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波上海 张晓波:中国创新政策都是自上而下 不是自下而上

2017-09-2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和讯网消息 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20周年暨BiMBA15周年庆典于2014年4月16-21日北京举办.和讯网全程报道.北大国发院副院长张晓波在"中国经济改革新阶段"活动上表示,最重要的一个问题,也是很急迫的问题,在中国创新的政策都是自上而下,不是自下而上,在美国有很多研究机构都是独立于政府之外,研究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术领域和学术兴趣进行研究和相关创新,这是自下而上的方式.以下为文字实录:张晓波:非常感谢主持人,感谢益平邀请我参加这次会议和另外三位非常德尊望重的嘉宾一起进行讨论.首先我们看

和讯网消息 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20周年暨BiMBA15周年庆典于2014年4月16-21日北京举办。和讯网全程报道。北大国发院副院长张晓波在“中国经济改革新阶段”活动上表示,最重要的一个问题,也是很急迫的问题,在中国创新的政策都是自上而下,不是自下而上,在美国有很多研究机构都是独立于政府之外,研究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术领域和学术兴趣进行研究和相关创新,这是自下而上的方式。

以下为文字实录:

张晓波:非常感谢主持人,感谢益平邀请我参加这次会议和另外三位非常德尊望重的嘉宾一起进行讨论。

首先我们看一下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特色,中国经济增长绝大多数都是通过把一些有剩余劳动力低产出农业领域转向更加具有产出的工业领域来实现的,而且由于有了剩余劳动力,所以工业领域的发展能够实现迅速的扩张,而且因为没有压力,没有来自于工资上涨的压力,他们也能够雇佣更多的人员。中国如果能够去推动劳动密集型的发展,我们有以下这些战略。

第一,就是进一步开放,我们可以与外资一样吸引更多的劳动力,我们进行投资的时候也可以把中国丰富的劳动力作为一个优势。

第二,我们可以更加进一步提高劳动力的效力。在过去30年,中国的改革开放开始从深圳,沿着沿海地区不断进行,还有在重庆进行的改革。

第三,就是去中央化,给予地方政府和个人更多的权利。这样的话对于地方政府和企业来说,有了更多的主动权,能够更好的推动发展。然后地方的精英,包括官员,以及企业家都非常感兴趣发展,对于发展当地的经济来说都有非常浓厚的兴趣。

在中国不同的地区可能有不同的产业,所以我们可以在中国的工业化过程中,以工业集群,产业集群作为主要的特点,这也是我最近的一项研究,在中国每个地方都有主要的产业集群,除了沿海地区,内地也有。

举一个例子,比如大唐在浙江省的大唐县每年生产60亿双袜子,山东省的寿光已经成为了最大中国的蔬菜生产基地,并且蔬菜都出口到了韩国。浙江桥头镇他们生产着中国70%服装上的钮扣。松下镇每年生产三亿五千万的雨伞。在每个便利店的入口都可能放三四把雨伞,这些雨伞都是中国制造的。

再给大家看一个例子更好的展示一下什么是基于产业集群的经济发展模式,这是羊绒衫的产业集群,位于上海和杭州之间。它生产的羊毛衫占到全国40%。在高速公路两侧有着六个主要大的市场。还有产业集群的方式,首先有一些大型的生产场地,这个叫做地方生产的组织者,这里有各种各样的商店,有不同的品牌,进去可以看到有一些男士在缝纫衣服,他们首先是设计衣服,比如他们从杂志上看到一些设计之后进行稍微的修改,然后进行生产,收到定单之后进行发货。

而且他们还会进行外包。这些生产商基本都是以家庭为主的工业作坊,这是外面看到的情况,我们进到里面之后就可以看到一些工作的操作台,有一两个工人或者雇佣二十个工人进行生产。能够雇佣工人,也是因为工人工资比较低。

这个地方会把服装原料从一个车间运输到另一个车间,这张照片上看到一个女士她就是把口子缝纫在羊毛衫上,以前她们全是农民工,在这个地方打工四五年之后,开始自己开创小的企业。这个女性在进行裁剪,她只需要几把剪刀就行了,自己就是老板。因为市场准入的门槛比较低,几乎每个人都是企业家。

