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衡哲的妹妹 【zz】憶往 ──記陳衡哲五妹與張充和的一段曲緣

2017-12-2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2009-11-23 * 中國時報 * [孫康宜] (上) 最近我為張充和女士整理她多年以來所珍藏的「曲人鴻爪」書畫冊──裏頭收有從 1937年以來無數曲人給她的書畫和題字,共三大本摺冊──故有幸從充和口中陸續聽到許 多有關抗戰時期的文人逸事.其中一個令我難忘的故事,就是有關陳衡哲的五妹陳戊雙與 張充和的一段曲緣.現記在這裏,以饗讀者. 且說,住在重慶北碚的周仲眉夫婦一向愛好昆曲,加上家裏條件又好(抗戰期間, 周先生在北碚的中國銀行當總經理),在當地擁有風景優美的住宅,故經常在家中舉行曲 會

* 2009-11-23 * 中國時報 * 【孫康宜】 (上) 最近我為張充和女士整理她多年以來所珍藏的「曲人鴻爪」書畫冊──裏頭收有從 1937年以來無數曲人給她的書畫和題字,共三大本摺冊──故有幸從充和口中陸續聽到許 多有關抗戰時期的文人逸事。

其中一個令我難忘的故事,就是有關陳衡哲的五妹陳戊雙與 張充和的一段曲緣。現記在這裏,以饗讀者。 且說,住在重慶北碚的周仲眉夫婦一向愛好昆曲,加上家裏條件又好(抗戰期間, 周先生在北碚的中國銀行當總經理),在當地擁有風景優美的住宅,故經常在家中舉行曲 會。

尤其是周夫人陳戊雙(陳鸝)──即著名女作家陳橫哲的五妹──自幼成長於國學根 底深厚的家庭環境中,書畫俱佳,自然交接了不少文化友人和昆曲同好。

可以說,抗戰時 期流寓於重慶地區的人大都知道有名的周家「曲社」。那個曲社有點兒像從前歐洲的salo n,是當時文化人經常聚會的地方。對那擅演昆曲的充和女士來說,周家更是一個練身段的 好地方。

大約1943年左右的某一天,周家照常開了一個曲會。在曲會中有某位男士先唱「千 忠錄」中「慘睹」一出的「八陽」。正巧那天充和請周仲眉夫婦在她的「曲人鴻爪」書畫 冊中題字,於是周先生有感而發,就即興寫下一首七律: 敝屣河山辭北宸, 生涯托缽老風塵。

何期南內彌天火, 幻生金剛不壞身。 帝澤無傷叔父心, 山河一擔入雲深。 八陽再唱應三歎, 百座雄城付路沉。 「慘睹」乃為「千忠錄」劇本的第11出,它描寫明朝永樂篡位、其侄建文皇帝逃難 的經驗(有關建文皇帝逃難的劇情與史實不符)。

因為「慘睹」中所有八支曲辭的末尾都 有「陽字」,故周仲眉在詩中寫道:「八陽再唱應三歎,百座雄城付路沉。

」 當然在那天的聚會裏,他們還演其他的曲目。例如充和唱「牡丹亭」,破例扮演春 香。但那天她卻忘了帶戲裝的腰帶,故一時感到十分焦急。幸虧多才多藝的周夫人戊雙臨 時用筆劃了一個帶子,讓充和及時戴上。

等演唱完畢,戊雙喜不自勝,立刻在充和的「曲 人鴻爪」冊頁上作了一幅小畫──好像在反映「牡丹亭」中的劇情。同時她也錄下「牡丹 亭」「拾畫」(第24出)中的兩句曲文(出自「好事近」): 寒花遶砌, 荒草成窠。

充和一直很珍惜周仲眉夫婦的題字和題畫。但最讓她難以忘懷的,還是有關他們的 「琅玕題名圖」的故事。 眾所周知,抗戰期間,許多文化人都先後逃難到了重慶地區。後來參加周家曲會的 人數也日漸增多,其中有許多曲人都能詩詞善書畫。

