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春哥窑花瓶 鉴宝时来了一件家传的精美物件清晚仿哥窑青花瓶

2017-09-0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鉴宝时来了一件家传的精美物件清晚仿哥窑青花瓶近日,在大河鉴宝现场,一位藏友带来了一件家传仿哥窑青花大瓶,是清代晚期的上乘作品.该瓶高44厘米,口径16.2厘米,腹径22.3厘米.大瓶釉色灰白,碎片密布,铁线尚明显,无金丝.口沿有深咖啡色釉包边,上刻席纹.瓶颈部堆塑"干枝梅",梅枝构图优雅,风姿昭然.几朵小梅花制作精致美观,富有神韵.瓶肩有一圈铁色宽带,上刻牡丹等饰纹.瓶腹主题图案为青花绘制"雉鸡牡丹",写意画风,牡丹怒放,枝叶茂盛,一只飞蝶跃舞当空;花卉之中一对雉鸡

鉴宝时来了一件家传的精美物件清晚仿哥窑青花瓶

近日,在大河鉴宝现场,一位藏友带来了一件家传仿哥窑青花大瓶,是清代晚期的上乘作品。

该瓶高44厘米,口径16.2厘米,腹径22.3厘米。大瓶釉色灰白,碎片密布,铁线尚明显,无金丝。口沿有深咖啡色釉包边,上刻席纹。瓶颈部堆塑“干枝梅”,梅枝构图优雅,风姿昭然。几朵小梅花制作精致美观,富有神韵。

瓶肩有一圈铁色宽带,上刻牡丹等饰纹。瓶腹主题图案为青花绘制“雉鸡牡丹”,写意画风,牡丹怒放,枝叶茂盛,一只飞蝶跃舞当空;花卉之中一对雉鸡相互依偎,笔触奔放,色泽青翠,景意盎然。瓶体近底部也有一圈铁色宽带,上刻水波纹,呈波涛汹涌之状。

哥窑为宋代五大名瓷之一,它以其古朴凝重的釉色和赏心悦目的开裂纹,博得了世人的喜爱,成为中华陶瓷园中的一个瑰宝。据明代嘉靖四十五年《七修类稿续稿》中记载:哥窑与龙泉窑皆出处州龙泉县:南宋时有章生一、章生二弟兄各主一窑,生一所陶者为哥窑,以名故也,章生二所陶者为龙泉,以地名也。

其色皆青,浓淡不一;其足皆铁色,亦浓淡不一。旧闻紫足,今少见焉,惟土脉细,釉色纯粹者最贵,哥窑则各断纹,号曰百极碎。哥釉瓷的显著特色就是釉面开片,这是在瓷器烧制过程中,由于坯胎与釉面在冷却时收缩系数的不同,

出现了釉面开裂现象;这种原来瓷器的缺陷,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美观效果,后来工匠掌握这一规律,有意识地让瓷釉开片,并以粉青、月白、灰青、青黄等各种釉色,以及“紫口铁足”和“金丝铁线”加以装饰,使其具有独特的美感,成为人们推崇、喜欢的陶瓷品种。

宋代以后,哥窑制瓷工艺世代传承,效仿制作连绵不绝,历经元、明、清、民国至今,各代产品除在器型上有所创新,带有每个时代的特色外,还因当时社会的影响在生产质量、产量上有阶段性的差异。在古玩界里,对宋代以后的各代哥窑瓷制品统称为仿哥窑瓷器。

仿哥窑瓷与青花装饰纹最早出现在同一器物上,是明代永乐年制青花莲纹漏斗,这是目前可以见到的实物例证,现存中国历史博物馆。大量出现的仿哥窑青花瓷流行于明万历年间,用钴料绘制的青花图案绘制于哥瓷之上,是一种创新的品种。特别在清朝康熙年间,仿哥窑青花瓷又进入到一个兴旺发展的时期,日常用品中有笔筒、瓷砚、水盂、洗、尊、瓶、炉、碗、盘等。青花装饰图案有山水、花鸟、动物等,并伴有加白釉料。题材内容

广泛,内涵丰富,反映人们当时喜闻乐见的美好追求和祈愿。雍正和乾隆时期高质量的仿哥窑产品更是精美绝伦,其精品器型庄重古朴,胎质坚洁,釉色丰富,釉质肥厚莹润,发色清幽淡雅,绘画技艺精巧。清三代是仿哥窑瓷的一个高峰期,其影响贯穿于清代中期以后的各个时期,到了清代中期以后,仿哥窑瓷开始走向衰落,质量明显下降,特别是清晚期的仿哥窑产品,大多数颜色灰暗,开片细碎无神,无金丝,铁线单一、含糊,甚至不明显。

大河鉴宝现场这位藏友拿来的这件清代晚期仿哥窑青花瓶是一件当时的精品佳作,从大瓶的器型特征、绘画风格、工艺习惯、釉质、胎质、片纹等方面,为我们研究仿哥窑青花瓷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实物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