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颖运动员 唐颖等做客中山网与网友互动畅谈中山教育发展热点话题
在“率先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和美中山”的宏大背景下,中山教育承担着启迪心智、培育人才的重大历史责任。昨天下午,副市长唐颖、市教育局局长刘传沛、中山纪念中学校长贺优琳来到中山网,就市民普遍关心的问题,与广大网友展开交流与讨论。
■在全面均衡发展的基础上追求优质均衡 目前,我市已基本形成了“体系完整、布局合理、发展均衡”的现代国民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教育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居全省前列。与周边城市相比,我市教育的特点是,在全面均衡发展的基础上追求优质均衡。
具体呈现基础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学前教育迈上新台阶、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发展迅速、职业教育成绩显著、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等五大亮点。 唐颖说,中山将力争在2012年成为全省教育现代化先进城市;2015年教育现代化水平进入全国先进行列;2020年主要教育指标达到发达国家同期平均水平,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
具体任务是,一要积极推进学前教育惠民扩优工程、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工程、普通高中优质集群发展工程、职业教育创优增效工程、高等教育内涵拓展工程、终身教育普惠共享工程、特殊教育提升发展工程、强师兴教工程、数字化教育工程等九大重点工程。
二要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正确处理好市委书记薛晓峰提出的“六大关系”:政府主导与开放办学的关系、教育规模与质量结构的关系、奋发追赶与自我超越的关系、夯实基础与培养人才的关系、加大投入与加强管理的关系、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贯彻落实好市长陈茂辉提出的“六个发展”: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均衡发展基础教育、优质发展职业教育、内涵发展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教育体制、提升发展教师队伍。
■合理配置城乡教育资源 推进学前教育发展 我市是如何解决教育资源均衡化配置难题的?刘传沛说,中山市通过创新“四个机制”,实施“四大工程”,合理配置城乡教育资源,推动基础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基本实现了“人人享有优质教育”的目标,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强烈需求。
创新“四个机制”是创新办学投入机制,创新教师队伍素质提升机制,创新城乡教师定期交流机制,推进城乡学校联盟共建机制。实施“四大工程”是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工程,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实施“振兴初中行动计划”,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施“学校优质化工程”,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实施信息化工程,全面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针对市民普遍关心的幼儿入园难、入园贵等问题,唐颖说,市委、市政府已经出台了三大举措。
首先,出台《中山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今年是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启动年,为了加快学前教育改革步伐,提高学前教育发展的水平,满足群众多元学前教育需求,我市将实施三大工程:标准化幼儿园建设工程,严把幼儿园准入关;强师兴园工程,狠抓师资队伍建设;质量提升工程,加强幼儿园质量监督指导和评价。
其次,我市从今年开始实施户籍幼儿生定额补贴制度。2011年对大班在读户籍幼儿按照500元/人/年的标准进行补贴,实施方案正在拟定中,补贴经费将于年底前发放。
另外,我市将于今年10月底召开“全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现场推进会”,督促各镇区加快落实行动计划。 现场互动 ●该不该让孩子参加培训班、兴趣班? 陈先生:有些学校、教师开设培训班、兴趣班,变相收取辅导费,家长对此感到很苦恼,请问政府和教育部门有没有相应的监管制度? 刘传沛:我们不鼓励家长送孩子参加任何形式的培训班兴趣班。
教育局有明确规定,老师不能办有偿家教;办过培训班的老师不能担任特长学生选拔的主考官。
家长应尊重学生的教育成长规律,不能拔苗助长。 唐颖:在幼儿园开设各种所谓的兴趣班是不必要的,教育部门也会加强对幼儿园的监管,如果家长们遇到这种情况也应该及时向市教育局投诉反映。
●外来工子女能否享受同等教育待遇? 本报记者:我市能否让外来工子女享受与本地居民子女同等的教育待遇? 唐颖:我市一直将解决好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教育问题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确保在同一蓝天下的外来工子女享受同等教育。
我市按照中央”两个为主“的精神,以公办学校为主渠道,充分挖掘潜力,招收流动人口子女入学。同时,对进入公办学校的流动人口子女予以市民待遇,进入民办学校的则给予学费补贴。
2010年,我市公办学校为流动人口子女提供的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位比2003年增加了29084个,相当于29 所千人学校。目前,就读于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达67292人。
我市在全省率先实施流动人口”积分制“管理办法,妥善安排流动儿童入读公办学校。把符合条件的流动人口子女纳入免费义务教育范围,5年来,市镇两级财政用于免费义务教育的专项补助经费近6亿元。 我市还积极鼓励发展以外来务工子女为服务对象的民办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