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是怎么形成的呢 如何对患者进行护理

2019-03-2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形成的弥漫性肝损害.在我国大多数为肝炎后肝硬化,少部分为酒精性肝硬化和血吸虫性肝硬化.病理组织学上有广泛的肝细胞坏死.残存肝细胞结节性再生.结缔组织增生与纤维隔形成,导致肝小叶结构破坏和假小叶形成,肝脏逐渐变形.变硬而发展为肝硬化.早期由于肝脏代偿功能较强可无明显症状,后期则以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为主要表现,并有多系统受累,晚期常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感染.脾功能亢进.腹水.癌变等并发症. 按内科及本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形成的弥漫性肝损害。在我国大多数为肝炎后肝硬化,少部分为酒精性肝硬化和血吸虫性肝硬化。病理组织学上有广泛的肝细胞坏死、残存肝细胞结节性再生、结缔组织增生与纤维隔形成,导致肝小叶结构破坏和假小叶形成,肝脏逐渐变形、变硬而发展为肝硬化。早期由于肝脏代偿功能较强可无明显症状,后期则以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为主要表现,并有多系统受累,晚期常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感染、脾功能亢进、腹水、癌变等并发症。

按内科及本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病情观察

1.根据病情随时观察神志、表情、性格变化以及扑翼样震颤等肝昏迷先兆表现。

2.对躁动不安的患者,应用约束带、床栏等保护性措施,以免坠床。

3.观察鼻、牙龈、胃肠等出血倾向,若有呕血及便血时,做好记录,及时与医师联系作对症处理。

对症护理

1.饮食以高糖、高蛋白、低脂肪、低盐、多维生素软食,忌吃粗糙过硬食物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2.伴有水肿和腹水的患者应限制水和盐摄入(每日3-9g)。

3.肝功能不全昏迷期或血氨升高时,限制蛋白在每日30 g左右。

4.正确记录24h出入液量。

5.禁烟,忌酒、咖啡等刺激性饮料及食物。

一般护理

1.肝功能代偿期患者,可参加力所能及的工作;肝功能失代偿期患者应卧床休息。

2.大量腹水的患者,可采取半卧位或取患者喜欢的体位,每日测腹围和体重,详细记录。衬衣、裤要宽松合适,每日温水擦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有牙龈出血者,用毛刷或含漱 液清洁口腔,切勿用牙签剔牙。

3.适当补充多种维生素,尤以b族维生素类。

4.注意观察用利尿药后的尿量变化及电解质情况,随时与医师取得联系。

引起肝硬化的病因很多,可分为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代谢性肝硬化、胆汁淤积性肝硬化、肝静脉回流受阻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硬化、毒物和药物性肝硬化、营养不良性肝硬化、隐源性肝硬化等。

1.病毒性肝炎

目前在中国,病毒性肝炎尤其是慢性乙型、丙型肝炎,是引起门静脉性肝硬化的主要因素。

2.酒精中毒

长期大量酗酒,是引起肝硬化的因素之一。

3.营养障碍

多数学者承认营养不良可降低肝细胞对有毒和传染因素的抵抗力,而成为肝硬化的间接病因。

4.工业毒物或药物

长期或反复地接触含砷杀虫剂、四氯化碳、黄磷、氯仿等,或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可产生中毒性或药物性肝炎,进而导致肝硬化。黄曲霉素也可使肝细胞发生中毒损害,引起肝硬化。

5.循环障碍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缩窄性心包炎可使肝内长期淤血缺氧,引起肝细胞坏死和纤维化,称淤血性肝硬化,也称为心源性肝硬化。

6.代谢障碍

如血色病和肝豆状核变性等。

7.胆汁淤积

肝外胆管阻塞或肝内胆汁淤积时高浓度的胆红素对肝细胞有损害作用,久之可发生肝硬化,肝内胆汁淤积所致者称原发胆汁性肝硬化,由肝外胆管阻塞所致者称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8.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时由于虫卵在汇管区刺激结缔组织增生成为血吸虫病性肝纤维化,可引起显著的门静脉高压,亦称为血吸虫病性肝硬化。

9.原因不明

部分肝硬化原因不明,称为隐源性肝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