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有什么共同的外观特征? 为你解读结肠知识

2018-12-3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结肠: 结肠在右髂窝内续于盲肠,在第3骶椎平面连接直肠.结肠分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4部,大部分固定于腹后壁,结肠的排列酷似英文字母"M",将小肠包围在内.结肠的直径自其起端6cm,逐渐递减为乙状结肠末端的2.5cm,这是结肠肠腔最狭细的部位. 特点: 结肠(colon) 观察标本结肠横切片(H.E染色) 肉眼观察肠壁的粘膜染紫色,向外依次为粘膜下层,肌层及外膜.粘膜和部分粘膜下层向肠腔内的突起为半环形皱襞的断面,肌层局部的膨大为结肠带.低倍和高倍观察. 1.粘膜:无绒毛和环

结肠:

结肠在右髂窝内续于盲肠,在第3骶椎平面连接直肠。结肠分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4部,大部分固定于腹后壁,结肠的排列酷似英文字母“M”,将小肠包围在内。结肠的直径自其起端6cm,逐渐递减为乙状结肠末端的2.5cm,这是结肠肠腔最狭细的部位。

特点:

结肠(colon)

观察标本结肠横切片(H.E染色)

肉眼观察肠壁的粘膜染紫色,向外依次为粘膜下层,肌层及外膜。粘膜和部分粘膜下层向肠腔内的突起为半环形皱襞的断面,肌层局部的膨大为结肠带.低倍和高倍观察。

1、粘膜:无绒毛和环形皱襞.由内向外分为三层.

(1)、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含较多的杯状细胞.

(2)、固有层:含大量肠腺和较多淋巴组织.肠腺为单管状腺,开口在粘膜表面.细胞组成与上皮相同,无潘氏细胞.

(3)、粘膜肌层:为内环形,外纵行两层平滑肌.

2、粘膜下层:疏松结缔组织,含较大的血管,神经,淋巴管及脂肪细胞,无肠腺.

3、肌层:为内环形和外纵行两层平滑肌.外纵肌在局部增厚形成结肠带.可见几条结肠带

4、外膜:为纤维膜或浆膜.

结肠长约130cm,约为小肠的四分之一。结肠比小肠短而粗,盲肠直径7.5cm,向远侧逐渐变小,乙状结肠末端直径只有2.5cm。

结肠的解剖特点有三:

(1)、结肠带:为肠壁纵肌纤维形成的3条狭窄的纵行带。结肠带在盲肠、升结肠及横结肠较为清楚,从降结肠至乙状结肠逐渐不明显。

(2)、结肠袋:由于结肠带比附着的结肠短六分之一,因而结肠壁缩成了许多囊状袋,称结肠袋。

(3)、肠脂垂:由肠壁粘膜下的脂肪组织集聚而成。在结肠壁上,尤其是在结肠带附近有多数肠脂垂,在乙状结肠较多并有蒂。肠脂垂的外面为腹膜所包裹,有时内含脂肪量过多,可发生扭转,甚或陷入肠内,引起肠套叠。

结构:

升结肠

升结肠ascendingcolon居盲肠与结肠右曲之间,其长度因盲肠位置的高低而异。升结肠后壁借结缔组织贴附于右肾和腰大肌前面,活动度甚小。

功效:便秘,腹泻,腹痛,肠炎。

位置:右足脚掌小肠反射区在外侧带状区域的部位。

横结肠:

横结肠transversecolon起自结肠右曲,向左横行,止于结肠左曲。横结肠由横结肠系膜连于腹后壁,活动度大,横结肠中部下垂至脐或低于脐平面。结肠右曲rightcolicfiexure又称肝曲,位于肝右曲下方和右肾下端的前方。结肠左曲leftcolicfiexure又称脾曲,其位置较结肠右曲为高,接近脾和胰尾,故结肠左曲的位置较高较深。

降结肠:

降结肠descendingcolon自结肠左曲起,沿左肾与腰大肌前面下行,至左髂嵴处续于乙状结肠。

乙状结肠:

乙状结肠sigmoidcolon自左髂嵴水平开始,沿左髂窝转入盆腔内,全长呈“乙”字形弯曲,至第3骶椎平面续于直肠。乙状结肠借乙状结肠系膜连于骨盆侧壁,活动度较大,短者常较平直,降于盆腔;长者可卷曲数圈后与直肠相续。多呈“乙”或“S”形弯曲而得名。乙状结肠有两个弯曲,第一个由起端向下至盆腔上口附近,于腰大肌的内侧缘便转向内上方形成,此弯曲位置不固定,多在盆腔内;在肠管向内上方跨过髂总动脉分叉处,又转向下,形成第二个弯曲,此弯曲位置也不固定,多数位于正中线左侧。乙状结肠系膜长度平均8.9cm,乙状结肠相对较长,可为80~170cm,故其有很大的伸展度,因此在纤维结肠镜检查时,可能发生乙状结肠扭转结圈,极难通过,需旋转镜身、改变体位,或加手法推扳,方能使肠镜通过。

功能结肠有吸收.分泌.细菌消化与协助排粪作用.

结肠的吸收功能以后半结肠为最强,主要吸收水分与钠,也吸收少量钾.氯.尿素.葡萄糖.氨基酸与一些药物.结肠平均每日吸收460mmol钠与350~2千ml水.虽然24小时通过回盲瓣到盲肠的食靡约5百~1千ml,但经过结肠与直肠吸收后仅从肛门排出150ml.若结肠功能发生紊乱,就可影响吸收,甚至发生腹泻.便秘与腹胀等.若吸收过量,又可导致水中毒.血氯过高与酸中毒等.

结肠粘膜内有杯状细胞,可分泌碱性液体,保护结肠粘膜,润滑大便,以助排便.

结肠不产生酶,无消化作用,但有细菌消化作用.结肠内有很多细菌,大肠杆菌占70%,厌氧杆菌占20%,此外还有链球菌.变形杆菌.葡萄球菌等,也有少量原生物与螺旋体.肠细菌对产生生理需要的物质有重要作用.比如食物内缺乏维生素时,[在]肠内可根据人体的需要调节合成维生素,这些细菌消化纤维素,合成各种维生素.比如维生素K.,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h.维生素12等.比如长期用抗生素,可导致维生素合成与吸收不良,引起维生素缺乏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