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里长了个血泡怎么回事? 搞懂四个问题轻松解决大烦恼
口腔血泡又称为“口疮”,是发生在口腔粘膜上的血泡,大小可从米粒至黄豆大小、成圆形或卵圆形,溃疡面为口腔溃疡凹、周围充血,可因刺激性食物引发疼痛,一般一至两个星期可以自愈。在人群中患病率一般认为超过10%,可以发生于男女老幼,以中青年最多见。 复发性口腔溃疡是一种以周期性反复发作为特点的口腔粘膜局限性溃疡损伤,可自愈,可发生在口腔粘膜的任何部位。以口腔的唇、颊、软腭或齿龈等处的粘膜,发生单个或者多个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溃疡,表面覆盖灰白或黄色假膜,中央凹陷,边界清楚,周围粘膜红而微肿,局部灼痛为主要特征。
问题一:口腔血泡的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血泡也是口腔溃疡的一种吗?
民间一般称之为上火,但是西医的观点是95%的口腔溃疡都是由于病毒引起来的,不可小视。口腔溃疡一般多发于春秋季节交换的时候,一般免疫力低下的人由于季节的变化,而体内的环境不能及时调整,发生免疫低下,病毒此时就会乘虚而入,造成溃疡。
问题二:怎么样判断是口腔溃疡?多发在什么地方?
可发生于口腔粘膜的任何部位,以唇、颊、舌部多见,严重者可以波及咽部粘膜。不少患者随着病程的延长,溃疡面积增大,数目增多,疼痛加重,愈合期延长,间隔期缩短等,影响食和说话。
问题三:口腔血泡鉴别有哪些方式能准确检测出来?
口腔粘膜溃疡和糜烂虽然都是口腔粘膜疾病中常见的症状,但是全不同的两回事,首先在临床表现上糜烂与浅表溃疡是有区别的。口腔溃疡可由全身或局部因素引起,各种溃疡虽有上皮内或上皮下,浅层或深层,急性或慢性,良性与恶性之分,但都有凹陷性;外形规则,呈圆或椭圆形;边界分明,与周围正常粘膜“经纬分明”。
而口腔糜烂,临床表现为与正常粘膜表面齐平的充血和糜烂,并无凹陷,上覆渗出性假膜,形状多样,并不规则,与周围正常粘膜间界限不清。其次,两者的病程和预后不一样。溃疡一般病程较短,一旦愈合,就“干脆利落”,浅在的和良性的溃疡愈合后都无瘢痕,但深及肌层的溃疡和恶性口腔溃疡例外。糜烂一般病程较长,反复迁延,而且愈合过程“拖泥带水”,但糜烂一般不留瘢痕。最后两者在显微镜下的表现不一样。
溃疡表现为上皮连续性有中断,糜烂比较浅表而无上皮连续性的中断。当溃疡和糜烂不太典型时,鉴别就会有难度,但只要细心观察,一般来说还是可以区别的。值得提出的是,这两种病损是可以相互转化或两者同时存在。
问题四:怎么预防这种状况发生呢?
口腔溃疡在很大程度上与个人身体体质有关,因此要想完全避免其发生可能性不大,但如果尽量避免诱发因素,仍可降低发生率。
具体措施是:
1、注意口腔卫生,避免损伤口腔黏膜,避免辛辣性食物和局部刺激。
2、保持心情舒畅,乐观开朗,避免事情和着急。
3、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过度疲劳。
4、注意生活规律性和营养均衡性,养成一定排便习惯,防止便秘。
所以预防本病尤为重要.口腔溃疡服用维生素B2/B6会有一定疗效,但并非每个人都能马上见效,期间应注意保持心情愉快,避免过度疲劳,饮食要清淡,多吃水果,新鲜蔬菜,多饮水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