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之声》圆满收官 传承民族文化扬帆启程
《天籁之声》圆满收官
搜狐娱乐讯 由国家民委民族文化宫指导,东南卫视、海峡卫视共同打造的《天籁之声》已于昨晚(4月6日)圆满收官。自2017年1月26日《天籁之声》开播以来,十五位音乐人以音乐为媒介,展示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在音乐造诣和文化内涵上再进一步,开创了国内原创大型音乐真人秀提升文化自信的发展新方向。
昨日播出的《天籁之声》巅峰盛典浓缩了整季节目最为精华的元素,八位民族音乐人以更具仪式感的方式总结了自己参加整季节目的感受,也将传承民族文化的使命推进一步,对《天籁之声》背后的文化诉求进行了升华。
八大音乐人齐聚巅峰盛典 传唱经典承载民族文化
民族音乐以其在旋律、意境、仪式感等审美特质上的独特性和极为丰富的地域特色深得广大观众的喜爱。《天籁之声》更是以全新的节目形式保留了民族音乐浓郁的传统色彩,对节奏、编曲等呈现方式进行时尚化、流行化创新,探索民族音乐走向世界的途径。而此次巅峰盛典,与其说是一场民族音乐的狂欢,不如说是一次文化的洗礼。以龚琳娜为代表的八位音乐人打破传统民族音乐的线性审美,结合现代舞、Rap等多种时尚元素,为传统民族音乐带来更丰富的质感、层次感和更深邃的文化气息。
《天籁之声》巅峰盛典上,八大民族音乐人代表降央卓玛、阿来、哈雅乐团、阿鲁阿卓、央吉玛、斯琴格日乐、克尔曼、龚琳娜依次登台,献唱来自各民族的经典歌曲,用真诚的方式唱出对于《天籁之声》的不舍。巅峰盛典上,节目组没有继续给民族音乐人以任务,但是文化传承的使命已经深深地烙在他们的心中。一曲欢歌,仍是对民族音乐、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延续。哈雅乐团专门为巅峰盛典全新创作《布里亚特舞曲》,现代的舞蹈节奏和传统的呼麦极大的彰显了这首歌曲的魅力,呈现了从视觉到听觉的完整时空;阿来也特地创作《自婵娟》一曲,南箫、琵琶和胡不孜、中国大鼓或抒情,或嗨唱,奏响游牧民族的欢乐;克尔曼带来热情的维吾尔族歌舞《琴努里》,维语Rap惊艳全场;龚琳娜再创文人音乐《庭院深深》,在其他音乐人的狂欢情绪上再添人文的展望……时至今日,诸位音乐人已视文化传承为己任,他们,将会在民族音乐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民族音乐人极具创新与思考的创作演绎,让民族音乐在流行化、时尚化、国际化的道路上一步步前行!十五位音乐人荣获“民族文化传承大使”的称号是《天籁之声》整档节目对他们的认可;他们在《天籁之声》上演唱的所有歌曲将被收录进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更是对他们最由衷的肯定。
以创新为舵 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永不止步
《天籁之声》赋予每一位民族音乐人以传承文化的任务,给予每一个人以自由的创造空间,用有限的时间激发他们的创作能量,从而打造了一档深得业内和学术界认可、深受观众喜爱的音乐综艺节目。第一季的节目已落下帷幕,但是民族文化的传承之路才刚刚开始。
从民族音乐本身来说,诸位民族文化传承人在《天籁之声》的舞台上大胆尝试民族音乐的现代化编曲和西洋乐器的使用。腾格尔在《小河淌水》中首次在舞台上尝试钢琴自弹自唱,克尔曼经常上演吉他弹唱,而巅峰盛典上斯琴格日乐的卡洪鼓、沙筒等西洋乐器也是舞台上的常客。或许,音乐人有自己的国别和民族,但是乐器和音符没有国界。在《天籁之声》中,中西乐器同台协奏,粗犷和细腻兼备,演奏出一曲曲美妙的民族音乐。
西洋乐器为传统民族音乐带来不同的器乐搭配,现代的编曲则为传统自然之音注入时代的力量。戴荃的《醉酒颠歌》融合了《酒干倘卖无》这首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原唱似有一种悲怆的意味,但全新的演绎将这种悲怆化而为酒,在舞台上肆意挥洒。《落水天》同样是一曲遍布哀愁的客家传统山歌,官灵芝将其与美国爵士乐结合,尽情倾诉心中的忧伤,竟让这首山歌焕发出一种雨中漫步的洒脱!可以说,正是这种从编曲、节奏到形式、舞台全方位、多层次的创新才造就了《天籁之声》最后的成功,因而也成就了民族文化、音乐的传承。
从文化传承来说,《天籁之声》更为难得的是对于文化渊源的追溯。从哈雅乐团的呼麦和马头琴,到克尔曼带来的“刀郎木卡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赫赫在列。《天籁之声》不仅有璀璨的音乐经典,更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当世间浮华落尽,留给世人的,只剩下这些难以磨灭的文明。或许,这正是《天籁之声》屹立当下音乐综艺之流而无法撼动的原因。
无论是在民族音乐的创新上,还是在民族文化的传承上,《天籁之声》都做到了一个极致,因而在各界各行屡受好评。在娱乐当头的今天,能够不随波逐流,创新性的实现了音乐综艺的文化传承使命,实属不易,表现出一个主流媒体应有的担当!正如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鸿教授所评价:《天籁之声》可以称得上是当下综艺节目中的一股清流!
第一季《天籁之声》已经圆满收官,以“内容为王”为根本的创新让节目取得了收视和口碑上的双丰收。我们有理由相信,《天籁之声》第二季必将在节目模式上和舞台表现上更加成熟,必将整合更为强大的歌手阵容和优势资源,必将带来更为豪华的视听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