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问题引人关注
频繁发生的自杀事件在大学师生中产生强烈反响,一些长期从事心理教育的专家认为,造成突出的原因是综合性的,既有教育的问题,也有家庭、社会因素对学生的影响。
压力来源之一是“期望”负荷过重。现在大学生的父母,许多是“文革”成长起来的,不少现在还下岗失业,“父债子还”的特殊现象使得当代大学生不仅肩负着实现自身人生理想的压力,还自觉不自觉地肩负着实现父辈人生理想的压力。
心理专家认为,父母对子女过分溺爱是一种“害”,对子女过高的期望值、过强的人生压力,也是一种“害”。由于接受长期的应试教育和父母的溺爱,一些学生不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生活上感到措手不及,学习上感到不堪重负,从而出现焦燥、压抑、孤独、忧郁等心理。有些学生因家长对他们的期望值过高,自己对前途也想象得一片辉煌,缺少心理承受能力,一旦学业考试受挫,或者就业不理想,便感到失望甚至绝望。
压力来源之二是陈旧的人才观念和功利目的过强的教育体制,即把高等教育看成是“身份”教育,一些教师和家长甚至用“只要上大学,什么都有了”,“你们今天读得苦,上大学就轻松了”等思想灌输给学生。一位来自边远山区农村的大学生为自己的“理想”难以实现而苦恼不堪。他是村里第一个大学生,乡亲们和家人都认为他考上大学意味着“永远离开了锄头把”,要“做大事、当大官、挣大钱”,他自己也认为只有这样才对得起自己10多年的寒窗苦读,但现在就读的不是名牌大学,也不是热门专业,将来要有所成就困难重重。在清楚这一现实后,他非常沮丧,精神几近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