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武国定 武国定许昌古城 曹魏古都 文明莲城——访许昌市市长武国定
时下,正是莲花盛开季节,以莲花为市花的河南省许昌市素有“莲城”美誉,今年又跻身“全国文明城市”行列,而备受世人关注。许昌市长武国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创建工作,牢固树立抓文明城市创建就是抓科学发展、抓城市建设、抓民生改善、抓素质提升的理念,并成为全市人民用自己勤劳双手共同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行动,为莲城谱写新篇章。
武国定告诉记者,许昌位于河南省中部,现辖禹州市、长葛市、许昌县、鄢陵县、襄城县、魏都区6个县(市、区)和3个功能区,含1个副厅级的城乡一体化示范区、1个国家级的经济技术开发区,102个乡(镇、办),总面积4996平方公里,总人口487.1万。2014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2108亿元,增长9.3%,总量居全省第4位;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5.2亿元,增长15.4%。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01亿元,增长11.9%;固定资产投资1637亿元,增长19.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9亿元,增长12.7%;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达到23753元和12140元,增长9.4%和10.3%;综合经济竞争力在全国294个城市中名列第70位,位居河南第3,所辖5个县(市)均进入全省前30强。
许昌地处“中原之中”,自古以来就是群雄逐鹿、兵家必争之地,有“得中原者得天下,得许昌者得中原”之称。随着改革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许昌的区位交通优势愈发凸显,目前,河南省首座异地航站楼、“卅”字形的铁路网、“米”字形的高速公路网使得许昌成为河南省重要的区域交通枢纽。同时,这里还是全国最大的电力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南水北调的必经之地。
武国定介绍说,许昌主要有四个特点:一是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许昌远古时称许地,西周时为许国,秦朝时置许县。公元196年,曹操父子迎汉献帝迁都于许;公元220年,曹丕废汉立魏,因魏基昌于许,改许县为许昌并沿用至今。
许昌是许、陈、钟、方等姓氏的发源地,是“建安文学”的发祥地,是著名的中国三国文化之乡、中国蜡梅文化之乡、中国陶瓷文化之乡和中国烟草文化之乡,素有魏都、钧都、花都、药都、烟都“五都”之称。二是区位交通优势突出。
许昌距新郑国际机场50公里,距省会郑州市80公里。京港澳等4条高速公路交汇许昌,107国道、京广铁路、京广客专,以及正在规划建设的郑州—万州(重庆)铁路、郑州—合肥铁路、新郑机场至许昌城际铁路纵贯南北,G311和三门峡—洋口港(江苏)铁路横穿东西。
目前,新郑机场许昌航站楼、零距离换乘中心建成投用,集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航空为一体的快捷交通体系初步形成,是中部乃至全国现代物流最便捷的地区之一。
随着“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深度融入、郑欧班列的常态化运营,以及郑万铁路、郑合铁路、三洋铁路的建成投用,许昌的区位和交通优势将更加凸显。三是生态环境良好宜居。许昌属暖温带季风气候,是“南花北移、北木南迁”的天然驯化基地,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34.3%、绿化覆盖率达39.1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0.4平方米,市区大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居全省前列,是一个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城市。四是产业发展特色鲜明。
许昌市工业经济基础良好,竞争力居河南省第3位。全市10个产业集聚区均为省级产业集聚区,主营业务收入均超过百亿元,其中7个达到星级产业集聚区,3个主营业务收入超过500亿元。目前,正在大力实施十大产业链发展计划,电力装备等7个主导特色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装备制造产业集群达到1300亿元。
其中,瑞贝卡公司的发制品生产规模全球最大;黄河集团的人造金刚石生产规模亚洲最大;许继集团是国内综合配套能力最强、最具竞争力的电力装备制造商;众品公司是全国冷链物流行业标杆企业。许昌市有主板上市公司7家,居河南省第4位;新三板挂牌公司8家,上海、天津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公司17家。
许昌市以河南省实施“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三大国家战略为契机,立足实际、发挥优势,致力打通“六路”,即谋划对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架起“航路”;发挥便利的交通区位优势,加快推进许昌东站“四站一港”零距离换乘中心建设,完善“陆路”。
实施“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许昌水系连通工程和50万亩高标准粮田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三大水利项目,畅通“水路”;挖掘三国文化资源,建设三国文化产业园,着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打通“文路”;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驱动“科路”;凝聚干事创业正能量,提振“心路”,着力建设智慧型、创新型、美丽型、文明型、幸福型的“五型许昌”。
