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便时间多长 影响排便的因素

2018-12-2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人的吃喝拉撒睡是很正常的事,缺少其中的一样都是不行的.那么关于排便,你又了解多少呢,排便时间太长或太短都是不行的.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人的排便有两种方式,一次式和二次式. 一次式是在排便反射冲动下,一次性排出肠道粪便.二次式是在一次排便后,需要第二次排便冲动,再次增加腹压和松弛肛门括约肌排出残余粪便.由于二次排便间隔时间长,蹲便时间长,导致肛门周围静脉回流差,更易患痔疮. 正确的排便方法有助于缩短时间,预防痔疮. 例如在排便感明显时立即如厕,不可久忍大便:上厕所要专心,不要看报纸

人的吃喝拉撒睡是很正常的事,缺少其中的一样都是不行的。那么关于排便,你又了解多少呢,排便时间太长或太短都是不行的。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人的排便有两种方式,一次式和二次式。

一次式是在排便反射冲动下,一次性排出肠道粪便。二次式是在一次排便后,需要第二次排便冲动,再次增加腹压和松弛肛门括约肌排出残余粪便。由于二次排便间隔时间长,蹲便时间长,导致肛门周围静脉回流差,更易患痔疮。

正确的排便方法有助于缩短时间,预防痔疮。

例如在排便感明显时立即如厕,不可久忍大便;上厕所要专心,不要看报纸、玩手机等。

排便动作完成后稍事休息,等产生第2次排便感时,再做排便动作,切不可强行排便。不可蹲厕过久,实际上排便所需时间极短,2~3个排便动作约1分钟,如果超过3分钟仍无便意,应停止排便。

排便时不宜用力过猛,以免损伤肛门,应缓慢增加力量。从理论上讲,肛肠角越大,直肠越直,排便就越顺畅,因此可采用蹲姿,或坐姿时在脚下垫个小板凳。

排便困难时可顺时针按摩腹部,有利于刺激肠道,增加便意。直肠紧挨骶尾骨后方,轻轻拍打骶尾骨,有利于将力量传递到直肠,通过振动刺激肠道,利于排便。

便后的肛门保护,对于预防痔疮很有必要。

第一,排便后,有意识地做3~5次肛门收缩,能增强括约肌功能,消除疲劳。

第二,按摩肛门,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方法是在每次大便后用软纸在肛门部位按揉,可按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交替按摩10~20次。

第三,便后用温水坐浴,既可以洗净肛门皮肤褶皱内的污物,还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对保持肛门的清洁和生理功能有重要的作用。

吃进体内的东西一般在12小时之后才排出。科学的讲,早上和吃完东西之后排便最适宜。

一天最合适的大便时间应该是清晨,刚起床因为经过一夜的消化,食物残渣已经产生,所形成的粪便已贮存在乙状结肠。

乙状结肠内存有粪便可使粪便进入直肠内,蓄积足够数量时(约300克左右)对肠壁产生一定压力时则引起排便反射进而进行排便。如果早上没排出,就会产生毒素,而且时间拖越久,产生的毒素越多。

晚上睡觉前最好也排一次便,因为宿便积聚在体内对身体很不好的,口臭,月经不调,提前衰老,肠胃不好等等。人在睡眠前排便,一定要慢慢用力,太用力会引起精索静脉曲张,疝气等,清空体内的脏物,对身体是很好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形成习惯,有了稳定的生物钟对身体是有好处的。

正常的大便频率为1天1次,且应定时以免不规律而致功能紊乱(如便秘、痔疮等),最好是在上午进行――因人在夜间产生的废物最多。3-5天才去一次大便的属于便秘,那排出的也就是宿便。

排便最佳时间为3-5分钟,因排便时肛门附近血循加快,过久则会使血液在该处滞留,而这正是痔疮的致命原因。故排便时不能有杂念或从事其它活动如看报等,因这样会抑制排便中枢并分散其所需的血流量,从而大大延长排便时间。

1、进入直肠的粪便量过少,对直肠壁产生的压力不足,致使直肠壁内的感受器不产生冲动,因而亦无排便反射产生。这种情况多见于进食过少及进食过于精细者。

2、直肠对肠腔内的压力刺激失去正常的敏感性,不能产生冲动。这种情况见于长期不及时排便、经常灌肠或滥用泻剂者。

3、神经或脊髓受损,如多发性神经根炎、截瘫等病,使传导冲动的神经受损,不能产生排便反射。

4、大脑皮层对便意的抑制,如工作紧张、外出旅行、生活规律改变、情绪抑郁及过度劳累等均可使便意受到抑制,另外直肠的局部病变如痔疮、肛裂会引起大便疼痛,从而使大便受到大脑的抑制。

5、排便无力,如老年人、久病体虚者,由于膈肌、腹肌、肠平滑肌均收缩无力,缺乏推动粪便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