癣的症状有哪些? 4个病因大揭秘

2019-05-0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主要指亲角质蛋白的皮肤癣菌,主要包括毛癣菌属.小孢子菌属和表皮癣菌属,侵犯人和动物的皮肤.毛发.甲板,引起的感染统称为皮肤癣菌病,简称癣.目前皮肤癣菌病仍按发病部位命名如头癣.体癣.股癣.手癣.足癣等.夏季多发,冬季少见. 病因 本病主要致病菌是皮肤癣菌,主要包括毛癣菌属.小孢子菌属和表皮癣菌属,其共同特点是亲角质蛋白,侵犯人和动物的皮肤.毛发.甲板,引起感染.感染人类的真菌主要来自外界环境,感染途径可为接触.吸入或食入等. 临床表现 [临床类型及症状] 一.头癣 1.黄癣:典型的皮损为黄癣痂,

主要指亲角质蛋白的皮肤癣菌,主要包括毛癣菌属、小孢子菌属和表皮癣菌属,侵犯人和动物的皮肤、毛发、甲板,引起的感染统称为皮肤癣菌病,简称癣。目前皮肤癣菌病仍按发病部位命名如头癣、体癣、股癣、手癣、足癣等。夏季多发,冬季少见。 病因

本病主要致病菌是皮肤癣菌,主要包括毛癣菌属、小孢子菌属和表皮癣菌属,其共同特点是亲角质蛋白,侵犯人和动物的皮肤、毛发、甲板,引起感染。感染人类的真菌主要来自外界环境,感染途径可为接触、吸入或食入等。

临床表现

【临床类型及症状】

一.头癣

1.黄癣:典型的皮损为黄癣痂,由黄癣菌及表皮碎屑组成,硫磺色,质较硬、干燥、易碎,边缘翘起,中心微凹而呈碟状,从中有一根或数根头发穿出。黄癣痂与头皮附着甚紧,不易刮去,刮去后基底潮红、湿润。严重的可累及面、颈及躯干等处。

2.白癣:又名小孢子菌头癣,最常见。初起损害为群集毛囊性丘疹,或环形红色斑片,继而变为以鳞屑为主的小斑片。鳞屑为灰白色,较干燥。头发略稀疏、无光泽,残留的毛干上有灰白色套状鳞屑包绕,即“菌鞘”,是真菌孢子寄生在发干上所形成的。

3.黑点癣:儿童和成人均可感染。初起损害为小片丘疹、鳞屑,以后发展成为多数甲盖大小的鳞屑小斑,散在于头皮或枕部,小斑亦可相互融合形成较大的斑片。患处病发刚出头皮即折断,留下残发在毛囊口,呈黑点状,故称“黑点癣”。本病发展缓慢,可终年不愈,愈后可留瘢痕形成、脱发。

4.脓癣:为白癣或黑点癣的—种特殊类型。由于机体反应强烈,引起明显的炎症,初起为群集的毛囊炎性丘疹,迅即发展成为由多数毛囊性脓疱组成的隆起性肿块,逐渐扩展,可至胡桃大或更大,边界清楚,质地柔软,表面有多数蜂窝状排脓小孔,从中可挤出脓液。发根松,易拔除。可有轻微疼痛和压痛,局部红肿,耳后及枕后淋巴结常肿大,可引起癣菌疹。愈后有瘢痕形成。

二、体癣和股癣

1.体癣:①好发部位:体癣好发于颜面、颈、腰、腹、躯干及四肢等处。②基本损害:原发损害为丘疹或小水疱,逐渐向周围扩展蔓延,中心炎症减轻伴脱屑或色素沉着。边缘微高出皮面,由丘疹或水疱连接融合在一起而呈环状。体癣的损害数目为1个或多个,直径大小不等。③致病原不同的临床差异:体癣的临床症状相差甚多。由红色毛癣菌所致的体癣常迁延,皮损呈大片状,多限于腰、臀和躯干处。由石膏样毛癣菌引起者则皮损多呈环状,炎症较显著,常见水疱或丘疱且易侵犯颜面和小腿等部位。由羊毛状小孢子菌及石膏样小孢子菌引起者,损害较小而数目多,较散发,炎症显著,易侵犯面、颈、胸部及四肢。原发或继发性免疫缺陷患者的皮损很广泛。④儿童体癣:常呈同心多环状或重叠的花环状。⑤自觉症状:瘙痒,剧烈搔抓时可引起继发感染或局部苔藓化。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男性多见。多在夏季发作或加重,冬季症状可减轻。

