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川二中校花郑颖图图 临川二中校长华小明:要办像“学校”的学校
江西临川,素有“文化之邦、才子之乡”的美誉,“名儒巨公,彬彬辈出,不可胜数。”晏殊、王安石、曾巩、陆九渊、汤显祖皆出于斯,唐初四杰之一王勃曾发出了“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的吟颂。“才乡代有才子出”,现代社会,临川的才子依旧续写着神话,每年数十位学子从这里考入清华、北大,近万人考取二本以上院校。这里成了诸多学校探秘寻源的圣地。
坐落在临川区龙津路67号的临川二中,是神话的缔造者之一。对话临川二中校长华小明,本想探究临川二中高考的“秘诀”,他却更多地在聊社团、文化、公益等话题。华校长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道出了其中的真谛:“学校就像车子,各方面性能好、工作到位,速度自然快、成绩自然好。成绩倘若很差,其实反映了各项机能都出了问题。”
高考是标尺,“后劲”更要足
2016年,临川二中10名学生考入了清华北大,在这10人中,8人是临川本地学生。对于以招收本地生为主的学校,这个成绩足以让临川人引以为傲,也在江西创造了传奇。华校长说,“高考永远是第一要义,从来不敢松懈。高考成绩是社会、家长评价一所学校的标准,也是检验一所学校的教育成果的标尺,更是学生走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平台。”
然而,华校长话锋一转:“高考确实是进入精英阶层的机会,但入了门的孩子就一定会成为精英吗?这将取决于他的‘后劲’。” 华校口中的“后劲”,落实到临川二中的办学目标中,就是“多元发展、全面育人”。
规范化、课程化、常态化的社团活动,已成为临川二中培养“多元发展”人才的一大法宝。全校学生每周三、四、五都有一节社团课。每年开学迎新,临川二中20多个社团就开始“招兵买马”,无人问津的社团会自然被淘汰。尖子生可以选择奥数培训和自招辅导,有爱好特长的学生可选择文学、剪纸、书法等兴趣社团……丰富的社团活动和课余活动是孩子们展示个性的舞台。
“还有劳动类社团活动,增进师生和生生感情,同时加深学生与农民、工人等各类群体的感情,开拓了思维,增强了技能。”一直以来,华校长非常重视社团活动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作用。
说起“全面育人”,华校长一再强调“公益心”的培养。临川二中的爱心文化在当地有着不小的影响。来自临川二中的小小志愿者们经常走出校门,走上街头,走进社区,参加公益活动。“体验生活,了解社会,增强责任感,让‘公益’从小就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长大后,便会有回馈社会的想法和行动。”华校鼓励临川二中的每一位学生做力所能及的公益。
“教育是有滞后性的。”华校长深知,“这些社团课程,效果并非立竿见影。”但他更坚信这句话:“一所学校没有升学率,就没有今天;一所学校只有升学率,则没有明天。
要办像“学校”的学校
“学校就要像一所学校,不能像市场、培训机构。老师就得像一个老师,不能像商人、政客;学生就得像一个学生,不能像混混。”华校长的话直白坦率又掷地有声。
在他看来,每个学生都不是一张简单的白纸,而是自入学之时就带有其家庭背景、生活环境的深刻烙印。作为学校,必须尊重学生间的差异,努力为学生创造机会、提供平台,同时更需要正确的关注、管理和引导。
“老师就是那个引路人。”临川二中非常重视年轻教师的培养。对于青年教师,学校给机会、给空间;对于有问题的老师,学校及时调岗、帮助提升,确保对学生的正确引导。
临川二中从社会与老师、学生与老师、老师与老师三个维度去塑造尊师重教的文化氛围。在她的校园里,有一道独特的风景——两面非常醒目的荣誉墙,上面写满了临川二中优秀教师的故事。这是学校“亲师、尊师、育师”活动的缩影。
这种形式很好地激发了老师们的职业荣誉感,使临川二中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教书育人的先进典型。“有三类老师可以在荣誉墙上获得表彰,一种从教30年以上的老师,他们把一生的热血都献给了教育事业。第二种是在临川二中工作20年以上的老师,他们用辛勤的付出铸就了学校的辉煌。
第三种就是学校每年评选出来的‘优秀教师’,他们是学校发展的源动力和新希望。”华校长自豪地说:“在临川二中没有一个老师因为高薪而被邀约离开。”
校园文化是积淀下来的,不是包装出来的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临川人,自古重视教育、重视文化。在临川这片文化沃土上,临川二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
华校长强调:“校园文化是时间沉淀下来的,不是包装出来的。”
临川二中建校38年,历史并不算长,但很多文化传统一直被延续。正如华校长所说:“唯有坚持,才能上升到文化。”在临川二中,校园文化被归纳为六大类:制度文化、班级文化、课程文化、校友文化、慈善文化,人本文化。
华校长举了制度文化的例子。二中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每周日晚上,老师都要开会。自建校之时一直延续至今。这成为了二中的传统,也成为提升老师们凝聚力和向心力有效方式。华校长说,“周日开个会,老师们回顾上一周工作情况,互相探讨下一周工作安排。一件小事,坚持了三十多年,就成了文化,一种充满正能量的自觉行为。”
在临川二中的课程文化中,社团活动和传统文化教育比重最大。作为江西省书法示范教学工作的启动学校,临川二中非常重视“书法教育”课程。“书法教育绝不只是写一手漂亮的字。”华校长说:“它能在很多方面都起到积极作用:首先,字写得好,书面整洁,可为中考、高考加分;其次,学生练习书法会静心,是一种心灵上的净化,也是忙碌学业生活中的一种调剂和减压;再次,爱书写的人,生活习惯相对就会有条理;最后,书写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心境,让人内心沉静,不浮躁。
”
爱看书的校长
“学无涯,教亦无涯”,这是华小明常讲的一句话。他认为,读书,不断汲取“营养”充实自己,应该成为教育工作者的自觉行为。
华校长汲取“营养”的方式之一就是看书,案头上、床头边都有一摞厚厚的书,虽然他是学化学出身,但所读学却很“杂”。华校长说:“平时在学校里,我会不定时的去学生宿舍看看,和学生谈谈心,告诫他们不要沉迷于手机,不要把有限的时间浪费掉,可以多读读书”。
“在学校里,读书是一种氛围,校长影响老师,老师影响学生,学生影响家长,家长影响社会。”正是在这种理念的驱动下,他倡议成立了临川二中教工读书社,并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去影响身边更多的人。
“这些日子在北京培训,酒店里的电视就从没有打开过。”华校长笑说:“虽然作为教育者,我必须跟上信息时代的步伐,也会用微信、网络,但仅限于工作。平时,我几乎不用微信,那简直是个吞噬时间的黑洞”。
采访结束,离开宾馆。星空浩渺、纤尘不染。想到在北京出差的华校长,除了手机未带任何电子设备,随身携带的只是一本南怀瑾的《论语别裁》,我突然明白:为什么我们国家的人才如璀璨星空、光彩炫目,正是因为有一大批这样有理想和情怀的教育工作者在默默地奉献着生命的光和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