋”小米,采用不施肥、不使用农药、不浇灌的靠天生活方式种植,小米加工后,不打磨、不抛光,不烘干保持天然品质,使营养不流失,从灭茬到包装全程监控,包装采用国家批准使用的安全材质,充分保证产品安全。
现在敖汉旗小米平均年播种面积在2.3万公顷左右,总产量5000万公斤,已成为敖汉旗杂粮种植业中的优势品种和地方特色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销售市场前景广阔,在国内外有较高的知名度。[1]
敖汉旗是农业大旗、产粮大旗,历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60万亩,粮食常产8亿公斤,谷子是敖汉旗除玉米之外的第二大作物,品种有赤谷四、赤谷八、赤谷十、山西红谷和部分农家品种。历年种植面积约50万亩,正常年份总产量近1亿公斤。敖汉小米成了当地有名的绿色生态有机米,是受县级保护的地理标志产品。
敖汉旗自然环境适合谷子生长,建设了以宝国吐、林家地为中心的谷子产业带,谷子生产逐渐形成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格局。谷子施用农家肥,采用生物技术防治病虫害,赢得了“优质杂粮出赤峰,绿色杂粮在敖汉”的美誉。随着人们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重视,敖汉旗开展了谷子无公害生产,制定了《谷子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农民按照规程要求操作。加强谷子无公害生产基地的申请认证工作,认证无公害谷子品种8个、有机小米1个,已认证面积30万亩。
以谷子为代表的敖汉杂粮的发展除得益于八千年的传承外,还受益于良好的生态环境。“全球500佳”绿色敖汉为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的生产提供了环境支持。一片片金黄的谷子置身郁郁葱葱的农田防护林、层层缠绕的水平梯田庇护下,迎风摇曳、风姿绰约,成为“华夏第一村”一道道靓丽的景观。“全球500佳”的品牌使敖汉杂粮的知名度迅速提高,年加工能力在 1000吨以上,成立了敖汉远古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谷子加工企业遍布全旗各乡镇,“公司+农户”的运作方式实现了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
2010年5月份,敖汉旗开始专题研究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事宜。申遗研讨组就敖汉旱作农业系统申报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进行可行性研究和论证。2011年4月,敖汉旗向中国项目办汇报并递交了书面申请报告,应邀参加了联合国粮农组织在北京举办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国际论坛,正式被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主要候选地。两年多时间,联合国粮农组织官员和专家几次来敖汉考察,对敖汉旗旱作农业系统的吻合性、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性和申遗以及决心保护好的迫切性给予了充分肯定。今年8月,作为首届中国兴隆洼文化节的重要内容,敖汉旗政府与联合国粮农组织中国项目办又联合组织召开了“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情况交流座谈会”,举办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摄影作品展”和以粟黍等绿色杂粮为代表的“敖汉旗农业地工产品展”。项目申报条件赢得了国内外的好评,成功获批。
敖汉旱作农业系统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后,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本着尊重历史与尊重现实相结合的原则,提出了保护可持续发展、保护与造福地区、造福百姓的工作思路,在已有的基础上,在宝国吐等乡镇进一步完善示范区建设,以点带面,辐射全旗。充分利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和生态环境“全球500佳”品牌,不断促进农产品特别是杂粮杂豆的增值和销售,延伸产业链条,提升旅游综合效益。结合新农村建设,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规范经营、有序开展”的原则,积极发展“农家乐”等设施农业项目区,开发旅游观光项目和绿色产品采摘项目。敖汉杂粮将以更加火爆的态势走出国门、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