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讨论年度新导演的时候,遗漏这部电影绝对不可以

2019-06-2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2018年,优秀新人新作辈出,比如谁.谁.和谁-- 但在这里面,有一部电影是不能被遗漏的,那就是昨天已经公映的<淡蓝琥珀>,它的导演叫周劼. 电影<淡蓝琥珀>提

2018年,优秀新人新作辈出,比如谁、谁、和谁……

但在这里面,有一部电影是不能被遗漏的,那就是昨天已经公映的《淡蓝琥珀》,它的导演叫周劼。

电影《淡蓝琥珀》提出了一个人生的终极问题——人活一天值多少钱?

我们处在一个每天都会发生着消费的时代,睁开眼房租要花钱,出门上班通勤要花钱,吃饭外卖要花钱,网购快递要花钱。但除了亲身经历过失去的人之外,可能很少有人关心,一条人命值多少钱。

《淡蓝琥珀》的女主角荷洁就经历了这样的失去,她的丈夫阿峰意外死于车祸,得到了三十万赔偿的她偶然在博物馆里看到一块价值不菲的琥珀,也因此陷入了困惑:自己的丈夫活了这么些年,就赔了三十万,是不是太不值钱了?

因为按生命长度折算下来的话,阿峰活一天只值二十五块钱。

荷洁和阿峰

《淡蓝琥珀》曾经在今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展映,还拿下了「亚洲新人奖」最佳摄影奖,当时看过之后,它里面那种悬疑化和情绪性的混合风格就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作为一部新人作品,它当然称不上完美,也有不少可改进的空间,但是它却以一种极富共鸣感的方式,提出了一个几乎被我们忽略的议题:我们总在消费着各种数字,却常常忘了在我们身上,很有可能也被标价了数字。

影片的故事改编自须一瓜的小说《二百四十个月的一生》,大家更熟悉的,应该是她的另一部小说《太阳黑子》,改编成了曹保平的电影《烈日灼心》。

所以你也能从《淡蓝琥珀》中看到类似于《太阳黑子》的悬疑元素,不论是重庆高低起伏宛若盗梦空间的城市景观,还是荷洁慢慢接近肇事者家庭以寻求真相的偏执,亦或是她总用望远镜窥探世界的隐秘感,都为电影带来了悬疑片的观感和节奏。

或许是因为在《淡蓝琥珀》的原著小说中代入了更多作者的女性视角,我们便能在片中看到大量对荷洁内心情绪的细腻描写。这种情绪上的散文感,与以悬疑片手法来构建电影的故事性,共同构成了影片在「软」和「硬」两个维度上的力量。

这也是《淡蓝琥珀》之所以不同于此类文艺片的关键。

外的叙事层面上,有着悬疑片的节奏与情节上的黏合度,通过不断闪回过去和交代当下,来一点点铺陈出荷洁生活的真相。

内的心理层面上,又以荷洁的情绪感受为线索,展现她身处于城市中的迷茫、所受到的阶层压抑、以及对生命意义的困惑。

你也能从影片的画面里感受到这种汹涌的情绪,在荷洁回忆的部分,画面多为红黄的暖色调;而在丈夫去世之后的当下,画面则沉寂为一种蓝绿的冷色调。

这也刚好与影片的片名《淡蓝琥珀》呼应了起来,导演周劼也在采访中提到过,影片本来确定的名字叫《琥珀》,但是因为剧本报批的时候重名,就想到须一瓜还有一部小说叫做《淡绿色的月亮》,他脑中构想的电影风格也是偏忧郁的蓝色,就把片名改为了《淡蓝琥珀》。

与丈夫在一起回忆的暖色调

虽然影片围绕着荷洁去展开故事,但它并没有陷入到纯女性视角的局限中,而是以荷洁的生活为圆心,辐射展现了不同阶层、大多数人物在生活中都会面对的问题。

荷洁担任全职保姆的杨磊一家是中产阶级家庭的代表,他们有着所有类似家庭都会遇到的问题,夫妻感情因为忙于工作若即若离,家庭中有诸多琐事需要计算账目,男方甚至还在扮演好丈夫好爸爸的同时偷偷出轨,这种美好假象下真实生活粗糙且现实的一面,便通过荷洁的旁观视角展现了出来。

雇主杨磊一家

与此同时,荷洁虽然居住在雇主家里,但她所代表的进城务工的乡下群体,却永远与这个城市、这个家庭之间有一种疏离的状态。荷洁有一间自己的小屋子,陈设单调,除了基本的生活功能外看不出任何个人化的气息。

这其实也是在告诉我们,荷洁在这个家庭中并非作为一个有意义的独立个体存在着,她只是与这个有着基本功能的房间一样,是被这个家庭使用的工具。而她所说的普通话,也与这个城市的方言格格不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荷洁还是这个城市里的一个失语者。

导演周劼也在影像上强调了荷洁在这个不能被称之为家的家中的孤立感,她呆在固定的画框中,被逼到画面的边界处,带来强烈的压抑感,色光也以冷色调为主。

而造成荷洁老公去世的肇事者则代表了占据更多资源和权势的高阶群体,对他们生活的展现几乎都是通过荷洁的「窥探」来展示的。

他们居住在极难进入的高档小区,荷洁只能偷偷地接近他们的生活,但永远只能得见边边角角。这种「窥探」关系,也展露了从乡下来到这里的荷洁和这一群体悬殊的阶级差异。

你总能在片中看到荷洁用计算器在计算着丈夫活每一天的价值,也计算着生活里的每一笔日常开支。

当一天=二十五块的等式不断出现在屏幕上,又与生活中买菜、快递等琐碎支出并置在一起的时候,你就能感受到那种强烈的人被定价、被数字化的失衡感。

在这个社会里,一切似乎都是可以被衡量的,一块琥珀有价格,生活中的一切动作有价格,那人命也并不是不可以被标价。

计算着这些数字的荷洁,自己也是被困住的人。她甚至在路边花了五百块买下一粒看起来和博物馆里差不多的琥珀,里面同样也有一只被困住的小虫子。

好在,荷洁的名字,和「和解」同音,这也预示着在故事的最后,她终于与这种困惑和解,同时也是与自己和解。

可能并非每个人都会有荷洁这样的经历,也并非每个人都会有她那样的敏感和偏执,但是《淡蓝琥珀》却用了这样一个有些极端情境的故事,回头指向了在生活中最容易被我们忽视的那些心照不宣的规则:我们工作,我们娱乐,我们以为我们是消费的主体,但事实上却是这些规则在消费着我们、将我们标价。而时间与生命的价值,却在这些密密麻麻的数字中被忽视掉了。

这便是《淡蓝琥珀》并非仅仅一个私人化的故事的关键,它所指向的这些计价规则、生活中的无情面、意义的被忽视,是每一个人都能寻找到同感的、更为普世化的现实投影。

年终是一个特别容易让人回头去盘点的时候,计算这一年的「人生账单」,好证明自己并没有虚度。

刚好,《淡蓝琥珀》也正在全国艺联专线上映中,在今年的最后十几天里,看看这部探讨生命价值几何的影片,或许也能让你静下心来,看到衡量价值,并非只有金钱一种维度;也与那些浮躁的、俗世的、纷扰的定价标准,短暂地划清界限,得到与自己和解的释然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