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剧武俊英 蒲剧“俊英腔”和武俊英艺术讲座

2018-02-2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4月27日-28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和山西省戏剧研究所联合举办的"山西戏曲新流派创造经验研讨会"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举行.为中国戏曲提

4月27日-28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和山西省戏剧研究所联合举办的"山西戏曲新流派创造经验研讨会"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举行。

为中国戏曲提供理论支持

此次研讨会是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承担的院设课题《中国戏曲新流派系列研讨》的组成部分,首批研究单位为戏曲大省山西、福建两个省。旨在通过理论研讨,对改革开放以来具有流派创造性的中国戏曲领军人物和流派创造现象进行专题研究,收集整理资料,总结其艺术风格、创造方法、流派艺术形成原因和要素,为中国戏曲长效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研讨会开幕式由中国戏曲研究所所长王馗主持,山西省文化厅副厅长赵银邦、文化部艺术局原局长曲润海、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连辑分别讲话。充分肯定了山西戏曲事业多年发展的丰硕成果和新流派创始人突出的艺术成就,分析了流派艺术鲜明的时代特征、地域特色、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富于个性化的艺术创新、纵向形成的师承关系、坚强的创作班底和群体互动以及实施综合治理的必要性。

强调了搞好流派艺术研究,对推动戏曲艺术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作用。

研讨会分两个阶段:27日,对山西戏曲4位流派唱腔创始人晋剧王爱爱的"爱爱腔"、宋转转的"转转腔"、蒲剧武俊英的"俊英腔"、上党梆子张爱珍的"爱珍腔"分别进行专题研究。首都文艺界、出版界、艺术教育界领导和专家近百人参加了研讨会;28日,王爱爱、宋转转、武俊英、张爱珍分别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班学员进行了艺术讲座。

"俊英腔"获肯定

从艺以来,武俊英刻苦学艺,勤奋敬业,纵向继承,横向借鉴。"巧用气外之气,妙发声外之声",她探索出一种悠扬婉转、缠绵悱恻、平舒圆润、优美动听的新唱法,被誉为"独占蒲苑第一腔"。加之其仪态端庄、气质优雅、表演细腻、分寸适度、自成一格,创立了与"豪放派"互为补充的蒲剧"婉约派",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俊英腔"专题研讨会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少数民族戏曲学会名誉会长谭志湘主持。武俊英简短致辞后,运城市剧协原副主席、临汾蒲剧院《蒲剧艺术》顾问王思恭以《武俊英声腔艺术探析》为题,从武俊英的师承关系,"俊英腔"的形成,创立新流派、完善了蒲剧音乐唱腔体系等艺术贡献,吐字清、板式巧、情贯注、善创新、讲分寸的特点,剧目传承、基地传承、机构传承、弟子传承的流派艺术传承,五个方面进行了深层次分析和评价。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所研究员刘文峰从总结流派艺术形成的经验、重视自身学术研究、寻找新的发展途径、按照艺术教育规律培养后继人才等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所研究员谢雍军认为,"俊英腔"是继承传统基础上的创新发展。

自《送女》始,武俊英在《苏三起解》《西厢记》等剧目中采用了全新唱法,对气声、清声、弱声等唱法的处理引起广泛关注。她培养了一批学生,包括男旦,均取得一定成就。山西省戏剧研究所研究员赵黛明表示,武俊英的《苏三起解》《西厢记》等代表剧目得到同行赞许和各大剧种认可,省晋剧院的田桂兰老师(梅花奖得主)也曾学唱"俊英腔"选段。

追寻"俊英腔"的艺术足迹,她很早就参与了创腔。优秀的创作团队、良好的艺术环境,是武俊英成功的重要因素。

从全省青年演员会演、振兴戏剧青年团调演、振兴蒲剧调演,到武俊英唱腔艺术大奖赛、武派戏迷联谊会成立等活动来看,其传唱范围之广,感染力、感召力、穿透力之强,值得深入研究。

谭志湘在总结发言中指出,戏曲流派得有代表剧目,《苏三起解》等剧目成就了"俊英腔",是蒲剧创新发展的成果。一个戏曲流派同样要有表演上的突破,《苏三起解》等剧目唱腔和表演结合得非常好,武俊英塑造的苏三等人物形象得到观众认可和喜爱。希望"俊英腔"继续发展,再攀高峰。

武俊英讲座赢掌声

28日,武俊英以《创新蒲剧唱腔的点滴体会》为题,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班作了艺术讲座。她重点讲解了五个方面:创新唱腔,是新时期蒲剧生存发展的需要;继承传统,才能夯实发展基础;执着追求,才会到达成功的彼岸;拓宽渠道,推动流派艺术的传承发展;与时俱进,攀登蒲剧艺术新高峰,并畅谈了传承发展的思路和打算。

结合讲解,插播的《玉蝉泪》《送女》《苏三起解》《西厢记》《戏缘》《孟姜女》等经典唱段,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讲座结束后,几位学员激动地说,武老师讲得好,唱腔真好听!武俊英向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山西省戏剧研究所分别赠送了自己的牡丹画作,亦成为研讨会亮点。(文章来源于《黄河晨报》2017年5月3日第12版,作者孙立功、田井,摄影孙立功)

孙立功,山西临猗人,现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人像摄影学会会员,中国艺术摄影家协会会员,运城摄影家协会风光分会副主席,临猗县摄影家协会副主席,运城市美术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