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膝盖疼怎么回事 以及治疗方法有哪些

2019-06-1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椎间盘位于两个椎体之间,是一个具有流体力学特性的结构,由髓核.纤维环和软骨板三部分构成,其中髓核为中央部分,纤维环为周围部分,包绕髓核,软骨板为上.下部分,直接与椎体骨组织相连,整个腰椎间盘的厚度为8mm~10mm 简介 定义 髓核为一粘性透明胶状物质,约占椎间盘横断面的50%~60%.在儿童时期髓核与纤维环分界明显,但进入老年时期髓核水分减少,胶原增粗,纤维环与髓核分界不明显,被包绕在纤维环中通过形变将椎体传来的压力放射状散开.在腰椎运动时起类似轴承的作用.正常人的高度一日之内有变化,这与髓核

椎间盘位于两个椎体之间,是一个具有流体力学特性的结构,由髓核、纤维环和软骨板三部分构成,其中髓核为中央部分,纤维环为周围部分,包绕髓核,软骨板为上、下部分,直接与椎体骨组织相连,整个腰椎间盘的厚度为8mm~10mm

简介

定义

髓核为一粘性透明胶状物质,约占椎间盘横断面的50%~60%。在儿童时期髓核与纤维环分界明显,但进入老年时期髓核水分减少,胶原增粗,纤维环与髓核分界不明显,被包绕在纤维环中通过形变将椎体传来的压力放射状散开。在腰椎运动时起类似轴承的作用。正常人的高度一日之内有变化,这与髓核的水分的改变有关。晚间较晨起时矮1.5cm~2.4cm,在老年人变化较少。

此外,髓核在椎体与软骨终板之间起液体交换作用,其内含物中的液体可借渗透压扩散至椎体,髓核的营养依靠软骨终板渗透,后者与海绵质骨密切相连,椎体的海绵质骨有丰富的血供与软骨终板之间无间质骨相隔,压力的改变可使椎体内的液体进行交换。

基本结构

纤维环分为外、中、内三层,外层由胶原纤维带组成,内层由纤维软骨带组成,纤维环的前侧部分和两侧部分最后,几乎等于后侧部分的两倍,后侧部分最薄,但一般也有1-2层纤维,纤维环斜行紧密分层排列,包围髓核,构成椎间盘的外围部分,像一盘旋的弹簧,使上下椎体相互连接,并保持髓核的液体成分,维持髓核的位置和形状。纤维环可能因为长期姿势不当或外部冲击造成松动,一旦纤维环松动,髓核就发生移位刺激神经,这就成为通常所说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软骨板为透明的无血管的软骨组织,在椎体上下各有一个,其平均厚度为1mm,在中心区更薄呈半透明状,位于骨后环之内。软骨终板内无神经组织,因此当软骨终板损伤后,既不产生疼痛症状,也不能自行修复。椎体上下无血管的软骨板如同膝、髋关节软骨一样,可以承受压力,起保护椎骨,缓冲压力,连接椎体和椎间盘之间的营养交换的作用。在幼儿时是椎体骨质的生长区域。

20岁以前腰椎间盘有血管分布,其后逐渐消失其水分含量也逐年降低,胎儿时纤维环和髓核的水分含量分别为80%和90%。30岁时分别降至60%和75%。

腰椎间盘突出检查

体格检查

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临床症状或体征即可作出正确的诊断。主要的症状和体征是:

①腰痛合并“坐骨神经痛”放射至小腿或足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②在腰4-5或腰5骶1棘间韧带侧方有明显的压痛点,同时有至小腿或足部的放射性痛;

③小腿前外或后外侧皮肤感觉减退趾肌力减退,患侧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X线片可排除其它骨性病变

影象学检查

1X线检查:需拍腰骶椎的正侧位片,必要时加照左右斜位片,常有脊柱侧弯有时可见椎间隙变窄椎体边缘唇状增生,X线征象虽不能作为确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依据,但可借此排除一些疾患,如腰椎结核骨性关节炎骨折肿瘤和脊椎滑脱等

2CT的MRI检查:重症患者或不典型的病例在诊断有困难时,可考虑作脊髓碘油造影CT扫描和磁共振等特殊检查以明确诊断及突出部位

上述检查无明显异常的患者并不能完全除外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发病机理

成年人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纤维环中的纤维变粗,变脆以致最后断裂,使椎间盘失去原有的弹性,不能担负原来承担的压力。在过度劳损,体位骤变,猛力动作或暴力撞击下,纤维环即可向外膨出,从而髓核也可经过破裂的纤维环的裂隙向外突出,这就是所谓的椎间盘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的病因

1、腹压增高如剧烈咳嗽、便秘时用力排便等。

2、腰姿不当当腰部处于屈曲位时,如突然加以旋转则易诱发髓核突出。

3、突然负重在未有充分准备时,突然使腰部负荷增加,易引起髓核突出。

4、腰部外伤急性外伤时可波及纤维环、软骨板等结构,而腰椎间盘突出症促使已退变的髓核突出。

5、职业因素如汽车驾驶员长期处于坐位和颠簸状态,易诱发腰椎间盘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的症状

