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云龙偏偏喜欢你 孤岛映话:偏偏喜欢你更囧

2017-09-1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港囧>一开场,连放三首粤语旧歌,听得人醉生梦死,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似乎无关紧要,故事再闹,小舅子再讨嫌,都不如在影院里听老歌来得实在.<偏偏喜欢你>是影片如同MV一样的开头段落出现的第一首歌,在60.70.80后整整三代内地观众心里,是当仁不让的首本名作.集体回忆的标志.然而问题恰恰在于,今日影院里的主力选手,很大一部分是90之后的一代,他们同样对这些歌照单全收,国庆档期过去,累计已经收获了18.5亿元人民币票房,这无论用三四五线城市院线拓展论或是代际差别论都说不过去,一定要说,

《港囧》一开场,连放三首粤语旧歌,听得人醉生梦死,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似乎无关紧要,故事再闹,小舅子再讨嫌,都不如在影院里听老歌来得实在。《偏偏喜欢你》是影片如同MV一样的开头段落出现的第一首歌,在60、70、80后整整三代内地观众心里,是当仁不让的首本名作、集体回忆的标志。

然而问题恰恰在于,今日影院里的主力选手,很大一部分是90之后的一代,他们同样对这些歌照单全收,国庆档期过去,累计已经收获了18.5亿元人民币票房,这无论用三四五线城市院线拓展论或是代际差别论都说不过去,一定要说,那还是因为“香港”这个字眼,在今天这样的时代依旧有很大的吸引力,正如影片中基本没有对香港本土的风土文化进行深入展示一样,作为观众的我们,某种程度上也不过是借此机会看一看浮光掠影的香港表象,再次确认由流行曲、电影、电视剧以及诸如“美食”“购物”等字眼组成的一个不真实的城市空间印象而已。

所以看《港囧》除了放肆听老歌(对上世纪后三十年香港流行音乐不感冒的观众,基本上不用看了)之外,对大家都觉得讨厌的包贝尔的角色建立、对导演兼主演的徐峥聪明但又似乎聪明过头的玩法(后来似乎是因为另有隐情才令剧作变成了现在这样)以及片中对国人劣根性的批判,都可以有更深入的探讨空间,但其实who cares?大家一笑而过,包贝尔演的小舅子很讨厌?但他担负起了推动徐峥饰演的徐来往前闯的关键作用;放老歌为何只放内地观众最耳熟能详的曲目诸如《偏偏喜欢你》《沧海一声笑》?那就是妥帖伺候观众,再说明白点,其实就是徐峥自己作为投资人之一所期许并达成的亿元回报;而片中那场看上去很过瘾的大批判,倒是有点意思,然而面对上海气质浓厚的赵有亮与潘虹(分饰徐来的岳父母),徐来的批判完全没有涉及哪怕一点点可能的地域文化信息。

国人出境旅游,购物、自拍、朋友圈炫耀,针对这些行为,发出的声音太多,而假如令赵、潘演出两个根基于上海的老年人,是否会更好玩呢?当然,这种“好玩”肯定没有现在那么吸引眼球了。

与三年前的《泰囧》相比,《港囧》中的人物在香港疯癫追逐之外,其实背着更大的包袱:徐来要去寻找当年与他一同在校园里看港片、听粤语流行曲、每次接吻都失败的初恋女友,但真的找到之后,却是一场灾难式的旷日持久的进退失据,直到最后一场高潮戏,因无法作出有效抉择而引致的拖沓混乱,令影片中所有关于香港的美好印象都成为泡影。

其实打怀旧牌并不新鲜,老生常谈地再提一次王家卫和他的《花样年华》(2000年),从评弹《珍珠塔·妆台报喜》到郑君绵主唱的粤剧大戏《红娘会张生》,黑胶稀里哗啦背景声音里是王家卫眼中的香港北角风情,吴侬软语弥漫在挤逼的楼群里,这些上世纪六十年代熟悉而今人无比疏远的音符,构成声画里的香港想象。

完成全片场景营建的主要景观虽是在泰国拍摄,但却充溢了六十年代香港味道,现在看来与今日蜻蜓点水的《港囧》大异其趣,前者是用借来的空间想象香港,后者是用实在的地理来虚化城市,抛开策略性的因素,本身的“复现”水准高下立判。

大家都瞩目王家卫改编金宇澄极富上海市井生活细节的小说《繁花》,实际上最在乎的还是那份还原的功力,金笔下上世纪六十至九十年代的上海,太多人情冷暖的温度和细枝末节的生活展示,今天的上海在实景意义上几不可寻,小说里角色们生活的地方,电车来去,灯光明灭,一颦一笑,都需费尽思量。

在之前王家卫电影中的上海是北角的上海,是遗老的上海,要重现当代,对幼年就去了香港的王师傅并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