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止痛药分那几类 癌痛治疗的三阶梯方法
据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常用止痛药物主要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是非阿片类药,适用于轻至中度疼痛。这些药一般都是非处方药,可自己在药店买到,疗效肯定,对重度疼痛也有辅助治疗作用。主要包括阿司匹林、扑热息痛、消炎痛、布洛芬、萘普生等药物。这类药一般用起来比较安全,副作用较轻,偶尔可出现胃肠道反应,若与牛奶或抗酸剂同服,或饭后服用可减少其反应。患溃疡病时不用或慎用。另外,偶尔还可见肝肾毒性,影响凝血机制,有上述疾病者慎用。在这些药物中,扑热息痛副作用小,但注意用量不能过大,每天总量不超过6克,再增加剂量不但止痛效果不再增加,而且会出现副作用。若出现副作用可换用其它种非阿片类药物,如副作用持续,就换为阿片类药物,老年人尤其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
第二类是阿片类药物,分弱、强两种。弱阿片类用于轻度至中度疼痛主要包括可待因、曲马朵、强痛定等。强阿片类用于缓解中度至重度疼痛,吗啡为强阿片类的代表药物,另外还有美沙酮、芬太尼等药。
第三类为辅助药物。可用于任何程度疼痛的辅助治疗。该类药虽不是止痛药,但它可和止痛药起到协同增效作用,主要包括抗惊厥药,如卡马西平、苯妥英钠;广泛的临床经验提示,这些药物具有治疗特发性神经痛的作用,如烧灼样疼痛和刺痛;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不仅可改善心理状态,而且还具有显著的止痛作用,特别是对烧灼样神经痛;抗焦虑药,如安定,可镇静、催眠;皮质类固醇,如强的松,对神经压迫和脊髓压迫引起的疼痛很有效。这些药物的应用要在医生指导下根据个人不同的病情而定。止痛药多种多样,合理的应用会达到理想的止痛效果,使肿瘤患者消除疼痛。
癌症三级止痛,其中Ⅰ级止痛适用于一般疼痛。使用非麻醉止痛剂加减辅佐剂(非类固醇类)。即:阿司匹林200~1000毫克,每4小时1次,饭后用,需用肠溶的阿司匹林或加抗酸药。Ⅱ级止痛适用于中度持续疼痛或疼痛加重。使用弱麻醉剂加减非麻醉止痛剂加减辅佐剂。即:可待因30毫克加阿司匹林650毫克(约等于可待因30毫克),每4小时1次。Ⅲ级止痛适用于强烈持续疼痛。使用强麻醉剂加非麻醉止痛剂加辅佐剂。即:吗啡0.01克加阿司匹林,直到疼痛消减。吗啡给药途径:口服,舌下或肛门栓剂。
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2000年为多数癌症患者解除疼痛”的战略目标。它体现了控制癌症疼痛已成为实行人道主义的重要治疗措施。1984年世界卫生组织邀请28位医学、药学及护理专家讨论制定出“三级止痛”方案,其内容简介如下:辅佐剂是指镇静安定药、冬眠灵、安定、类固醇类、泼尼松、地塞米松等药,根据病情需要,选择辅佐剂。
由于肿瘤的发生率在世界各地都有明显增高的趋向,目前已成为居民死亡的重要原因,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和健康。当前,我国每年癌症发病人数约160万,每年死于癌症的人数已由70万上升到约130万。世界卫生组织(WHO)和我国卫生部都已将癌症列为急需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 癌症疼痛是一个普遍的世界性问题。有效的止痛治疗,尤其对于晚期癌症病人,是世界卫生组织癌症综合规划中四项重点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全世界每年新发生的癌症患者约有700万,其中30~50%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在我国,最近的调查表明:在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中的各期癌症病人中,伴有不同程度疼痛者占51.1%。由于整个社会,甚至医务人员对这一问题认识不足,致使在世界范围内有300~350万癌症病人蒙受疼痛之苦而得不到及时处理。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由于多种原因很多癌症病人在确诊时已属晚期。因此,癌症止痛及姑息治疗在我国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癌痛治疗的三阶梯方法
对于癌症疼痛一般应首先明确诊断,以后再采取相应的方法治疗。目前国际上通常将癌症病人的疼痛分为四类
1.直接由癌症引起的疼痛;
2.与癌症相关的疼痛;
3.与癌症治疗有关的疼痛;
4.与癌症无关的疼痛如病人原来就有的痛风和关节炎等。
所谓癌痛治疗的三阶梯方法就是在对癌痛的性质和原因作出正确的评估后,根据病人的疼痛的程度和原因适当地选择相应的镇痛剂,即对于轻度疼痛的患者应主要选用解热镇痛剂类的止痛剂;若为中度疼痛应选用弱阿片类药物;若为重度疼痛应选用强阿片类药物(表1)。注意镇痛剂的使用应由弱到强逐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