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演奏家周望 古筝演奏家王燮 传我国粹在音符斑斓里放歌

2017-12-2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从"意象系列课题成果音乐会"之"乐府·意象---民族室内乐新作品音乐会",到"意象·民乐"系列之二"采薇--王夑古筝硕士毕业音乐会";从"意象·民乐"系列之三"燕歌行--王燮古筝独奏音乐会",到"聆听国乐"对外经贸大学继教院艺术培训部中国民乐推广计划,青年古筝演奏家王夑一直未忘她追溯民乐之根.传统文化之根的希冀.她如是说,也如是做,正如她所写道:"撑一只意象

从“意象系列课题成果音乐会”之“乐府·意象---民族室内乐新作品音乐会”,到“意象·民乐”系列之二“采薇——王夑古筝硕士毕业音乐会”;从“意象·民乐”系列之三“燕歌行——王燮古筝独奏音乐会”,到“聆听国乐”对外经贸大学继教院艺术培训部中国民乐推广计划,青年古筝演奏家王夑一直未忘她追溯民乐之根、传统文化之根的希冀。

她如是说,也如是做,正如她所写道:“撑一只意象的长篙,在诗的长河的深处慢溯;掇拾一船飘零的音符,在音符斑斓里放歌。”

王家有女初长成 弦指灵韵绘玉筝

王燮接触古筝源自父母的意愿,她的父母在偶然听完一场古筝音乐会后,便决意让心爱的女儿学习这门音色华丽的国粹。王燮自小便对音乐的领悟力很高,起初在少年宫上大课时便崭露天赋,每每能出色地完成日常任务。老师也对她日渐重视。

她九岁习筝,历经三年业余学习,老师劝她趁天赋异禀,年华正好,走专业道路。父母起初是极不愿意的,他们仍以传统的观点来看待对孩子的教育问题,认为乐器作为修身养性的兴趣爱好即可,但在老师诚挚的建议下,父母同意让女儿走专业的道路,他们愿意祝福女儿一路披荆斩棘,走进艺术殿堂。

回顾以往,王燮坦言,她对音乐的热爱愈来愈深。艺术是神奇的,一旦投入,便会忘却纷扰,进入一种愉悦而纯粹的境界。她着迷于这种洗涤灵魂的感染力。

外秉师道谢恩师 内怀诚心泽初心

王燮现为对外经贸大学继教院艺术教育与培训部副主任,成为一名教师是她从小便心神向往的职业,能够伴看到学生的点滴成长,对她而言是一种幸福。

王燮坦言,若没有众位恩师悉心指教,她不会在音乐道路上走到现在。她的启蒙老师刘巧君老师相当敬业,现今七十几岁的高龄,仍活跃在教学一线上,每每督促她勤奋学习。本科后遇到邱老师,开始接触新鲜教学理及曲目之类,在对节奏和艺术的处理上,收获了不同的感思。

王燮升至研究生阶段,师从周望教授。恩师教学严谨,在艺术上追求完美,对完成乐曲的最终要求也极高,音音反复雕琢,不断对学生提出新的要求,王燮体会到恩师期望她领悟到的“艺无止境”,细致的推敲也使她在音色的控制上更进一筹。

恩师虽忙,但每天都会抽出时间练琴,他始终以民乐的传承为己任,王燮犹记得单位艺术部的成立时,周老师于百忙中赶来出席,连演出服都未来得及换。但周身的气场已然散发出艺术的独到魅力,修为深厚,自然能够由内而外地显露出来,给人以震撼。

王燮也希望致力于传统文化在综合类高校的传承和普及与国际化的普及,注重中国传统文化对艺术工作者的修身养性。王燮不到十六岁便在石家庄的少年宫代课,至今未间断教课,积累了深厚的教学经验。她说是教学是相长的过程,可以换角度发现自己的不足,她乐在其中。

感望古意今何在 素执兴愿寄平生

“中国文化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而不同而又仁者爱人,这在文化艺术方面表现的更为明显,中国传统艺术注重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而不是抗争。追求意境和意象是中国艺术中的特殊品质。如何通过传统艺术的解读帮助学生去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是我想做的事情。

在中国高校,特别是非艺术类高校推广传统文化与艺术,无疑是比较尴尬的。我们知道,目前相关的支持并没有写入国家高等教育计划中,也没有师资的统合,但是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总要需要人去做。我想,仅仅用文字去诠释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很容易被接受,也很难传递本质。

用图像、文字、音乐三维一体的方式,立体的去诠释中国传统文化,会更生动更容易使大学生带入其中。这些年我一直在北京的各高校推广“聆听国乐—--中国艺术赏析”讲座,其中就有用以上所说的立体的方式,通过对古诗词的韵律化的解读,去推广古诗词的意韵。

我们知道,历史上有很多诗词都曾是曲谱可以演唱演奏的。比如:乐府诗、宋词、元曲等等,但现在绝大部门曲谱已经失传,只有文字留下来。通过音乐的手法去触摸中国古代诗词的韵律,从而使听课的学生们走进传统音乐的同时走进中国诗词文化,继而走进更广泛的中国传统文化。”

王燮在传统文化如何传承上费尽心血,近几年更是举办了“聆听国乐”的高校讲座,并承担大型学术项目——“意象”系列研究。这位热爱古典,追求艺术信仰的天赋音乐家,将用毕生之力将音乐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传我国粹,扬我国音。正如她在古筝独奏音乐会作为“意象·民乐”系列之三,以“燕歌行”为主题,承“圣人立象以尽意”之思,用音乐的语言,表达自身的感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