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胎蛋白偏高的原因及危害 3大原因和3大危害
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αFP或AFP)主要在胎儿肝中合成,分子量6.9万,在胎儿13周AFP占血浆蛋白总量的1/3。在妊娠30周达最高峰,以后逐渐下降,出生时血浆中浓度为高峰期的1%左右,约40mg/L,在周岁时接近成人水平(低于30μg/L)。甲胎蛋白在产妇羊水或母体血浆中AFP可用于胎儿产前监测。如在神经管缺损、脊柱裂、无脑儿等时,AFP可由开放的神经管进入羊水而导致其在羊水中含量显著升高。胎儿在宫腔内死亡、畸胎瘤等先天缺陷亦可有羊水中AFP增高。AFP可经羊水部分进入母体血循环。在85%脊柱裂及无脑儿的母体,血浆AFP在妊娠16-18周可见升高而有诊断价值,但必须与临床经验结合,以免出现假阳性的错误。
在成人,AFP可以在大约80%的肝癌患者血清中升高,在生殖细胞肿瘤出现AFP阳性率为50%。在其它肠胃管肿瘤如胰腺癌或肺癌及肝硬化等患者亦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
但当肝细胞发生癌变时,却又恢复了产生这种蛋白质的功能,而且随着病情恶化它在血清中的含量会急剧增加,甲胎蛋白就成了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一个特异性临床指标。
过去一直认为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特异性肿瘤标志物,具有确立诊断、早期诊断、鉴别诊断的作用。大量的临床却发现,部分肝硬化病人会长期出现AFP达到上千,但多年都没有肝癌的迹象;同时发现约20%的晚期肝癌病人,直至病故前,AFP仍不超过10。
甲胎蛋白偏高的原因
一 、临床上甲胎蛋白作为高危人群: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中危人群:乙肝病毒持续携带的慢性乙肝患者的肝癌辅助筛查指标,据有关数据显示,大约80%的肝癌患者血清中升高甲胎蛋白(AFP)都会升高。所以以上中高危人群当发现甲胎蛋白含量明显增高,通常以400μg/L为标准,高于此数值应该考虑肝癌的可能性,当然甲胎蛋白增高不一定都是肝癌,还要结合其它相关检查如:肝功能、血清铁蛋白、碱性磷酸酶、r –GT、超声波检查等综合分析,才能作出判断。
二、 在胎儿和孕妇血液中甲胎蛋白也会升高,甲胎蛋白是胎儿的正常血浆蛋白成分,是胚胎早期的主要蛋白质,妇女妊娠期间甲胎蛋白的升高是正常的,孕妇血清中的AFP在早、中孕期会逐渐增加,一般在妊娠后3个月,甲胎蛋白就明显升高,大约在28-32周时孕妇母血中AFP量达到最高峰并相对稳定,但仍旧低于400μg/L,以后逐渐下降,大约在3周后甲胎蛋白恢复正常。
三 、甲胎蛋白在一般肝炎或其它肝脏损伤的情况下也是会有所升高的,所以AFP升高也可能与非恶性疾病如急、慢性肝炎,重症肝炎恢复期,肝硬化;先天性胆管闭塞;畸形胎儿有关。即肝炎和肝硬化的血液中甲胎蛋白可偏高,在急性病毒性肝炎和重症肝炎恢复期的AFP可以升高,但是常小幅度的升高,甲胎蛋白偏高持续时间不会很长。
甲胎蛋白升高偏高的危害
第一,在成人,大约80%的肝癌患者血清中出现甲胎蛋白升高,在生殖细胞肿瘤出现甲胎蛋白阳性率为50%。因此,甲胎蛋白偏高一般意味着肝癌的发生。正常人血清中甲胎蛋白的含量一般不到每升20微克,但当肝细胞发生癌变时,却又恢复了产生这种蛋白质的功能,所以甲胎蛋白偏高应考虑肝癌的可能性。
第二,孕妇的甲胎蛋白偏高可能意味着胎儿有缺陷。甲胎蛋白在产妇羊水或母体血浆中,可用于胎儿产前监测。如在神经管缺损、脊柱裂、无脑儿等时,甲胎蛋白可由开放的神经管进入羊水而导致羊水中甲胎蛋白偏高明显。胎儿在宫腔内死亡、畸胎瘤等先天缺陷亦可有羊水中甲胎蛋白偏高。甲胎蛋白可经羊水部分进入母体血循环,在85%脊柱裂及无脑儿的母体,在妊娠16-18周血浆甲胎蛋白偏高则有诊断价值,但必须与临床经验结合,以免出现假阳性的错误。
第三,甲胎蛋白偏高也可能是肝损伤、充血性肝肿大、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先天性酪氨酸病、孕妇(3~6个月)、睾丸或卵巢胚胎性肿瘤(如精原细胞瘤、恶性畸胎瘤、卵巢癌等)引起的。
因此,甲胎蛋白偏高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是一种好现象,必须引起患者的注意,结合病史、影像学检查等了解甲胎蛋白偏高的原因,及时治疗,减少甲胎蛋白带来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