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吾金论战 复旦哲学系教授俞吾金去世曾与王沪宁搭档指导狮城舌战复旦辩论队
在新加坡一共九天时间,连续辩论了三场,王沪宁事后回忆称“搞得人困马乏,精疲力尽”。第一场与实力强大的剑桥大学队辩论“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复旦是反方,要论证“温饱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取胜后,与悉尼大学队辩论“艾滋病是医学问题,不是社会问题”,复旦又是反方,再次取胜。
最后,决赛与1988年的老对手台湾大学队辩论“人性本善”。也许是复旦无意间继承了中国知识分子喜欢反对的特点,再次化身反方……这次辩论,复旦戏称是自己“一反到底”。
新加坡报纸在比赛前曾经发表评论说:这一次是复旦大学队重演历史呢?还是台湾大学队雪耻呢?大家拭目以待。如此舆论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队的心态和人们的期望值。结果,复旦队员们战胜了台湾大学队,夺得冠军。
当时,复旦杨福家校长有一次来看辩论队员的时候说:“这件事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到今年8月,“狮城舌战”已经走过21个年头,当年的辩手已经各奔前程。去年此时,俞吾金曾向记者表示,复旦辩论队会重回母校聚首,“我建议每位队员写一篇文章,记录下20年来的所思所感”。
如今,狮城舌战往事虽历历在目,只是斯人已不再。往事如昨,历历在目。唇枪舌剑在行,俞吾金的笔下功夫也不遑多让。
他的学术生涯很是丰富。著作等身的俞吾金涉猎多项哲学研究领域,包括:哲学基础理论、外国哲学、国外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哲学文化等。他的代表性成果为:《实践与自由》(2010)、《意识形态论(修订版)》(2009)、《问题域的转换》(2007)、《重新理解马克思》(2005)、《从康德到马克思》(2004)、《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流派新编》(2002,第一作者)、《实践诠释学》(2001)。
2003年,俞吾金痛失病中爱女。
“这是一个痛彻心肺的日子。很长时间,我无法进行思考,处于自责状态……”如今,更多的学生享受着俞吾金导师加慈父般的关爱,而学术更如同他的另一个“女儿”。这段无法抹去的经历,让俞吾金在60岁时写下未全部发表的《耳顺之年话人生》一文,文中回忆了自己五六岁落井溺水的情景,“我在水中挣扎了一会,终于抓住了井壁上的石块,使自己的上半身浮出了水面。我开始高声喊救命……”姐姐碰巧走出门听到深井处的隐约呼叫声。生与死的体验,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情感,成了在俞吾金生命里独特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