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中国风歌曲歌词中的意象
流行音乐自诞生以来,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影响,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新世纪以来,随着传播媒介的日益发展以及VCD、MP3、MP4、手机等硬件设施的出现,使流行音乐的传播更为迅速、信息反馈更为及时,流行歌曲呈现出一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现象。随着时尚的流行趋势,大众传媒的迅速更新换代,作者主体意识的增强以及消费市场的巨大压力等因素的综合作用,流行歌曲也开始摆脱传统的固有习俗,追求歌词灵性的回归,对自身价值的重新定位。流行歌曲从曲到词都呈现出一种全新的面貌,多题材、多样式、多风格,其中“中国风”歌曲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逐渐发展兴盛起来的。本文从歌词入手,研究流行音乐中的“中国风”现象,之所以只选择歌词而放弃曲调,是因为“能不能一听入耳,让观众喜欢的功能主要由旋律担当,因为作为一种听觉艺术,听众很少能是先读过了歌词再来欣赏歌声的。而让观众能反复回味,深入人心的功能往往取决于歌词。”[[1]]歌词是歌曲更高层次的追求,探讨它、研究它,希望能给将来的流行歌曲创作提供有益的帮助,为中国风歌曲歌词的发展带来新的提示和方向。
“中国风”即中国风格,它是以中国元素为表现形式,建立在中国文化和东方文化基础上,并适应全球经济发展趋势的有着自身独特魅力和性格的艺术形式。近年来尤其是2008年之后,中国风开始流行于文化、艺术领域,从北京奥运会里具有中国特色的戏曲和太极拳到国际舞台上的水墨画旗袍,中国出现了一股强劲的中国风时尚潮流,表现在流行乐坛就是中国风歌曲的日渐兴盛。
中国流行音乐逐渐发展起来是在七十年代,当时已有涉及“中国风”元素的歌曲,如毛宁演唱的《涛声依旧》就是成功化用了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满文军的《望乡》与李白的《静夜思》有异曲同工之妙,还有琼瑶女士的电视剧《还珠格格》的主题曲《当》就是将汉乐府民歌《上邪》中的部分诗句拆散拼接,再运用现代汉语优美地表达出来。此时的中国风歌曲还处于尝试阶段,只是在歌词中掺杂着具有诗词特色的词语,直到周杰伦《青花瓷》的出现才为流行音乐注入新鲜的血液,越来越多的音乐人开始致力于创作“中国风”歌曲。从周杰伦的《东风破》《菊花台》《千里之外》到林俊杰的《江南》《曹操》《醉赤壁》再到后弦的《西厢》《昆明湖》、胡彦斌的《红颜》《月光》、许嵩的《庐州月》《清明雨上》等等,一时间中国风歌曲的创作可谓蔚为大观。
流行音乐领域中提到的“中国风”即流行乐风,是新时代的中国音乐。目前得到大家普遍认可的是黄晓亮对其的定义:三古三新(古辞赋、古文化、古旋律、新唱法、新编曲、新概念)结合的中国独特乐种。歌词具有中国文化内涵,使用新派唱法和编曲技巧烘托歌曲氛围,歌曲以怀旧的中国背景和现代节奏的结合,产生含蓄、忧愁、幽雅、轻快等歌曲风格。用现代的音乐唱出古典的味道是中国风歌曲的总特点,此外它还充满强烈的画面感,浓郁的文化氛围,从自然语境到东方意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学意蕴。中国风歌曲主要有两种表现方式:一种是旧词换新曲,将就有的诗词戏曲拿来谱上新曲,增加新的音乐元素,使现代与古典融合协调,既充分体现出中国传统审美精神又不失现代生活气息,如王菲的《明月几时有》、曹颖的《虞美人》等;另一种是“中国风”的主流音乐形式,仿造古诗词的写法采用宫调式的主旋律,糅合现代元素,词的意义明显大于曲的意义,如周杰伦的《东风破》、王力宏的《牡丹亭》、羽泉的《辛弃疾》等。
流行歌曲是一种音乐文学作品,具有“谱曲可唱”的音乐性和“离谱能赏”文学性[[2]]。音乐性使歌词成为乐化的诗,具有形式的可谱性、内容的可唱性和语言的可听性等艺术特征;文学性则要求歌词用语言反映生活,抒情写意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使其具有相对独立的文学价值。苏联词作家伊萨克夫斯基就曾明确指出:“我知道每一首歌都是由两种要素构成的,由相互融为一体的文字与音乐构成的,可是我始终认为单独来谈谈歌词不但十分可能,而且也十分有益,因为不管歌词怎样依赖音乐,它的素质却也起着独立的作用。”[[3]]歌词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有其自身独特的叙述方式、审美角度和结构形态,它与自然语言在表述上有很大的区别,艺术语言常常背离自然语言的语法规范和表述方式,故意打破日常生活中固有的词汇搭配习惯,以特色化的语言带给接受者一种新奇感和陌生感。词作家金波在《词刊》1990年第一期撰文强调:“歌词作者要有独特的写作方式,这就是从创作一首歌词开始,就习惯于在内心深处默默地歌唱着去构思、去提炼,以至于字斟句酌地去推敲语言。”
流行音乐植根于大众生活的丰厚土壤之中,题材多取自日常生活,接受和消费的主体多是一般平民或亚文化群为主,强调自身的娱乐性和消遣性,因此流行音乐的歌词必须得明白晓畅通俗易懂,同时还要具有独特的文化意蕴和深刻的哲理性思索,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广为传唱的经典。针对歌词的语言题材内容等方面,乔羽先生指出:“音乐这种诉诸听觉的时间艺术严格地制约着它的歌词,使歌词这种文学体裁区别于任何其他文学体裁,即他不是看的而是听,不是读的而是唱的,因此它必须寓深刻于浅显,寓隐约于明朗,寓曲折于直白,寓文于野,寓雅于俗。”[[4]]周杰伦的御用文人方文山的“中国风”歌曲创作大量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借助古典诗词的手法获得全新的艺术感受,采用现代人的视角对历史文化进行重新审视,丰富了流行歌曲的表现题材,对中国风歌曲歌词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方文山在回答《华商晨报》的问题时曾说:“‘中国风’的精髓在于文字。它不像嘻哈之类风格的是用曲去表现,它使用文字。歌词就是画面的营造。在遣词用字上面用古典化的技巧,不一定是古声音节,而一定要用中国意境去营造的。”[[5]]
中国风歌曲歌词中的意象广泛来源于古代的诗词歌赋,在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滋养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现代文学的诗歌写作中也会大量运用这些意象,像卞之琳的《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6]],“桥”“楼”“明月”“窗子”等意象共同出现在一首诗歌中,形成了有无限韵味且饱含哲思的优美画卷。流行歌曲也是一种诗歌形式,但它比诗歌流行的范围更广,形式更加多样,增加了“谱曲可唱”的音乐性。中国风歌曲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离谱能赏”的文学性,在现代汉语语法组合的基础上,融入特定文化内涵的意象,达到古今交融的完美结合。因此研究中国风歌曲的兴盛原因,就必然要研究中国风歌曲歌词中的意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