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盂肾炎能治好吗? 导致肾盂肾炎的病因有哪些
肾盂肾炎为尿路感染的常见病。由致病菌感染直接引起的肾盂、肾盏和肾实质的炎症。尿路感染包括上尿路感染(肾盂肾炎)与下尿路感染(尿道炎、膀胱炎),后者可单独存在,而肾盂肾炎一般都伴有下尿路感染。肾盂肾炎分为急性肾盂肾炎和慢性肾盂肾炎两种类型。前者主要表现为发热、尿频、尿急、尿痛及腰背疼痛等,小便常规检查可查出白细胞(脓细胞)和细菌。后者症状一般较轻,可由急性肾盂肾炎迁延而来;或急性肾盂肾炎虽然得到控制,但经反复发作演变而来。肾盂肾炎的治疗最重要的是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一般急性肾盂肾炎多数患者可迅速治愈,慢性者治愈则相对较困难。 病因
正常人在尿道口内1~2厘米处存在少量细菌,但一般不引起感染,因为尿道黏膜有一定的抗菌能力;尿液可稀释细菌并将其排出体外;尿中还含有一些抑菌物质。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或尿道黏膜轻度损伤(如月经期、性生活后等)及尿路流通不畅时,细菌乘虚而入,在肾盂部大量繁殖,而使肾脏致病。由于女性尿道短而宽,女婴尿道口易被粪便污染,故均易发病。本病致病菌绝大多数为革兰阴性杆菌,以大肠杆菌最常见。主要感染途径是上行性感染,即致病菌由尿道上行入膀胱引起膀胱炎,继而沿输尿管向上蔓延至肾脏,导致肾盂肾炎。
临床表现
1.急性肾盂肾炎
本病可发生于各种年龄,但以育龄期妇女最多见,起病急骤,主要症状如下:
(1)一般症状 高热、寒战,体温多在38~39℃之间,也可达40℃。热型不一,一般呈弛张型,可呈间歇或稽留型。伴头痛、全身酸痛,热退时大汗等。
(2)泌尿系症状 患者有腰痛,多为钝痛或酸痛,程度不一,少数有腹部绞痛,沿输尿管向膀胱方向放射,体检时在上输尿管点(腹直肌外缘与脐平线交叉点)或肋腰点(腰大肌外缘与十二肋交叉点)有压痛,肾叩痛阳性。患者常有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不典型患者可见血尿,轻度腰痛和发热。儿童患者的泌尿系症状常不明显,起病时除高热等全身症状外,常有惊厥、抽搐发作。
(3)胃肠道症状 可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个别患者可有中上腹或全腹疼痛。需和阑尾炎,胆囊炎及急性胃肠炎进行鉴别。
2.慢性肾盂肾炎
慢性肾盂肾炎临床表现复杂,容易反复发作,病程隐蔽,有时可表现为无症状性菌尿和/或间歇性的尿频、尿急、尿痛。可有慢性间质性肾炎的表现,包括尿浓缩功能减退,低渗、低比重尿,夜尿增多及肾小管性酸中毒等。至晚期,可出现肾小球功能损害,氮质血症直至尿毒症。
治疗
目的在于缓解症状,防止复发,减少肾实质的损害。鼓励患者多饮水,勤排尿,勿憋尿,以降低髓质渗透压,提高机体吞噬细胞功能,冲洗掉膀胱内的细菌。有发热等全身感染症状应卧床休息。
1.急性肾盂肾炎
引起尿路感染的主要细菌是革兰阴性菌,其中以大肠杆菌为主。感染严重有败血症者宜静脉给药。根据尿细菌培养结果选用敏感药物。
新生儿、婴儿和5岁以下的幼儿急性肾盂肾炎多数伴有尿道畸形和功能障碍,故不易根除,但有些功能障碍如膀胱输尿管反流可随年龄增长而消失。一次性或多次尿路感染在肾组织中形成局灶性瘢痕,甚至影响肾发育,近年来主张用药前尽可能先做中段尿细菌培养,停药后第2、4、6周应复查尿培养,以期及时发现和处理。
2.慢性肾盂肾炎
急性发作者按急性肾盂肾炎治疗,反复发作者应通过尿细菌培养确定菌型,明确此次再发是复发或重新感染。
(1)复发 指治疗后菌株转阴性,但在停药后的6周内再发,且致病菌和先前感染的完全相同。复发的常见原因有:①尿路解剖上或功能上异常,引起尿流不畅。可通过静脉肾盂造影或逆行肾盂造影以明确之,如有明显解剖异常情况存在,需手术加以纠正。如果梗阻因素难以解除,则根据药敏选用恰当抗菌药治疗6周。②抗菌药选用不当或剂量和疗程不足,常易复发,可按药敏选择用药,治疗4周。③由于病变部位瘢痕形成,血流量差,病灶内抗菌药浓度不足,可试用较大剂量杀菌类型抗菌药治疗,疗程6周。
肾盂肾炎一年内如尿感发作在3次或3次以上的者又称复杂性尿感,可考虑长时间低剂量治疗。一般选毒性低的抗菌药物治疗。男性因前列腺炎引起复发者,宜同时治疗慢性前列腺炎,选用脂溶性抗菌药物。如果经两个疗程的足量抗菌治疗后,尿菌仍持续阳性,可考虑长时间低剂量治疗。
(2)再感染 指菌尿转阴后,另一种与先前不同的致病菌侵入尿路引起的感染,一般在菌尿转阴6周后再发。妇女的尿路感染再发,85%是重新感染,可按首次发作的治疗方法处理,并叮嘱患者重视尿路感染的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