第二栏这个比例非常低,黄色标出的这些地方,比例非常低,只有四分之一。你可能只需要几个月的工资就可以买一台设备来开始生产。我们再看一个整合化的企业,平均的成本是200万人民币。我们所以用这样的方法雇佣更多的农民工,当然生产的环境都是在不同的家庭工作坊里面进行,所以在这些地方其实有很多的企业家。

这种经典的模式能够在发展的早期阶段帮助我们解决一些发展中的问题,当然这种模式的成功也有自己的相关问题,出现了用工荒,已经是非常棘手的问题。还有很多论文说过,中国已经到了转型期,或者到了转折点,工人的工资每年以10%速度的增长。我们看一下有关工资的数据,工资在05年开始上涨,这是基于甘肃省的情况反映的数据。甘肃有一百多个村庄,秋收的季节人们都要回到自己的家乡,那个时候的工资就会上涨一些。

现在中国4进入了一种新的发展模式中,这些企业如何来应对用工荒,首先重新把自己的企业搬到其他地方,比如搬到内陆城市,或者是其他的地方。还有进行更多的投资在研发方面,以此替代工人的数量。最近有一个研究是在珠江三角洲进行的研究,绝大多数企业都开始对一些设备进行投资,而且把企业给转移到内陆城市。

有一些企业还把一些业务转移到国外,近期我去三个非洲国家了解中国在非洲投资情况,和其他的同事一起去了埃塞俄比亚,东莞一个工厂就在埃塞俄比亚重新开设鞋的生产车间,这个转型非常成功,他们甚至能够承接东莞80%的生产任务,有些人可能认为在非洲人都比较懒,不愿意努力工作,但是这张照片可以看到,如果有相关的技术,而且给员工提供相关的培训,在非洲可以很好的赢利,可以更好的开发在非洲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这是实实在在发生的情况。 我们也会进行一项研究,就是中国在非洲的投资。

现在谈一下第二个战略,就是在研发方面进行更多的投资。这张表显示的是五年时间批准的专利情况,下面是90年代到95年,95年到2000年,上面一栏是05年到15年。近期专利增长的速度是比以前高很多。最近五年中,可以看到,专利的数量甚至是原来的三倍,这些企业可以对研发方面进行更多的投资。

我们再来看一下羊绒衫,最近我又重新去普圆羊毛衫厂调研,在车间中有很多的工人,他们需要有两只手操作编织机,我们后来再去都看不到很多工作人员,都是由大型的设备进行代替。只有一个人操作这些设备,而且这些设备也是中国制造,设备的成本也是大大下降。中国的纺织设备在过去几年发展也是非常快,工作效率大大增加,成本降低。这些设备能够成为出非常高质量的羊毛衫,这是这一领域的进展和改观。

在政策方面我们看到有一些问题,人们已经习惯了过去的一些发展模式,比如吸引外资,建立一些工业园区,但是我们现在到达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就是出现了用工荒的情况,资金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在很多年前国外直接投资一直是官员评估的重要标准,比如温州这些地方官员的绩效评估就是基于外来资本投资,但是温州这个地方并不是缺少资金的地方,但是还是把它作为一个考量的指标。

在中国有很多闲散工业园,这些工业园主要是用来吸引外资,放弃了中国国内资本的投资。现在很多工业园区都是闲置的。

最重要的一个问题,也是很急迫的问题,在中国创新的政策都是自上而下,不是自下而上,在美国有很多研究机构都是独立于政府之外,研究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术领域和学术兴趣进行研究和相关创新,这是自下而上的方式。在中国政府监管的领域太宽了,尤其是在研发领域的政策上有非常严格的管控。

教育部和科技部就控制很多相关的资源,研究者也是在绝大多数时间向政府申请一些研究基金,这样就滋生了很多权力寻租的机会。我们是希望要获得更多的自下而上创新模式,但是现在这些最基层的草根创新活动反而受到了一定的压抑和阻碍。

市场需求的增加,一些很好的创新能够有很快的发展。就像我早前说过的,中国的发展模式更多的都是基于不同的产业集群来进行发展的,而且这些集群之间是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在政策上是很难去找到一个政策适用于每个产业集群的。如果为了实现每个产业集群的升级,需要有自己的创新,所以创新应该是自下而上,而不是自上而下。在这个新的发展阶段,我们需要更多的自下而上新模式,我们也需要更多的独立研究者,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