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巧稚林徽因林海音】北京四合院中美丽三林
比林巧稚小3岁的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是建筑学家、诗人。如果说林巧稚是中国第一位女妇产科学者的话,林徽因就是中国第一位女建筑学家。偏巧,她俩都是祖籍福建,都是早年迁居北京,都是曾在美国留学,当然也都是北京四合院的美丽住户。
东总部胡同很好找,它就在建国门北大街上,站在其胡同西口向南望去,一两公里外就是清晰的北京火车站塔楼。但是,寻觅坐落于其子胡同——北总部胡同中的梁思成、林徽因故居,却着实有些麻烦,竟然花了两个小时才探明究竟。一对臂戴红箍的老年姐妹觉得我既可疑又可怪,一直在注意我犹豫不决、逡巡不定的行踪。
林徽因生前至交——美国人费慰梅著《梁思成与林徽因》一书写得明明白白:“1930年秋天,林徽因搬到靠近东城墙的北总部胡同三号一处典型的北京四合院里。”但费慰梅误我多矣,如今北总部胡同已寻不见她所说的三号院。
一位从事文物管理工作的朋友电话中告诉我是23号院,仍然找不到。其实梁、林故居是24号院,正对因“五四运动”而闻名的赵家楼,但整个院落已拆除殆尽,大多为断壁残垣,仅剩少许房屋,尚有人住。
一位清秀女子自称住户:“梁思成和林徽因在这里住了7年。去年这里人来得最多,一拨儿接一拨儿,有不少是记者。那时哲学家金岳霖就住隔壁,有一小门开通,诗人徐志摩、政治学家张奚若、经济学家陈岱孙、考古学家李济、汉学家费正清夫妇……都是常客。现在没什么可看的,据说要保留旧址,按照已有的工程结构图重修,等照原样修好了再来看吧。”
建筑学才女林徽因绘有院落平面图,这回派上了用场。
林徽因是为建筑而生的,在加拿大和梁思成结婚的日期一反中国传统风俗,选择了单日——1928年3月21日,只因3月21日是宋代建筑家李诫的生日。李诫(1035年——1110年)曾编著《营造法式》一书,堪称古代建筑科学技术的百科全书。
而她在这个24号院给刚生下的儿子起名“从诫”,也是为追慕祖国的建筑先贤。或许是她的精诚所至,金石也为其开:1937年夏天她从北京四合院起程,随梁思成、莫宗江等赴山西省五台山考察古建筑,意外地发现建于唐代的佛光寺。是林徽因找到了石柱上标注的日期——唐朝大中11年、即公元857年,或是标注日期的石柱找到了她。
我们都赞叹国徽设计的庄严、典雅、尊贵、美丽,在这美丽图案的设计中有林徽因的一份聪慧与才学。作为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她曾参加了7人设计小组。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云纹图案设计中也有她的心血。
作为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委员兼工程师,她曾有颇有创意的修建“城墙公园”的设想。她还为挽救一度业态萎靡的景泰蓝传统工艺,而抱病与同行亲临工厂车间,设计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清新图案。
在50年代初的《新观察》杂志上,登载着她描述北京古建筑的篇篇美文——《中山堂》、《北海公园》、《天坛》、《颐和园》、《雍和宫》、《故宫》……让林徽因享有可观知名度的不是她的建筑学识,而是她在四合院里创作的诗歌。
研究现代文学史的人会发现,诗人林徽因的写作以四合院为起点,胡同四合院的生态环境最适合她敏锐、细腻的文学触角,最能激发她的灵感、点燃她的才华。这可以从她的代表作《你是人间四月天》中得到印证:“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声点亮了四面风……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雪化后那篇鹅黄,你像,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四月天!
”
美人亦慷慨,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日子里,林徽因有机会和梁思成出国避难,但夫妻俩选择留守家园。同时,林徽因在贫病交加中钻研《二十四史》,协助丈夫写成《中国建筑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