坚持以人为核心,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全面提升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着力打造居者心怡、来者心悦的美丽许昌。一是完善城市功能。高标准编制许昌市城市总体规划、县(市)城区总体规划、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和相关规划。
按照“一中心、五组团”空间布局,每年谋划实施一批城建重点项目,城镇化率平均每年增长2个百分点,城镇化率达45.7%,中心市区建成区面积97平方公里、人口88万。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灯不明、路不平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许都大剧院、博物馆、体育馆、文峰路立交桥、许昌东站长途汽车站等一批重大设施建成投用,城市服务功能和综合承载能力明显提升。
二是加强市容管理。坚持“三分建、七分管”,持续提升城市数字化、精细化、灯饰化管理水平。
在全省率先建成和使用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是河南省唯一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示范城市”。将精细化管理范围涵盖市区所有街道、广场、游园、站点、小区及其他公共场所,连续3年被评为全省精细化管理先进城市,荣获“河南省宜居城市”。
实施城区夜景亮化工程,路灯照明率保持98%以上,投资1300多万元对市区公共设施和标志性建筑安装灯饰,形成了“点、线、面、环”的亮化景观。三是推进生态建设。立足“中国花木之都”优势,大力实施生态林业建设。
目前全市造林156万亩,绿化率、林木覆盖率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花木种植面积达90万亩,是全国最大的花木生产销售基地。实施了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市、水系连通工程和50万亩高标准粮田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三大水利项目,“以水为媒”让城市动起来、活起来,荣获“国家节水型城市”称号。生态建设已成为许昌最大的特色和亮点。
武国定坦言,许昌市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脏乱差蚊蝇鼠厕黄赌毒”等问题,集中开展取缔马路市场、灭蝇改厕、扫黄打非、爱国卫生、绿化造林运动,打造了规范有序、整洁靓丽的城市环境。坚持每年办好一批民生实事,进一步解决了城市河流水质差、公园破旧、公交设施不完善、街道和社区文化科普场所少等问题。
加大民生投入,动态消除了城镇“零就业”家庭,建设了一批甲等医院和社区医疗服务中心,连续多年为离退休人员提高养老保险待遇;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全省第一,村标准化卫生室实现全覆盖,新农合参合率大幅提高;广场文化、“送文化下乡”、“百姓剧场”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仅去年,全市涉及民生的财政支出达到157.7亿元,增长8.2%,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1.3%。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文化商旅建设,目前许昌优良的投资环境,以及物流、会展、金融业等完善的服务业体系,正吸引着更多的客商投资兴业。此外,许昌人文和自然旅游资源丰富,目前正在重点打造三大文化旅游龙头——以钧瓷特色文化为依托,加快神垕古镇综合开发。
以曹魏古城和三国文化为依托,建设三国文化产业园;以鄢陵生态文化为依托,加快形成“花木产业 ”的高效生态经济。来一个自由自在的自行车骑行,你可以随意沿着市区的任何一条绿道,一览美景。
许昌坚持把文明教育贯穿于整个城市建设过程,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升市民文明素质。目前,志愿者人数占城区常住人口的比例超过12%,建成“文明使者”志愿服务站200多个,培育形成了“老妈妈志愿服务队”、“许昌草根爱心群”、“许昌爱传万家公益联盟”等一批志愿服务品牌团队。
许昌先后有3人入选全国道德模范、2人荣获河南省道德模范,涌现出“好军嫂”吴新芬,舍己救人英雄刘兴元、刘贺龙,孝老爱亲模范赵枝妮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全市102个乡(镇、办)建成乡村学校少年宫194所,构筑了以“市、县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和学校心理咨询室”为基础的三级心理健康服务网络,2011年获得“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称号。
为此,许昌市的创建工作15年来,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花木之都”、“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国家节水型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金融生态城市”、“全国创业先进城市”以及“全国文明城市”。
成绩属于过去,发展任重道远。武国定语重心长地说,今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既要看到社会投资意愿降低、招商引资难度加大,更要看到许昌市人力资源相对丰富、土地供应空间尚存,对东部产业转移的吸引力仍然很强,以及产业基础相对较好。
有一支优秀的企业家队伍,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新的增长点正在逐步形成,对此要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省委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致力打通“六路”、建设“五型许昌”总体思路,突出创新驱动,争创新的优势,着力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