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小月月的心理疾病
小月月的背景我们并不清楚,至少能够看出高中的时候,小月月还是一个正常的女孩,只是体型偏胖,在行文中对于之前只有提到反复的感情受挫,不过这很有可能是小月月所有问题的根源,我们就已她的是由于反复的情感受挫作为一个假设的出发点来进行分析就好。
基本事实是,必须基于对于小月月从高中到现在的一些合理推理,才能够说明一个正常人,如何能够成为现在状态下的一个心理患者,这些推理基于假设的居多。
小月月在恋爱关系中可能并不是很理想的对象,最直接的是由于外部体征的原因,导致男性的不认同。在外貌体征之下,在以往的感情中小月月还体现出以下的一些问题,都成为现在问题的根源,并一步一步发展成为现在的癫狂形象。
首先,在感情中男性对他的冷漠造成了她最初的抑郁,这种冷漠表现为对她关怀的漠视和性的冷漠两方面,最初,这种冷漠只是导致了抑郁,可能并没有被她自己和被家人注意到。一般而言这种抑郁会导致两个正常结果,一种结果导致女性对男性关注和性关注的丧失,在情感问题中想办法构建自己的强势地位,通过强势手段开展报复和对抗的方法;另外一种是反向的,导致女孩对于感情中男方在情感和性方面的关怀更加的渴求。
很明显小月月是后者,这种心理机制和抑郁共同作用,是最初的动机。这两种动机让小月月最初对于感情产生了“无助、无望的情绪”,最初的这种情绪产生了“缺乐症”,在这个阶段,小月月几乎丧失了自己的兴趣和自己的生活,变得对很多事情缺乏兴趣,这让她失去了基本的生活支柱。
在这个情况下,我猜想小月月竟然又有了另一段感情,这段感情对她而言犹如救命稻草,她对这段感情投入了非常高的期待,也就是说,在性和情感的方面,她对那个男生有非常高的期待。同时,很重要的,在抑郁之后,自己进入了一种非常亢奋和高昂的情绪状态。
很显然这个男生后来也对她冷淡了,兴许还有对她身体的冷嘲热讽,面对这种状态可能有了她的第一次狂躁,在亢奋的状态下,她很自然的用一次可怕的发火,用不计后果的行为吓到了他的男朋友,她那时的男朋友显然对这个状态做了反应。这非常可怕,小月月长时间的抑郁,长时间的成就感缺乏,找到了出口,“狂躁”成为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然没有人能够被她的狂躁一直吓到,逃离是最直接的方法,小W也是一样。小月月不可避免的会再次进入抑郁症,这种打击一直存在,她一直用狂躁和极强的自尊感在进行自我的捍卫,这种捍卫是很自我毁灭的,因为抑郁中她已经认定自己无法完成任何事情,因此以自我毁灭要挟是她最可能采取的方法。这里自我毁灭很重要,很多时候成为双相障碍的变换线索。
小月月大概是从这个时候进入心理障碍期的,她变得越来越狂躁,越来越抑郁,是一种明显的反应性的障碍,当然我并不知道是否有内源的因此存在。可能有一段时间,小月月不可避免的走入了焦虑的状态,变得完全没有希望,没有任何快乐。
这时必须提到她,我相信很多事情和她有关,小月月的母亲首先是一个被抛弃的女性,在她的身上同时拥有严重的抑郁和非常强的自尊心。
从LZ的叙述中可以看出小月月的母亲对她的放任,很明显她已经放弃了小月月,希望把这个包袱通过婚姻转嫁给他人,她听到小月月的发作有那么大的反应,显然这不是第一次了,她也很有预谋的把小月月介绍给她的朋友的儿子,这都是有预谋的,显然她已经烦透了这个女儿。
这是很基本的动机,由于她烦,她把女儿当作包袱,很自然的她会以很敷衍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女儿,这是小月月能够走出焦虑变成重度抑郁的重要因素。
我想她分享过自己的经历和心绪给母亲,但是她妈妈很显然对于这种被抛弃的经历和抑郁是不想去讨论和开导的,她可能简单的回应“谁说我女儿不好,那是他们没眼光”,诸如此类的鼓励的话,并自己热心的给女儿找到一个归宿把女儿甩掉。
可以想象一个单亲家庭的女儿对于母亲的依赖和信任,母亲的肯定和帮助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鼓励,也成为她走出焦虑症的重要方法,这个方法就是重度的狂躁。
我们简单回顾一下,到现在为主小月月经历了什么,抑郁-自我否定-失乐症-再次依赖-狂躁-狂躁认同-重度抑郁-焦虑-再次肯定。
她已经认识到她自己有多悲惨了,她同样知道狂躁的用处,她也相信自己母亲对自己的肯定,她现在走出焦虑。她的内心是绝不愿意回到焦虑中的,因此一套严密的心理机制在慢慢的建立。
首先是性愉悦,这是最容易促成心理机制建立的因素,也一定是一个青春期后期女性最容易去考虑的问题,建立在她的基础上,性愉悦一定是自我导向的,也就是说,性欲倒错(指通过非正常方式满足性欲)几乎是必然的结果。
首先一定是有摩擦癖的,导致她在和小W的接触中,对非常普通的男女肢体接触做出过激反应。
其次是更加独特的案例,其实是恋物癖,只是物件非常的奇怪,通过体毛之类的物件来满足,是一种非常奇怪的行为,这种行为的根源我倒是很难去猜测。但基本特点是性欲倒错的。
在戏剧和电影高度发达的今天,这种人格障碍是普遍的,只是严重程度差异而已。
悲剧是会带给人愉悦感的,即使是自己的悲剧也一样,这和项羽灭亡前认为是天要灭他是一种感受。
小月月对自己的悲剧已经非常认同了,当然在某部电影或电视剧的刺激下,很容易用这种方式排解。最初是想想而已,但是这在她亢奋的狂躁下变成她的一些外部行为,最容易出现的就是“虚荣”、“浅薄”、“自我夸张”、“自私”、“过度依赖”。
这在她身上非常的典型,性欲倒错解决了她在性上的依赖,表演型人格解决了她对自己负面现转的解读,心理机制只差对于抑郁症正面激励的促成了。
这构成了她心理机制的最后一环,严重的偏执和敏感,她非常敏感,对于一切,尤其是对于别人对自己的不理解,非常敏感。这起初会有回避性人格障碍的倾向,会产生一些社交的障碍,她会避免社交,当然这是她焦虑的阶段。
当她走出焦虑后,在狂躁的支配下,一切都是走向反面极端的,她变成一个用主动行为解决偏执敏感的人,与他人分享私密话题是一个典型症状(这我也遇到过),这被看作我主动解释清楚了我的动机,这个动机非常好,好到他人都不知道,很显然这解决了你们对我的反对。
她为此培养了自己的很多习惯,包括内裤剪洞,香蕉等,这些习惯在她看来超出常人,她也十分愿意立即分享这些习惯,她认为这会消除误解,会带来认同。
至此,她已经形成了完备的心理抵抗机制,几乎能够解决所有问题了。她越是抑郁,便越是狂躁,这又加强了双相障碍。她越是狂躁,便越是偏执和表演。
写到这里,几乎已经能够解释文中小月月的很多行为和特点了,不难相信,她一定会在感情上继续受挫,她会比现在更加抑郁也更加狂躁,终有一天会崩溃。
如果幸运,会进入深度的焦虑并发,如果不幸,会彻底的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