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拉奇采访风格 法拉奇的采访风格
奥丽亚娜·法拉奇被誉为“世界政治采访之母”,“和著名政治家纵谈天下大事的能手”。
由于法拉奇坚守“公允新闻的源代码”与对历史负责之线,访谈稿发表前多不给当事人审阅,一些政坛首脑和风云人物事常常对法拉奇访谈稿有严重意见,如基辛格、卡扎菲、阿拉法特、霍梅尼等。最为典型的是法拉奇与基辛格的访谈风波。
1972年11月法拉奇对时任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基辛格进行采访,因访谈稿中批评基辛格“是一个冰冷冷的人”,“轻率地勾引女人的人,甚至是个花花公子”,透露基辛格把自己形容成了一个“不带枪的亨利·芳达”(美国西部电影里西部牛仔才形象),说自己“总是单枪匹马地行事。
美国人特别喜欢这一点”。还说“我丝毫不怕失去群众,我能使自己做到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当《新共和》全文刊载了法拉奇的采访记,华盛顿、纽约等几乎美国所有的报纸转载此文之后,导致总统尼克松对基辛格十分恼火,拒绝基辛格到尼克松在圣客利门蒂的家中去找他,连他的电话也不接。
报刊也纷纷狠狠地批评基辛格,谴责他发表的言论太傲慢、太轻率。作为尼克松总统的使者,他把一切功劳都归为己有,并把总统置于一边不顾。
于是基辛格与法拉奇喋喋不休地争吵了两个月,称法拉奇歪曲了他的回答,曲解了他的思想,接见法拉奇是他“生平最愚蠢的一件事”。但法拉奇给基辛格发电报质问他到底是君子还是小人?说如果基辛格再闹,就把采访录音公布于世。结果基辛格只有认输。《时代周刊》以及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等报刊、电视都支持法拉奇的如实公布访谈稿。
在法拉奇的人物访谈中,将访谈稿送受访人审查,只是极少数的例外,如1980年8月21日、23日采访邓小平时,因事前有“法拉奇的发表稿须经中方审阅认可”的协定,法拉奇的“邓小平访谈”由中方外交部代表施燕华协助翻译整理,并由中方高层审稿。
但最终发表时,法拉奇仍然坚持了自己的题目和一些意见——1980年8月31日、9月1日,美国《华盛顿邮报》在头版连载了邓小平与法拉奇的谈话,但标题与中方确定的《(邓小平)答意大利记者奥丽亚娜·法拉奇问》,显然大相径庭。
当时开明的邓小平,在采访中宽容地说:“看样子,我们在这个问题上达不成协议了。这样吧,你保留你的观点,我保留我的”。结果,《邓小平文选》中的《答意大利记者奥丽亚娜·法拉奇问》与《华盛顿邮报》刊发的“访谈”文章是两个并不完全一致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