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发性的治疗口角炎的偏方 药膳治疗更适宜
感染性口角炎由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微生物引起,最常见为白色念珠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菌。口角炎,俗称烂嘴角,常发生在口角黏膜的一侧或两侧。因病因不同而分为营养不良性口角炎、球菌性口角炎、真菌性口角炎。营养不良性口角炎在营养缺乏和维生素B族缺乏者中常有发生,以维生素B族缺乏引起的口角炎最常见。最初表现为口角上发红、发痒,接着上皮脱落,形成糜烂、浸渍或裂痕,张嘴时拉裂而易出血,吃饭说话等都受到影响。此病并非是人们所说“上火”。特别是孩子饮食搭配不好或有偏食习惯,或在慢性腹泻痢疾时易发生。冬天易得此病,是因为冬季气候比较干燥,蔬菜、水果相对吃得少些,常有维生素C和B2的缺乏,引起口角发干而皲裂。嘴唇干燥后,人们就喜欢用舌头去舐它,目的是想使嘴唇和口角区潮润些,可以得到一时的舒服。然而唾液碰到干燥空气很快地被蒸发,这样不但不能解决干燥的问题,相反会唾液中的微生物带至裂口中,引起细菌感染,加重口角的炎症。
症状体征
急性期口角区出现红肿疼痛的感染症状,渗出结痂明显。慢性期局部皮肤黏膜增厚、伴细小横纹或放射状裂纹,口角湿白,疼痛不明显。此外,尚有猩红热等原发病的其他相应症状。
用药治疗
纠正过短的间距离:修改不良修复体,增加垫,制作符合生理间距离的义齿等。给予广谱抗生素。有真菌感染时可用制霉菌素片,50万U/片,2~3次/d,每次1片,含服。或用克霉唑片,0.25g/片,3次/d,每次1片,口服。局部用2%碳酸氢钠液湿敷。无渗出时可用咪康唑霜、多粘菌素软膏、新霉素软膏等抗真菌和抗生素类药物局部涂布。
中医称该病为口角症、燕口症,由脾胃湿热、心脾两虚、脾经湿热引起,故以清脾胃湿热、补益心脾、滋阴健脾等为治疗原则。用茵陈、青蒿、黄柏等量,水煎药液局部湿敷,或用新鲜马齿苋取汁外涂等局部用药亦有消炎、促进愈合作用。
饮食保健
不能吃:生、冷、油、腻、酸、辣、强刺激的食物。像桔子、李子等不能吃,多吃清淡;多喝水。
预防护理
保证充足的营养供给,重体力劳动者适量补充多种维生素,儿童在保证营养基础上,注意培养良好习惯,还应防止感染,也可补充多种维生素。
病理病因
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微生物引起。例如老年无牙,因间距离过短而造成口角区皱褶加深,唾液集中并浸渍口角,引起链球菌和葡萄球菌感染,或白色念珠菌感染;小儿猩红热时链球菌感染口角区可引起球菌性口角炎;疱疹病毒感染引起口角区的疱疹伴发口角炎;其他如梅毒、艾滋病等性病也可有口角炎表现。
疾病诊断
根据口角区炎症临床表现和细菌、真菌、培养等微生物学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真菌性口角炎常有真菌性唇炎同时发生。
预后
一般经过数周可自愈。
发病机制
黏膜经常处于浸渍中,营养缺乏:核黄素缺乏,劳动量过强,体力消耗过多或身体衰弱,营养不良,铁,蛋白质供给不足和多种维生素缺乏,感染等均可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