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演奏家吉顿·克莱默:永远为音乐天才提供支持
在世界顶级的小提琴家之中,吉顿·克莱默可谓是最不走寻常路的一位。1947年,克莱默出生于拉脱维亚首都里加的一个音乐世家,外公、父亲、母亲都是职业小提琴家,克莱默从小就生活在小提琴高雅而抒情的乐韵中。他4岁便开始随父亲学琴,16岁时用祖父留下的一把瓜达尼尼小提琴举办了个人首场独奏音乐会。1965年,克莱默进入莫斯科音乐学院,师从小提琴大师大卫·奥伊斯特拉赫八年之久,并在此期间斩获了包括1969年帕格尼尼国际比赛小提琴比赛第一名、1970年柴科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金奖在内的四项国际大奖。在克莱默的音乐生涯中,全世界所有最著名的音乐厅几乎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曾与世界著名指挥家卡拉扬、伯恩斯坦、哈农库特等人合作,并多次与欧洲和北美最负盛名的管弦乐团联袂出演,被公认为同辈中最富有独创精神、最引人瞩目的艺术家之一。
克莱默也是出了名的乐坛“怪杰”,和他身材一样,克莱默的音乐风格也是桀骜而嶙峋的。据说早年的他,给人的印象除了一头长发外,就是有力的揉弦,同时咧开大嘴、迈着奇怪的脚步,还经常用脚打拍子,他的桀骜不驯总是在舞台上张狂地流露。他会为15秒的微小速度差异与指挥阿巴多闹翻,不愿发行已经录制好的CD;他与维也纳爱乐乐团合作到一半,停下来转头指责别人,“你没有照着乐谱拉琴”;台湾地区著名小提琴家苏显达说,克莱默每次排练都要伴奏乐团撤掉第一排,因为他演出时动作太多,需要一个更大的空间供他跳来跳去。 然而舞台下的克莱默却是腼腆而安静的,他独来独往的处事风格令涉及他的报道非常少,他经常会在乐坛上忽然消失一阵子,不知去向,所有人找不到他,面对大家的疑问他会轻描淡写地说,“在我没法拉琴的时候,我去种种花椰菜。”
然而这位特立独行的音乐鬼才,在尝试新曲目和鼓励支持年轻人才方面却有着难能可贵的“赤子之心”。本次与克莱默同台演出的格莱美音乐奖得主波罗的海弦乐团就是由他亲手打造的,这个乐团的创立,使得许多波罗的海国家的艺术家走向国际。“今年也是弦乐团创立20周年”,克莱默介绍说,“我很高兴创立了这个团体并与它一起收获这么多奖项。我们在不断打造有趣的原创项目,同时也在寻找与其他组合合作的机会,尝试艺术家的新作品。能够在国家大剧院演出就是对我们这些年来努力的肯定。”
作为一个具有知名度的音乐家,克莱默只想服务于音乐、服务于作曲家,远离那些繁忙的集会。他颇具个性的举动就是6年前曾拒绝瑞士韦尔比音乐节的邀请,并发出了一封公开信,在信中尖锐的指出了当今社会中的年轻艺术家所面临的危机,“他们很容易为求得商业成功和知名度而付出巨大代价,尤其是当成功垂手可得的时候。现在的趋势就是,寻找一位出色的器乐演奏家,然后将其打造为‘名人’”。但是克莱默认为他们大多技巧高超,但言之无物,因此许多年轻人沦为成功的祭品,成功成了阻碍他们寻找自我的绊脚石。
在此次巡演之际,克莱默同时对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年轻艺术家提出了自己的期望:“许多有天赋的年轻音乐家觉得他们的目标是成为一个‘名人’,所以他们完全在遵照市场的需求和规则。我并不要阻止这种倾向,但它令我觉得遗憾和难过,因为我看到很多有才华的艺术家成为了受害者,所以我想提醒大家一定要寻找自己的道路,生活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名望和财富意义上的‘成功’。忠于你的理想和初心,不要轻言放弃。”同时克莱默表示:“我永远会为下一代的音乐天才提供支持。”
自2012年与国家大剧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后,费城交响乐团这支闪烁着百年光辉的老牌名团在每年初夏都会开启一次中国之旅。今年5月30日至31日,费城交响乐团在其音乐总监雅尼克·涅杰-瑟贡的带领下再次归来,与北京乐迷相聚。
从美国大都会歌剧院2017/2018演出季开始,42岁的著名指挥家雅尼克·涅杰-瑟贡接棒大都会的候任音乐总监,成为继拉斐尔·库贝利克、詹姆斯·莱文之后大都会的第三任音乐总监,为其光辉的艺术履历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在作为费城交响乐团音乐总监的五年里,雅尼克也让乐团的百年光辉传统得以延续并稳步前行,《纽约时报》称“他让这支以辉煌弦乐著称的乐团展示出前所未有的饱满音色。”而雅尼克也与费城交响乐团延长了合同,将继续带领乐团迈入下一个十年。
此次登台国家大剧院,雅尼克与费城交响乐团将在两天演出中带来一套精心策划的斯特拉文斯基、勃拉姆斯、贝多芬的作品。这三位作曲家是西方音乐史不同时期三位里程碑式的“开路人”,虽然生活在不同音乐时代,但他们在一定程度上都具有相似的“古典之源”。今年是贝多芬逝世190周年,世界各地都在以不同形式来纪念这位音乐巨匠,费城交响乐团也将贝多芬的作品纳入其演出计划,5月30日的音乐会就将以贝多芬《普罗米修斯的生民》作为开场,之后还将带来斯特拉文斯基的代表作《彼得鲁什卡》、勃拉姆斯《E小调第四号交响曲》,在31日又将回到贝多芬,重磅献上《D小调第九号交响曲》,可谓是一场西方音乐史的“倒序”巡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