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士橹院士追逐航天梦 擎举飞行力学大旗
陈士橹院士追逐航天梦 擎举飞行力学大旗
陈士橹 航天梦 飞行力学
视频新闻
韩睿
西部网讯(陕西广播电视台《陕西新闻联播》记者 惠鑫 崔刚)陈士橹院士一生献身航天科技和教育事业,锲而不舍、开拓创新的精神,给社会各界特别是科教界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1920年9月,陈士橹出生在浙江的一个普通耕读之家,从小勤奋苦读,他大学毕业后,先后在西南联大、清华大学航空工程学、华东航空学院等高校任教。1956年,他被华东航空学院派往苏联莫斯科航空学院留学,仅用了两年时间就成为在该校第一位获得副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
陈士橹的女儿陈清怡:“因为他考大学的时候正是抗日战争的时候,浙江当时被日本飞机来轰炸还是很平凡的,当时很直接的感觉就是中国人被动挨打,他就觉得他要学航空。”
1958年,陈士橹从苏联回国,跟随华东航空学院内迁西安,他意识到,当时我国航天技术相对美国和苏联都比较落后,于是将一直从事的航空专业变为航天专业,创建了西北工业大学的航天专业,西安这片沃土,就成了他辛勤耕耘、创造辉煌的地方。
陈士橹作为一个南方人,起初来到西北,生活、饮食并不习惯,但这丝毫没有动摇他钻研航天科技的决心,60年代起,陈士橹对飞行力学等许多问题就作了较深入的研究。
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院长唐硕:“这些计算都是靠我们的计算器、计算尺来做的,而(陈)先生所选择的弹性飞行器动力学这一块,需要进行大量的高强度的计算工作。”
唐硕说,陈士橹搞起课题来,经常忘记吃饭、休息,长此以往的坚持、执着、追逐航天梦,陈士橹取得了一项项科研成功,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院长唐硕:“他把空气动力学的基础结构动力学的问题以及控制的理论相结合起来,为我们国家大型运载火箭的震动问题、控制问题建立了一个完善的基础理论和框架,同时,也指导我们国家在大型的运载火箭的设计当中解决了工程的很多实际问题。”
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教授徐敏:“93年的时候,我们国家啊刚刚开始搞卫星,搞飞船,要做飞行动力学这一套仿真的一个东西,(陈士橹)在我们航天学院组织了一个大团队,把这个课题做完以后就用到飞船上了。”
正是因为有陈士橹院士这样一批为国奉献、服务三秦的科学志士,新中国的航空航天业才从当初一穷二白发展到今天这样强大先进。他一生献身航天科技和教育事业,锲而不舍、开拓创新、勇攀高峰的精神,给社会各界特别是科教界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西北工业大学人文与经法学院党委书记鲁卫平:“一方面是先生对科研的方向的把握非常准,思路非常敏捷,能够很快地发现学术领域的一些新的方向,陈院士始终在同行当中,他是擎举飞行力学大旗的一位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