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德秀丈夫 马德秀张杰王宗光赴京吊唁钱学森夫人蒋英教授[图]
2月8日早,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马德秀、校长张杰、原党委书记王宗光等一行怀着十分悲痛和崇敬的心情,前往已故杰出校友钱学森学长在北京的寓所,代表上海交通大学全体师生医护员工,吊唁刚刚辞世的钱学森夫人蒋英教授,并看望了钱学森夫妇子女钱永刚和钱永真,原校长谢绳武特意打电话表示哀悼,一同前往的还有发展联络处处长、校友会总干事马磊。
蒋英教授家中熟悉的环境和摆设依旧,而故人已去,令人唏嘘不已。钱永刚说,根据蒋英教授生前一贯低调处世、精勤治学、潜心艺术的做人做事原则,决定其后事一切从简,在家不设灵堂,不举行追悼会,于2月10日上午在解放军总医院举行遗体告别仪式。
马德秀代表学校向家属致以诚挚的慰问!她表示,获悉蒋英教授去世消息后,学校立即在第一时间组织钱学森图书馆和相关部门安排有关吊唁工作。马德秀说,钱学森学长和蒋英教授,同风雨、共患难,荣辱与共,相濡以沫六十载,为国家、为社会做出巨大的贡献,他们的精神和品格堪为世人楷模。
蒋英教授德艺双馨,不但自己在音乐领域以杰出造诣享誉于世,而且潜心治学,培养出许多活跃在国际音乐舞台上、享誉国内外的声乐人才。更难能可贵的是,蒋英一直在背后默默地支持着钱老,不但支持他从事科学研究,而且以满腔的爱国之心,与钱老同甘共苦践行报国之志,她的品行,她的名利观、价值观同样值得后人学习。
钱学森图书馆于去年年底落成开馆,了却了老人一桩心事,虽她本人未能亲临甚为遗憾,但学校一定会建设好、管理好、利用好钱馆,广泛宣传钱老和蒋英教授的事迹,以他们的思想和精神影响一代代的青年人。
学校将进一步加大对钱馆的支持,加大对钱学森思想研究基地建设的力度,真正使钱馆成为宣传阵地、教育阵地和研究阵地。张杰表示,钱老的思想和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学校将加大创新人才培养改革的力度,告慰钱老夫妇的在天之灵。
2月10日,副校长、钱学森图书馆建设指挥部总指挥吴旦,党委常委李建强,钱馆建设副总指挥张凯以及学校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将赴京参加蒋英教授遗体告别仪式。
蒋英教授生平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杰出的音乐教育家、女高音歌唱家、中央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蒋英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12年2月5日11时40分在解放军总医院逝世,享年92岁。
蒋英教授1920年8月11日生于北京,浙江海宁人氏,号群士。共有姊妹五人,蒋英排行第三。其父蒋百里先生曾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校长;北伐时曾和唐生智、张发奎等反蒋,失败后被蒋介石关押南京两年;抗日战争初期出任陆军大学代理校长,直至1938年从汉口撤退于广西途中病逝。其母蒋左梅(日籍)毕业于东京产科学校。
蒋英四岁时全家迁往上海。1926年至1934年在上海中西女学附小、附中学习。1935~1936年在上海工部局女子中学学习。1936年随其父赴欧洲考察,即留德学习音乐。1937年先在德国柏林闻名于世管教严格的冯·斯东凡尔德(von Stumpfeld)学校学习。
后于当年至1942年在德国柏林音乐大学主修声乐,与姚锦新同学,师从声乐系系主任海尔曼·怀森堡(Hermann Weissenborn)。1941~1943年因患肺病中断学习,在德国和瑞士疗养。
1943~1944年在瑞士路山音乐学院声乐系学习,先师从匈牙利歌唱家依罗娜·杜丽戈(Ilona Durigo),学习德国艺术歌曲和清唱剧,后师从慕尼黑音乐学院教授、著名的瓦格纳歌剧专家艾米·克鲁格(Emmy Krueger),学习歌剧。毕业后任助教。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欧亚通航后即返国。
蒋英经数十日海上飘泊,于1946年12月抵达上海。不久,她即在兰心大剧院(由上海市政府交响乐团主办)举行了首场独唱音乐会,轰动上海音乐界。后又赴杭州演出,亦取得成功。她分头接到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戴粹伦校长和南京国立音乐院院长吴伯超的邀请,热忱欢迎蒋英到校任声乐教授。
此时正值之前即已认识的钱学森先生从美国回来探亲,俩人相约结婚。结婚前,钱学森对蒋英说:“我是同情共产党的。” 想起国民党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置国难当头于不顾,在欧洲过着奢侈生活的情景,蒋英当即就回答他说:“哪怕你要到新疆去找共产党,我亦跟你去!
