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世功强文玥 强世功:大国崛起与文明复兴——“文明持久战”下的台湾问题
在中国经济迅速增长的同时,中国政治发展也开始步入了关键期,这个时期被称之为“战略机遇期”。在国际政治中,中国要谨慎地处理和平崛起以及由此带来的国际力量重新整合,其间不排除发生局部的冲突和较量;在国内政治中,中国要用民主法制的手段来协调不同阶层、不同区域和不同政治力量之间的利益分歧。
在这复杂的政治局面中,台湾问题成为目前中国内政外交的关键所在。一方面,中国能否和平崛起与如何解决台湾问题密切相关,台湾问题需要放在国际政治格局的重组中来审视;另一方面,台湾问题与中国循序渐进地实现政治转型密切相关,台湾问题如何解决不仅是基于时势的手段选择,而且关乎中国未来政制的建构,关乎中国文明的复兴。
台湾问题不仅是一个政治事件,也是一个思想事件,不仅涉及到统一与分裂的内政问题和中国崛起与世界格局的国际问题,也涉及到中华文明能否在未来复兴的人类前途问题。
这其实是中国进入现代以来一直面临的问题,因此思考台湾问题首先要从思考中国面临的现代性困境入手。
一、中国面临的现代性困境
中国进入现代以来所经历的国家转型无疑给公民自由开辟了广阔空间,每个人的自由创造使古老的文明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今天,我们不仅创造了人类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形成了独特的“北京模式”,而且在推动宪政、法治和民主的道路上,正从事着人类前所未有的事业:面对现代性的命运,我们是以“尾随者”的姿态走在历史终结的道路上,还是以政治民族的胸怀为人类开辟出新的历史道路?这与其说是历史对中华文明的挑战和考验,不如说历史赐予我们这个民族的机会。
然而,与每个人生机勃勃的自由创造力形成对照的是,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错综复杂的问题,因为我们要在短短的一百多年时间里,走完西方历史上经历了一千多年现代化历程。公平问题、道德问题、腐败问题、教育问题、人口问题和环境问题等等,这些成堆的问题将个人自由转化为尖锐的社会冲突:贫富冲突、官民冲突、地区差异、城乡差别等等,这些矛盾固然需要建立一个和谐的法治社会,通过一套公平合理的制度来加以规范和调节,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这些表面矛盾的背后隐含着一个深层的人类生存的基本矛盾:众多人口与有限资源之间矛盾。
“孙志刚事件”表面上是收容制度的不合理,而实际上隐含着过剩的劳动力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接二连三的煤矿事故表面上是地方官员或矿主漠视矿工生命,实际上隐含着经济发展与资源匮乏之间的矛盾。所有这些问题,我们都不能作为一个简单的政策或者制度来思考,而必须放在现代性的背景下来思考。
事实上,现代自由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思考这些问题的基本视角:即通过资源的市场配置实现效用最大化。这意味着在全球化时代,过剩的劳动力可以通过人口自由流动来缓解,而资源匮乏也自然可以通过全球市场来解决。但这种理想的自由主义思路却被一种外在的力量扼杀了,在目前西方主导的全球经济体制中,资本和物质资源可以全球自由流动,而劳动力资源却不能自由流动。
这意味着我们众多的劳动人口必须被困在这块资源困乏的土地上,我们的经济政策只能争取引进外资,而不能输出劳动力。
无论西方经济学家编出什么样的理由,都不能掩盖一个普通人的常识,中国人追求幸福的权利受到了恶劣的生存环境的限制,当中国人怀着追求自由的理想,试图离开穷乡僻壤的恶劣生存环境闯世界,等待他们的可能是“偷渡客”的命运。
有人可能抱怨中国人口太多,但人口多并不是罪过,每个人都有生存并过上幸福生活的权利,中国人口众多并不能成为他们在这种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面前丧失权利的理由。
尽管某些西方经济学理论认为,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可以通过资源的流动来替代,可是,当我们要购买俄罗斯的石油时,会遇到日本的阻挠;要购买中亚的石油时,美国的势力开始控制那里的国家;当你想从非洲进口石油时,漫长的运输线上随时出现的航母让你的自由交易成为泡影。
自由交易必须由法律来保证,可谁的法律能保证这样的自由交易呢?哈耶克认为“自由就是强制的不存在”,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强制力量对人口和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构成强制?我们看到的典型例证就是如果一个国家不服从西方世界的政治安排,它就要面临西方世界的经济制裁,用国家暴力的强制消灭了自由贸易。
正是在这个地方,自由主义触摸到一股冷冰冰的现代力量,这就是构成国际秩序的主权力量。自由主义者不喜欢主权,因为他们知道,每个人选择自由生存和自由创造的权利受到了大使馆签证处、移民局、海关及其背后的法庭、监狱、军队等等这些国家主权力量的强制。
如果不能在全球范围内彻底消灭国家和主权,不能形成每个人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的“开放社会”或“天下大同”,那么,自由主义所主张的个人自由只能降格为“公民自由”,即以政治共同体或者国家作为前提条件的公民自由。
因此,真正的自由主义者从来不是采取鸵鸟政策仇视主权,而是认真地面对主权并引导主权。自由主义的鼻祖霍布斯把自由的个体编制在“利维坦”这样的强大主权中,而用主权来对抗主权,构成现代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今天,中国人追求自由的权利不仅受到各种内部制约,而且受到外部强制,外部强制往往会加剧内部矛盾。可以想象,如果中国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能源和市场受到其他主权国家不合理的限制,中国人的自由追求将会面临怎样的局面。
