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湿热怎么调理更有效 了解及预防脾胃湿热
脾胃湿热,中医证候名,亦称中焦湿热。是指湿热蕴结脾胃,脾胃运化受阻,可见全身湿热症状的病理变化。多由感湿邪或饮食不节、过食肥甘,酿成湿热,内蕴脾胃所致。症见脘腹痞满、体倦身重、大便溏泄、身热口苦、渴不多饮、尿少而黄,甚至面目皮肤发黄如橘子色,舌苔黄腻,脉濡数。治以清热利湿为主。该证在门诊诊疗中几乎每天均可见到,它涉及消化、肿瘤、泌尿等多个系统的多种疾病,而消化系统疾病更为常见,如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胃炎、慢性乙肝、肝硬化、脂肪肝、胆石症、胆囊息肉等。在肝癌手术、食管或胃或肠癌手术后,其各自发展的不同阶段均可能出现,而慢性胃炎占了首位。
临床表现
1.脘灼热疼痛,嘈杂泛酸。
2.口干口苦,渴不欲饮,或口甜黏浊,食甜食则冒酸水,纳呆恶心,身重肢倦。
3.小便色黄,大便不畅,舌质红,舌苔黄腻,脉象滑数。
预防
脾胃湿热证的主要原因为上述疾病未能得到有效治疗,病变反复活动与发展的结果。其次也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如嗜食肥甘油腻,嗜食辛辣,吸烟嗜酒等导致脾胃受伤,聚湿生热。因此要预防脾胃湿热的发生,首先要积极治疗上述基础疾病。同时,要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做到饮食有节,勿吸烟,勿饮酒等,尽量不吃厚味膏粱、海鲜。
调理脾胃时,还应兼以宣通肺气。因脾主运化水谷,化谷如沤,肺主布散精微输布如雾,脾需肺之协助,才能完成水谷精微的布散,正如《素问·经脉别论》所云:“脾主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肺主宣发肃降,脾胃主升清降浊,同司气机升降。由此,治脾莫忘理肺,治肺必究其脾,临床用药应于健脾和胃之品中,酌加宣肺解郁之品,如杏仁、瓜蒌、麻黄等。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用杏仁宣肺解郁,使湿阻得运,启宣肺利水健脾之先河。
调理方法
1、黄芪补气除湿,利水退肿,但性味微温,单一用药恐怕效果不佳。脾胃湿热,脾多虚,胃多实热,因此不能大补大泻,重在日常的调节,和饮食习惯结构的改变,如少食肥甘厚味,辛辣之品。用药的话应去咨询医生,毕竟个体有差异。
2、应该尽量少吃水果等生冷的食物,大多数水果都偏寒,食用后不利于胃寒的恢复。
可以多吃一些温、热性的食物,例如红枣、桂圆、牛羊肉、洋葱等食物;做菜多放生姜,3、并且吃掉生姜,胃有问题的人口气一般不好,吃姜能有效改善寒痛和口臭,效果很好;食物煮的软烂一些,对胃会比较好,多吃粥。
4、适量食用蜂蜜、花粉、淮山、山楂等健脾、养胃的食物;
5、注意腹部保暖、寒痛时可以在肚子上加个热水袋,不吃、喝冷的东西;
6、胃寒者多脾湿,所以可以经常食用一些利湿的食物,例如薏米、扁豆等豆类;
7、最好经常做一些运动,例如下蹲、转体、仰卧起坐等,也可经常按摩腹部。如果想好的快些可以经常按摩足三里、太溪、昆仑、中脘等穴位,有比较好的疗效,不知、不懂穴位的,在肚子上乱按也行。
还可以用楂-脾芝圜来调理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C对胃有保护作用,胃液中保持正常的维生素C的含量,能有效发挥胃的功能,保护胃部和增强胃的抗病能力。因此,要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
汤水调理
骨头汤
材料:
新鲜腔骨、生姜、七指毛桃根、腔骨洗净,放入滚开水中氽烫,然后洗去血污。
姜切片(三、五片即可),七指毛桃根清洗干净,用干净的细线捆扎好。
做法:
a、将以上准备好的材料同放一锅中,加清水(清水多放些,一次加够)。
b、置火上大火烧开,然后转微火炖约2个小时,加少许盐调味,再炖约10分钟关火即可。
2、苦瓜排骨汤
材料:苦瓜500克,排骨400克,葱段、姜片、绍酒、盐、味精适量。
做法:
a、将苦瓜去瓜蒂、去瓤,切成块;排骨洗净切小块。
b、锅中加清水适量,烧开,放入排骨煮去血沫,捞出洗净。
C、锅上火,放入排骨、清水,用大火烧开,撇去浮沫後放入葱段、姜片、绍酒,改用小火烧至排骨熟烂,再加入苦瓜同煮约10分钟,加盐、味精调味即可。
微波炉做法:放入排骨、清水,先用高火6分钟将汤烧开,撇去浮沫後放入葱段、姜片、绍酒,再用中小火20分钟将排骨烧熟,放入苦瓜后,先用高火3分钟,再用中小火10分钟即可。
待排骨熟烂后再放入苦瓜,否则瓜易散碎;用鸡粉代替味精,味道更好;此汤具有消暑解热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