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会电影 临睡前给大家推荐一部史诗级动画电影:《大都会》(手冢治虫)
小学六年级暑假(2004年,CCTV6)第一次看,第一次发现动画片原来也可以让人如此纠结,被建一和蒂玛的爱情感动,被大机器时代的背景感动,被悲剧结局感动,被最终悲剧结局所配的轻快地音乐震惊。 第二次看是高三暑假,陕西台。
这中间一共六年,权当善始善终,于是又看了一遍。看的时候不免想起小学六年级暑假——当时和现在,到底有多少差别呢?我找到的答案是,看大都会时,或者不如说看关乎爱情的故事时,想到的东西不同。
有点怀念小学时候了。 贴一点影评吧。 《大都会》:日式动画长片的巨作 长期以来,在谈到动画长片的时候,人们更多地将目光投向好来坞一年为数不多、但制作非常精良的几部片子。
其实,要论动画长片的制作历史和规模,日式动画片(JAPANIME)比好来坞一点也不逊色,在每年的出产量上更是居全球之冠。当然,日式动画长片的制作水平参差不齐,大多数属流水线产品,无论是剧情、绘画还是手法都规规矩矩,和大家常见的TV版差不多,但也还有少数顶尖制作群体,不以量取胜,几年才出一部作品,但只要发行,肯定成动画长片的经典之作,动画迷们的绝对收藏,在全世界也有其影响。
笔者这里只是以北美市场为例,其中,最为著名的当然是宫崎骏和他的吉卜力工作室作品,如《幽灵公主》(PRINCESS MONONOKEE),在各个VIDEO出租店都摆在ANIME区最显著的位置。
可以说,宫崎峻的作品代表了日式二维动画片的最高水平。对于他的作品,动漫版的朋友可能已经讨论得够多了,我就不再献丑了。当然,不管如何著名,宫崎峻作品只是众多日式二维动画片的一个方面,其实,就画风而言,笔者更喜欢如《浪客剑心之回忆篇》《NINJIA SCROLL》这样的惟美风格,呵呵。
当好来坞动画片朝3D方向日益完美的时候,日式动画片似乎坚持自己的风格,不肯制作纯3D的作品。
但这并不表明他们就对动画技术的发展无动于衷,事实上,日本动画界还有一派始终是紧跟"科技"潮流的。1988年出品的《AKIRA》无疑是日式动画长片的一个里程碑,该片首次大规模地运用电脑技术,不仅对图象,连音轨的加工,也采用电脑对采样进行合成。
这一动画史上的巨著,相信看过的朋友都会对她的画面、情节、音乐留下深刻的印象,这里不详述。1996发行的《攻壳机动队》(GHOST IN THE SHELL),依笔者的看法,从制作方面讲,仍然是迄今为止日式动画长片"硬科技"一派的最高峰,荣获1997年世界动画片大展"最佳剧场版动画片"和"最佳剧场版动画导演"两项最高奖。
尽管后来的《BLOOD:THE LAST VAMPIRE》、《人狼》(JIN-ROH:WOLFBRIDGE)、《AVALON》等都在某些方面有所进步,但就总体而言,笔者认为他们还没有超过《攻壳机动队》,直到我拿到刚发行的《大都会》(METROPOLIS)DVD。
《大都市》是根据日本漫画大师手冢治虫(OSAMU TEZUKA)的同名系列漫画改编而成的。如果说宫崎峻是日式动画片的天皇巨星的话,手冢治虫就是日式动画界的精神领袖。
日本许多当代的漫画家都是在其作品的激励下踏上漫画创作的道路的。中国观众最为熟悉的当然是他的《铁臂阿童木》了,还有《森林大帝》也曾风靡一时。
《大都市》系列漫画没有引进过国内,但在日本却有深远的影响,她对未来世界的奇妙构想,影响了许多动画人,包括本片的编剧,另一位动画大师,《AKIRA》的原作者和导演,大友克洋(KATSUHIRO OTOMO)。《AKIRA》中未来城市的设计,很多地方可以看到《大都市》的影子。正因为非常喜欢手冢治虫这部50年前的旧作,大友克洋才答应本片导演林太郎(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