事实上,1949年之后的经济政策之所以走向计划经济乃至集体化道路,与西方世界对中国的全面封锁密不可分。自由的人民必须以强大的国家主权为前提,以遏制其他主权的霸权,建立一个公平合理的国际秩序,保证经济的增长,从而为解决内部矛盾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国家主权不是外来强加的力量,而恰恰是个人自由的产物,它来自每个人身上追求自由的欲望和意志,它是人民主权的法律表现。国家主权不过是每个人实现自由的工具,国家主权的伸张也正是公民自由的伸张,公民自由和国家主权构成现代性的两翼。
在全球化的时代中,国家主权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每个人都迫切地需要透过国家主权来实现其自由。中国现代性的真正困境在于释放出公民自由的同时,国家却无力满足其自由。今天,我们的产品已经远销世界各地,我们的生产原料依赖全球范围内的资源。
我们与全球的关系越紧密,也越需要国家主权来保护全球范围内自由交易的供给链条。在全球化时代,国家安全概念已经超出了传统的范围,台湾问题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与自由中国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二、中国的地理环境与国家安全
国家安全首先是国家保护其公民的生命、财产和追求幸福等基本人权不受到其他国家的剥夺,因此,国家强大是保证公民自由的必要条件。国家强大有很多偶然的因素,其中地理环境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孟德斯鸠把国家的政体与地理环境联系起来,托克维尔探索美国民主的时候,首先看到的是其独一无二的地理环境。
中华文明的孕育和成熟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东部、南部广阔的大海和西部高山峻岭为东亚大陆上的文明发育提供了安全屏障,唯一的不足是北部开阔的高原。国家分裂或朝代灭亡也大都来自北方势力的入侵,长城由此成为构筑帝国安全的最后屏障,成为国家安全的象征。
不过也正是来自北方不断侵入才刺激着文明的成长。这种相对安全的地理环境形成了“分久必合,合久比分”的历史循环论,也促进了民族和文化之间的融合,使得中华文明对任何其他民族和文化怀着一个开放的心态。
古典中国政治追求的从来都是“以天下为己任”的普遍主义,只有“天下”和“文明”的观点,而没有狭隘的国家或民族观点,以至于白鲁恂(Lucian W.Pye)说,“中国是佯装成国家的文明”。
十九世纪以来,西方世界的入侵意味着中国古老的安全观受到了全面的挑战。因为现代技术的发展使得地理屏障在国家安全中的重要性降低了。曾经作为安全屏障的东南沿海变成了最不安全的敞开大门,中国边疆面临着全面的危机。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也成了老黄历,中国人面临的不仅是国家统治的危机,而且是文明被摧毁、种族被消灭的危机。西方世界以“民族国家”的姿态战胜了“文明国家”,从此,中国经历了从“文明国家”向“民族国家”的痛苦转型。
正是在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人才为了抵抗外族入侵而掀起了内部革命。中国人对外争取国权也就自然变成了对内争取人权。人权与国权、个人自由和国家主权从一开始就交织在一起。中国人建构“民族国家”历史也是其建构国际政治秩序的历史。
“国家要独立,人民要解放”,孙中山和毛泽东等建构共和国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反对外来压迫、追求公民自由的历史。“五四”一代人把“启蒙”与“救亡”交织在一起,因为国家独立是个人自由的保证,个人自由是国家独立的动力。
公民自由与民族国家的建构就此紧密联系在一起,共和国就奠基在公民自由和人民主权之上。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台湾与大陆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即使在1949年之后,两岸关系也一直处于国际法上的“内战状态”,究竟通过和平还是战争来解决,取决于两岸政治局势的发展。
民族国家的建构从一开始就是中国回应国际秩序的政治努力,因此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发展,包括台湾问题,也必须放在国际政治秩序中才能理解。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安全始终面临北方的苏联和东部的美日同盟的威胁。在苏美争霸的局面下,我们建国初期与苏联结盟,也包含了对北方安全的考虑,而中国的这种选择必然被美国看作是敌人,朝鲜战争开始,美国基于“封锁中国”的战略考虑,把台湾纳入到其在中国东部构筑的“包围链”之中。
在这样的国际安全环境中,中国自由经济的外部环境受到限制,为了保证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资本和原材料供应,计划经济模式逐步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
中苏结盟并不意味着中国要成为苏联的附庸国,当苏联试图把中国纳入其势力范围时,我们的第一代领导人断然拒绝了这个要求,甚至不惜与苏联兵戎相见。中国的国家安全从此处于腹背受敌的境地。“当掉裤子也要搞原子弹”,陈毅的这句话道出了一代中国人追求自由的心声。
为了这种不受外国支配的自由,一代中国人为了子孙后代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大跃进、人民公社和“文化革命”都与美苏全面封锁下优先发展重工业、军事工业和三线建设这些国家战略密切相关,看不到这样的恶劣外部环境就无法理解国内利益冲突的根源。这样的安全战略无疑要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也为我们营造了几十年的和平建设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