” 1947年9月与钱学森在上海结婚,后随钱学森赴美国。1949年全国解放后,蒋英与钱学森抱着为祖国服务的拳拳爱国之心准备返国,但遭到美国当局的百般阻挠,受尽了各种各样的折磨,被美国软禁5年之久,终于在1955年9月离开美国,1955年10月回到祖国。
在她当年11月12日填写的《回国留学生工作分配登记表》中,蒋英感慨地写道:“我回国后第一个感觉就是人民的相貌都改变了。
从前从来没有看见有这么健康与快乐的人。现在这个人民有这样伟大的领袖,我们的将来是光明灿烂的。”翌年2月至1959年她在北京中央实验歌剧院任独唱演员兼声乐教员。
其间,曾于1956年参加了全国第一届音乐周的独唱音乐会,并做了《关于西欧声乐发展史》的报告。为了更好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她虔诚地拜老艺人为师,学唱京韵大鼓、单弦、京剧、昆曲,使蒋英从欧洲室内乐的金字塔走向了另一个广阔的艺术天地,她随歌剧院到阳泉为煤矿工人演唱,上街头,下坑道,或去火车站欢迎志愿军归国等,很快就成为一个深受大众欢迎的人民艺术家。
1959年9月后长期在中央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任教直至1989年退休。其间曾于1978年任歌剧系副主任,为培养国家声乐和歌剧艺术人才辛勤耕耘,呕心沥血、硕果累累。1980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蒋英教授精通英语、德语,并旁及法文、意大利文、俄文,擅长钢琴和古典吉他。她在欧洲学习期间,系统地学习了美声唱法,阅读了大量欧洲古典文学名著,掌握了不同时期、不同作家的德奥艺术歌曲、法国艺术歌曲、清唱剧、受难曲等室内乐作品,同时对欧洲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时期以及近现代歌剧作品亦有深刻的学术见解,被我国声乐界誉为欧洲古典艺术歌曲的权威。
正由于她拥有全面的艺术修养、深厚的欧洲文学功底、因材施教和富于哲理的辩证教学方法、再加上周密的教学计划,使她独树一帜地培养出许多活跃在国际音乐舞台上、享誉国内外的声乐人才,如傅海静、祝爱兰、姜咏、孙秀苇、赵登峰、多吉次仁、赵登营等。
同时,蒋英教授以她高深的学术造诣,在学院开设了深受广大师生欢迎的“欧洲古典艺术歌曲发展史”学术讲座;撰写了《欧洲声乐技术和它的发展》、《德国艺术歌曲》等学术论文;翻译了著名声乐家松德伯格(C.
Sundberg)的《歌唱音响学》等著作;编译了舒伯特、舒曼、勃拉姆斯、德沃夏克以及法国艺术歌曲等教材;选编和译配了三册《世界著名女高音咏叹调》等歌剧教材。为我国声乐艺术和音乐教育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蒋英教授曾任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学科编辑委员会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北京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央音乐学院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学术委员会委员等职务。是“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蒋英教授德艺双馨,她与钱学森先生60余年相濡以沫,携手共同投入祖国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之中,在艺术与科学的不同岗位上,做出了卓越贡献。特别是在艺术与科学的融合,即科学的艺术与艺术的科学建设上创造了奇迹,树立了典范。他们的赤子之心,可歌可泣,堪为世人之楷模。
蒋英教授的不幸逝世,是中央音乐学院和中国音乐界的一个无法弥补的损失,为我们留下了无尽的思念。同时,蒋英教授的爱国情怀和对音乐教育建设事业的突出成就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与艺术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