一、腰疼的情况:几乎大部分腰间盘突出患者都会有腰疼情况的出现。患者自觉腰部持续性钝痛,平卧位减轻,站立则加剧,一般情况下尚可忍受,腰部可适度活动或慢步行走,另一种为突发的腰部痉挛样剧痛,难以忍受,需卧床位息,会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

二、腿部麻木、畏寒、走路出现跛行的情况:下肢麻木很多情况下会与疼痛伴发,少数患者可表现为单纯麻木,有少数患者自觉下肢发冷、发凉。主要是 因为椎管内的交感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所至。间歇性跛行的产生机理及临床表现与腰椎管狭窄相似,主要是由于髓核突出的情况下可出现继发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病理和 生理学症状。

三、腿部会出现放射性痛的情况:几乎五分之四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会出现腿部放射性痛的情况。常在腰痛减轻或消失后出现。表现为由腰部至大腿及小 腿后侧的放射性刺激或麻木感,直达足底部。严重的患者可为由腰至足部的电击样剧痛,同时多伴有麻木感。疼痛轻者可行走,呈跛行状态;重者需卧床休息,屈 腰、屈髋、屈膝位的姿态比较多。

四、马尾神经症状:主要见于中央型髓核脱出症,临床上比较少见。可出现会阴部麻木、刺痛,大小便功能障碍。女性还可出现尿失禁,男性可出现阳痿。严重者可出现大小便失控及双下肢不全性瘫痪。

腰椎详解

腰椎(L)位于脊柱下部.具有运动、负荷和保护功能。其上接胸椎,下连骶椎,其负荷和稳定功能尤为重要。腰椎前部由椎体借助椎间盘和纵韧带连接而成;后部由椎弓、椎板、横突和棘突构成(图1-1-6)。其间借助关节、韧带和肌肉等连接。腰椎的前后结构间围成椎孑L,各椎节依序列连成椎管,其间容纳脊髓下端、圆锥和马尾神经根。

腰椎间盘保健操

坐势:

①仰头同时双臂上举。上举时吸气,下落时呼气,重复8~12次。

②上体正直,两肩后耸,同时挺胸仰头,用力使两侧肩胛骨靠近,重复8~12次。

③双手叉腰,以腰为轴,向左、右转体,左右交替8~12次。

④双手扶膝,先伸直右腿,还原,再伸直左腿,还原。左右交替8~12次。

卧姿:

①仰卧,腿伸直,双手自然置于体侧,屈髋屈膝,同时踝关节极度背伸,然后向斜上方进行蹬踏,并使足尽量跖屈,左右交替,重复8~12次。

②仰卧,双手自然置于体侧,做直腿抬举动作,左右交替,重复8~12次。

③俯卧,两腿交替向后做过伸动作,重复8~12次;然后,两腿同时做过伸动作,重复8~12次。

④俯卧,两腿不动,上身躯体向后做背伸动作,重复8~12次,然后上身躯体与两腿同时做背伸动作,重复8~12次。

立姿:

①两脚开立,与肩同宽,两臂后伸,双手在体后交叉握住,然后仰头挺胸,同时双手向下压,重复8~12次。

②两脚开立,与肩同宽,双手叉腰,然后向左、向右交替转体,重复8~12次。

③直立,双手叉腰,然后左、右腿交替上抬,原地踏步8~12次。

④两脚开立,与肩同宽,扭转上体,带动双臂左右摆动,全身放松。

腰椎间盘突出保守治疗

选择正规有效、没副作用的治疗方法是关键,中医认为,腰椎间盘突出为风寒湿邪所致,孝多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是以祛风散寒、活血化淤为目的,遵循中医通则不痛的原理,从根本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

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卧床休息:是腰间盘突出症患者可以采用的一种十分简单,但又较为有效的措施,卧床休息是非手术疗法的基础。卧床休息的作用是减轻脊柱压力,使压迫神经根突出物慢慢回复,对症状较重的腰间盘突出症患者,要求完全 充分卧床休息,床铺最好是硬板床。

2、牵引疗法:是腰间盘突出症患者最常用疗法之一。牵引治疗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减压措施,通过物理形式拉伸脊椎,达到减压缓解疼痛的目的,牵引疗法历史悠久,作用明显。

3、推拿疗法:推拿疗法是祖国医学的组成部分,具有方法简便,舒适有效,并发症少等优点,已被作为腰间盘突出症的综合疗法之一。

4、封闭疗法: 由于它安全可靠、操作简便,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注射治疗方法。它包括痛点局部封闭、椎间孔神经根封闭 穴位封闭等方法。可以在一定时间起到缓解疼痛的效果。

