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着看《冈仁波齐》 微鲸又跨界搞事情
6月17日-25日,为了让观众更好的理解电影内涵精神,了解导演拍摄的幕后,在首映礼后,由张杨执导的电影《冈仁波齐》在上海举行了为期八天的“回声——艺术”主题艺术特别展,通过艺术展的内容,向观众传达电影之外更为丰富的信息与感受。
在主题艺术特别展现场,很难不被吸引住。在这里,走廊的墙上屏幕播放着创作过程的画面。在艺术展核心观影区,利用微鲸的智能投影技术,电影《冈仁波齐》被流畅地投影在房间顶部,“镶嵌”于“穹顶”之中,片中仰望“神山之王”冈仁波齐的圣徒与下方朝圣般仰望着影片的观赏者相呼应。“朝圣路上,当众人笑嘻嘻地在扑向水里,感觉水都溅到了我脸上。”一位观众说,“那个画面,真好看。”
在影片中,第六代导演代表人物张扬用纪实的风格,记录了11位藏民为了各自心中的愿景,组成了一个前往拉萨大昭寺与神山冈仁波齐的朝圣队伍,以行长头礼方式,用身体丈量了2500多公里的路程。银幕上,藏族汉子尼玛扎堆在父亲去世后决定完成父亲的遗愿,带着叔叔去拉萨和神山冈仁波齐朝圣。时正马年,正好是神山冈仁波齐百年一遇的本命年,小村里很多人都希望加入尼玛扎堆的朝圣队伍。这支队伍里有即将临盆的孕妇、家徒四壁的屠夫、自幼残疾的少年,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故事也怀揣着各自的希望。
朝拜的路上,诞生了一个新生命,也有人在深山冈仁波齐离开,他们都无比虔诚地说这是缘分。当最后一幕,去世的爷爷被背上山顶,进行永恒的天葬时,仿若看到他的生命和灵魂与雪山融合在一起,获得了新生。
《冈仁波齐》没有程式化剧本的概念,除了主题立意和演员阵容,该片不是一部可以“预设”的影片。为了真实呈现整个故事,张杨和摄制团队基本采用了纪录片的创作方法。“我想用苦行僧的方式,花一年时间跟着一组真实朝圣的队伍拍摄”,张杨说到做到,“像第一次拍电影一样,用纯真的目光发现,用哪怕笨拙的方法找寻”。
整个拍摄队伍都像大篷车队一样,一路走一路拍,从西藏最东边的芒康拍到了最西边的神山冈仁波齐,用长镜头客观的态度去记录每个细节,让演员在镜头前生活,整部《冈仁波齐》因此真实、自然。
而这种真实和自然最终也被完完全全反映到银幕上,丝丝入扣。
在首映和艺术展上承担现场观影区投影工作的,是微鲸科技旗下的产品微鲸魔方智能投影K1,它拥有40-120英寸的可移动巨幕,4K高清画质,Hi-Fi专业WIFI音效,双声道大功率箱体喇叭,并可以一秒自动对焦,赋予了剧场影院般的观影感受。
将无论是巍峨的雪山、长长的石板路、妇女脸上的阳光、嶙峋的山石,还是在风中猎猎作响的旗帜,飘荡在山间那悠远动人的念经声,演员们前行时呼吸的声音,朝拜路上头磕在地上的声音,都被这款智能投影真实地反映出来。这让现场的观众仿佛置身西藏,成为朝圣队伍中的一员,跟随他们前往那座叫冈仁波齐的神山。伴随着“能不能彻底放开你的手,敢不敢,这么义无反顾的坠落”的歌声,最后,电影在朴树沧桑又充满故事的声音中结束。
除了《冈仁波齐》,始终致力于用互联网科技连接年轻家庭娱乐大屏的微鲸,此前也接二连三地选择和艺术家合作,用薄如画框的微鲸智能电视醉薄A系列来演绎像《莫高霞光》和《夏虫国》这样传承中国古老文化的匠心巨制。甚至是去年在B站大爆的《我在故宫修文物》大电影,前几天刚结束的7集纪录片《未来之家》,微鲸也实力出品。其实这是很奇怪的,按理说,像《冈仁波齐》、《夏虫鱼》、《莫高霞光》、《我在故宫修文物》、《未来之家》这样的作品,都不是流量作品,在被商业大片冲刺的电影市场中,可以算是在“夹缝中生存”。为什么像微鲸这样爱和年轻人打交道,玩流量、玩新潮的互联网科技企业却频频牵手小众文艺作品呢?
事实上,大屏娱乐专家微鲸从诞生之日起,就有“娱乐+媒体”的基因。微鲸科技CEO李怀宇是百视通IPTV的创始人,用科技改变娱乐一直是他的梦想。微鲸一路打造艺术电视、投影等产品,充当艺术作品的“画框”、“影院”,自身也成为口碑作品的“出品人”,用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相融,助力艺术家以现代人喜闻乐见的新形式让其走出博物馆,走出书本,活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