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罪”原著作者直指改编失败 “相杀”容易“相爱”难
原标题:作者与编剧,“相杀”容易“相爱”难
悬疑犯罪网剧《余罪》最近成了“网红”。自5月23日在爱奇艺上线以来,网站累计播放量突破10亿次,豆瓣评分一度冲破9.0,童星出身的主演张一山更是凭借“神演技”收获了实力派的好评。趁热打铁,《余罪》第二季提前于本月12日也上线了。正当人气暴涨之时,一场由《余罪》原著作者常书欣挑起的口水战,给这股热乎劲儿泼了盆冷水。
也许是盛极而衰,《余罪》第二季豆瓣评分下滑至7.1。《余罪》同名网络小说作者常书欣也在媒体上公开吐槽第二季乏善可陈,“第二季很可惜,逻辑不要了,人物关系驾驭不了,罪案推进细节也乱了。原来这个故事叫《阴谋与暗战》,是一夜之间把所有罪犯扫荡干净,现在只能叫《白痴和笨蛋》了。”他还言辞犀利地指责,“编剧应该没看小说,是自己诌出来的。”
此语一出,让那些早先看过小说的原著党们,立刻跳出来维护原著,并将第二季的滑铁卢归因于“未能忠实原著,编剧随意改编”。常书欣说,第二季播出后,他的微博里每天都有观众的上百条留言,几乎全是吐槽,因此他才站出来为原著鸣不平。他介绍,原著里的警官许平秋虽然手狠,但很正统,做法无可指责。但在网剧里,许平秋身上的职责、信仰、忠诚,一点都没体现出来。“余罪身上有的内涵也不见了,转换得太生硬。”常书欣说,观众吐槽最厉害的情节是,余罪在卧底时被罪犯查出了真实身份,甚至与父亲当面对质,“余罪的身份根本不可能被查出来,更别说查到他爹了。第二季用喜剧的风格来做刑侦剧,整个是在侮辱观众智商!”
常书欣言辞激烈的炮轰,令原本与《余罪》一剧不相干的中广协编工委秘书长余飞忍不住为该剧编剧鸣不平了。
余飞也是一名职业编剧,他就此公开发文,“《余罪》小说是很好看,但原作者骂编剧,可能会让本来替你打工、替你扬名、替你催生IP价值、背着黑锅干活的编剧就此不干了。”在余飞看来,针对《余罪》这个小说,作者不应该要求忠实原著,因为小说中有大量展现犯罪手段和犯罪过程的内容,在改编时肯定要回避。《余罪》总策划于淼也说,“原著有很多不适宜在影视剧中具体展现的情节,如心理活动、暴力涉黄和比较残忍的犯罪手段,为了规避政策上的风险,我们要做的首先就是把这些拿掉。”他还透露,其实前两季剧本是由同一支编剧团队,花了6个月的时间一次性写出来的。
余飞直言,小说吸引粉丝阅读的卖点,恰恰无法通过影视审查,在被改编成影视剧时一旦被拿掉,剩下的就是空壳。职业编剧还需要在尽量维持原作风格的前提下,为剧中人物设定合理的剧情发展走向,“其实难度不亚于做原创,相当于重新架构整个故事情节,而且做原创还不会有原著党据此来骂你‘还原度不够’。”
这次因《余罪》引发的骂战,表面上看是一部作品的改编之争,实际上这种矛盾早已暗藏在整个影视业中,成为一个令人担忧的定时炸弹。
“之所以愿意出来说这件事,说到底是因为我担心这样的对骂,会导致原著作者与改编编剧的合作关系趋向崩溃。”余飞透露,近两年国内影视界盛行改编网络小说,但国内专业的一线编剧也就四五十人,没有那么多的优秀编剧能服务于IP的改编。业内也出现过由原著作者直接执笔改编的情况,“但编剧行业本身需要一定年限的职业培养,是有行业门槛的,不是所有小说作者都能顺利地转行做编剧。”余飞补充道,“曾有资方买下一部作品版权,图省事地让作者直接当编剧,但改出来的剧本根本不能用,就又推倒重来,去找职业编剧改编。”
编剧们面对有大量粉丝基础的IP作品,到底改不改原著,改多还是改少,都是棘手的问题。IP剧《花千骨》的改编算比较成功,担任编剧的饶俊透露了一点他的经验——仰仗编剧与原著作者的沟通。他与《花千骨》的作者“Fresh果果”是高中同学,“我跟果果合作的时候,我负责出初稿,她负责修订。这样的方式既能发挥我作为改编者的作用,又能通过果果来保证对小说的还原度。尤其是人物性格这些要素,原著作者的拿捏是最准确的。”饶俊说,有过类似的经验后,他在《木槿花西月锦绣》《醉玲珑》等其他剧本的改编时,也都遵循类似的工作习惯。
“如果原著作者能参与剧本的改编,当然是最好的情况。”余飞承认这样做能有效地解决矛盾,但问题恰恰又在于,“不是所有的小说作者都愿意在剧本上耗时间,不少作者就是把版权卖出去当甩手掌柜的。”余飞则建议,如果作者真的在乎作品的影视还原度,其实完全可以在与剧方签版权合同时,把“需要过目剧本”“参与改编过程”等要求写进去,“但如果自己一开始就放弃‘监管权’,那就别那么玻璃心了,对编剧们多点理解与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