5、骶管注射疗法(骶疗)近些年来,经大量临床研究证实,经骶裂孔向骶管注射不同的药物可以对不同疾病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其中对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腰腿痛患者有明显的减缓疼痛,恢复腰功能的效果。已被各级医院疼痛门诊广泛应用于临床。

6、骶椎管液体疗法: 是采用大剂量液体滴入或注入椎管腔的一种治疗方法,也叫“骶椎管液体冲击疗法”。它是利用骶椎管解剖特征,注入一定量液体,并扩散其压力,迫使突出的椎间盘复位。此法 快速有效 疗效肯定 安全且副作用小,是治疗腰间盘突出症较理想的一种保守疗法。但因其方法操作较复杂,一般需专职的麻醉疼痛医生治疗。

7、腰围支持带: 对于腰间盘突出症患者主要目的是制动,可使受损的腰椎间盘获得局部充分休息,为患者机体恢复创造良好的条件。中西药物 疗效一般,可以作为一种以缓解症状为主要目的的辅助性治疗手段。

8、 其他如物理疗法、针灸、 手法复位、中医正骨、医疗体育锻炼等疗法。

可以说,非手术疗法适合于大部分腰间盘突出症病人,即使是需要手术的患者,在术前术后,非手术疗法 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防止腰椎间盘突出症

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需要各种不同的活动姿势,养成了各自的习惯,其正确与否对人体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要求我们注意平时的站姿、坐姿、劳动姿势,以及睡眠姿势等的合理性。纠正不良姿势和习惯,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尤其加强腰背肌功能锻炼。因为适当的锻炼能改善肌肉血液循环,刺激新陈代谢,增加肌肉的反映性和强度,纠正脊柱内在平衡与外在平衡的失调,提高腰椎的稳定性,灵活性和耐久性,从而起到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

坐姿

在许多时候,人的坐姿并不完全取决于人的本身,坐具对坐姿的正确与否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坐具不合适,同样也可以引起腰痛。

坐凳子时,因无靠背,人们或自然弯腰坐着,或直腰坐着,可使腰椎保持自然屈曲状态,腰肌相对处于松弛状态,此时腰椎的稳定由腰椎周围的韧带维持,久坐后腰椎周围韧带易发生劳损;直腰坐时,腰肌处于收缩状态,久坐后腰背肌持续收缩,易发生劳损,以上两种情况都可产生腰痛。老年人和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史患者的腰背肌肉,韧带弹性及耐力较差,有不同程度的退变或损伤,不合适坐凳子,尤其不合适坐太低的凳子。青壮年则由于肌肉、韧带的弹性及耐力良好,较适合坐凳子。

椅子由于有靠背,可以承担躯体的部分重力,使腰背肌肉处于相对松弛的状态,同时也不加重腰椎周围韧带的负担,可减少劳损机会。坐椅子时,应注意尽量将腰背部贴紧椅背,工作时,应将椅子尽量拉向桌子,缩短桌椅间的距离。

既然坐具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一定关系,那么什么样的坐具更合适呢?有人做过这方面的研究表明:腰背部休息时的角度和腰部有无支撑物依托,对椎间盘压力有着直接关系。即由直角状态的坐姿改为向后倾斜120度时,可以使椎间盘内压力明显降低,此时再于腰部加3CM厚之依托物,可使椎间盘内压力进一步降低,如将此支撑物加大至5CM厚时,则椎间盘内压力可降低至-0.3Mpa。因此,较为合适的坐具要求高低适中,并有一定倾角的靠背,如在腰部有3-5CM厚的依托物则更佳。此姿势适合汽车驾驶员的坐姿。

正确姿势

劳动时由地面提起重物,如姿势不正确,是最容易造成腰椎间盘损伤的动作。正确的动作应当象举重运动员提起杠铃时一样,先下蹲,然后双臂握紧重物后起立,再移动双腿搬运到指定地点,再下蹲放下重物。不正确的动作是直腿弯腰双臂握紧重物后,以腰部的力量将重物提起后放下。尤其是提物同时在加上身体旋转,那时腰椎的损伤就更为严重。

也可致阳痿

很多男性出现阳痿后就会赶紧去看男科,其实严重的椎间盘突出症,会压迫马尾神经等神经系统,造成神经性阳痿。但因为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没有造成神经根大面积受压,临床多数无腰腿酸痛等症状,因此,这一因素常被忽视。

腰椎间盘突出可致神经性阳痿,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引起腰腿痛,而对其引起性功能障碍尤其是阳痿却报道不多。

部分神经性病变引起的阳痿,是可以治愈的。我们在临床中发现很多阳痿患者,在排除了精神心理疾患、生殖器畸形、生殖道炎症、性交频率低等常规因素外,大多数伴有腰椎间盘突出。

而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硬膜囊,导致马尾神经功能受损,可以引起-早泄-和骨盆周围、下肢酸胀麻痛等不适。同时,也可以导致会阴、肛周、腰骶部和阴囊的坠胀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