周家夫婦因此很想將這些曲友的題簽 文字留下來作紀念。有一天周夫人戊雙突發雅興,揮毫點彩,畫成「琅玕題名圖」一幅, 該圖背景帶有淡淡的翠竹意象,主要為了讓曲友們在這個富有詩意的圖面上隨意留下他們 即興的詩詞作品。

(「琅玕圖」典出「牡丹亭」的「拾畫」一出:「客來過,年月偏多, 刻畫琅玕千個。」)同時,主人周先生也寫了一篇很長的「琅玕題名圖序」,中有「寒花 荒草,客來有玉茗之詞;繁李濃柳,夜遊有青蓮之序。

爰藉妙手琅玕之畫,刻劃留名;願 結靈山香火之緣,觀摩永念」諸語(參照李甡「張充和的一幀書法和陳鸝的『琅玕圖』」 第3頁)。 * 2009-11-24 * 中國時報 * 【孫康宜】 (下) 不用說,這張面積頗大的「琅玕題名圖」一時成為佳話。

當時許多曲人都在「琅玕 題名圖」上頭題寫自己的詩作,包括盧前(盧冀野)先生所題的一套散曲(全文見盧前「 盧前詩詞曲選」(北京:中華書局,2006)第239-240頁,「冀野文鈔」第4卷)。

現在節 錄如下: 「南商調梧桐樹」山無半壁平,水不經年淨。漂泊西南,日與嘉陵近。可喜的峽中 早把歌筵定,幾外雲嵐列畫屏。翠拍紅牙,有幾個閑名姓,借琅玕寫出了流人影。

「東甌令」六么序,解三醒,唱罷南音又北聲。傳奇散套分明訂,添幾曲新時令。 明朝築座納書楹,還按譜試西昆…… 「大聖樂」歎仙霓徒侶凋零,說吳閶空舊恨……還憐昆戈排場冷,忍回首北平城… …到如今巴渝曲調尊前聽,只雅部人間寂不聞。

周郎顧也,趁良辰結社風流無盡。 「解三醒」一個是餘杭舊尹(汪寄庵),一個是鞠部昆生(倪宗揚),一個是道昇 瀟灑偕文敏(仲眉夫人戊雙),一個是牛首山僧(甘貢三姑父),一個是雙柑鬥酒南郊隱 (戴夷乘),一個是塞上曾陳十萬兵(範崇實),一個是歌中聖(項馨吾),一個是劉家 少婦(翟貞元),一個是小葉娉婷(張充和)…… 盧前這一組套曲可謂曲史上一個不可多得之作。

或者可以說,它本身就是一篇難得 的「曲史」──其內容主要在敘述諸位曲友們在北碚周家聚集唱曲的盛況,尤其對每個人 物的描寫都十分逼真。

將充和描寫成「小葉娉婷」,更是神來之筆。 ● 然而遺憾的是,那幅寶貴的「琅玕題名圖」卻在文革期間毀於抄家。

更可悲的是, 那個被盧前稱為「趁良辰結社風流無盡」的周仲眉先生,也在文革初被迫害而自殺身死。 1983年陳戊雙終於有機會聯絡上張充和女士。就在那年,充和將她所收藏的盧前舊 稿(即盧前當年在「琅玕圖」上所題的整套散曲)抄寫成工整的楷書寄贈給戊雙。

戊雙為 此感慨萬千,次年即寫成一篇有關「琅玕題名圖」的回憶劄記,中有「欣蒙故人張充和自 海外錄寄盧曲」諸語,以示感謝之意(錄自李甡「張充和的一幀書法和陳鸝的『琅玕圖』 」第2頁。 陳戊雙比充和大九歲。她已於1999年以九十五歲高齡辭世。至於充和,她今年高齡 九十七,仍健康活潑如昔,住美國康州耶魯大學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