2.股癣:可单侧或对称分布。基本损害同体癣,但由于该部位多汗潮湿易受摩擦,故皮损炎症显著,瘙痒较重,发展也较迅速。损害多呈环形向周围扩展,边界清楚。很少波及到阴囊,严重时可向上向后蔓延,累及臀部、下腹部和腰部。

三、足癣、手癣、甲癣

1.足癣:多见于成年人,男女皆可发病。往往夏季加重,冬季减轻。依其皮损特征可分为以下3型,但三者常可同时存在,或以某一型为主。

(1)水疱型:常于趾间、足跖及其侧缘反复出现深在性水疱,疏散分布或成群发生。疱壁厚,不易破裂,伴有明显瘙痒,数日后疱液干涸、脱屑、瘙痒随之缓解。

(2)擦烂型:常见于4~5或3~4趾间,角质层浸渍、发白、松离,剥脱后露出鲜红色的糜烂面或蜂窝状基底。此时渗液多,有异臭,瘙痒难忍。易继发感染,并发淋巴管炎、淋巴结炎或蜂窝织炎等。

(3)鳞屑角化型:常见于足跟、足跖及其侧缘,角质层增厚、粗糙、脱屑、干裂、无汗,如树皮状。久之皮损范围扩大,冬季发生皲裂疼痛,夏季间发水疱,并伴以痒感。

2.手癣:临床表现与足癣大致相同,虽亦有鳞屑角化、水疱与擦烂3型之分,但其分型不如足癣明显。临床上损害多限于一侧,发生小水疱,脱屑处皮肤粗糙增厚。有时初起损害即呈慢性,既无明显水疱,亦无明显边缘,手掌皱纹加深,角化过度,小片状脱屑,久之整个手掌受累。自觉症状不显著,但到冬季,干裂加剧,自觉疼痛,白念珠菌感染也较常多见,常见指间糜烂型(3~4指间好发)。

3.甲癣:甲癣与手癣、足癣的病原菌基本相同。因真菌侵入部位不同,临床上可分4型:

(1)真菌性白甲(白色表浅甲真菌病,superficial white onychomyeosis,SWO):此型在趾甲常见。病原菌只侵犯甲板表面,表现白点或白斑。不引起炎症反应,多时可融合成片,不易与白甲病区分。

(2)远端侧位型甲下甲真菌病(dlistal subumgual onychoMYCOsis,DLSO):最常见。病原菌初起侵犯远端侧缘甲下角质层,再侵犯甲板底面,使甲板变形,失去光泽、增厚、变脆、灰白褐色,甲板有松脆的角蛋白碎屑,甲板甲床分离,通常由皮肤癣菌引起。

(3)近端甲下甲真菌病(proximal subungual onychomycvsis,PSO):此型少见,感染开始于表皮护膜,并沿近端甲根部下面和甲上皮发展。表现为手指甲近端,开始像白点,可扩大为自斑。甲板底面受累。整个指甲均可累及。通常由念珠菌及近平滑念珠菌引起,国外报告此型可伴AIDS感染。

(4)全营养不良性甲真菌病(total dystwphic onychoMYCOsis,TDO):上述3型最终可进一步发展成此型。受损指甲多少不一,轻者1~2个,重者大部分或全部指甲受累。本病一般无主观感觉,罕见继发感染,有时可并发甲沟炎。甲癣病程缓慢,如不医治,终生难愈。

四、癣菌疹

癣菌疹皮疹形态多种多样,差别很大,常见的皮疹形态有以下几种:

1.汗疱疹样型:发病急,常在手指侧缘,掌心等处发生群集性小水疱,不融合,周围无红晕、分布多对称,皮疹疏密不一,自觉剧痒。偶可继发感染。

2.丹毒样型:多见于小腿,损害常为多片鲜红色斑疹,呈大片状,水肿不明显,疼痛轻,多为单侧发病,无淋巴管炎与全身症状。

3.苔藓样丘疹型:多见于头癣患者,损害为针头大小的丘疹、斑丘疹或毛囊性丘疹,成群发生,呈苔藓样。好发于肩背部位,亦可见于四肢或全身。

4.湿疹样型:大片的湿疹样损害,多见于四肢,对称分布。

5.其他:尚有多形红斑样、结节性红斑样、猩红热样、荨麻疹样、脂溢性皮炎样、玫瑰糠疹样等癣菌疹。

五、花斑癣

损害为围绕毛孔的圆形点状斑疹,以后逐渐增大至甲盖大小,边缘清楚。损害可融合成不规则大片形,而周围又有新疹。表面附有少量糠样鳞屑。呈肤色、灰白色、淡黄色、淡红色或褐色。多种颜色共存,状如花斑。皮疹无炎症反应,偶有轻痒。好发于胸背部及颈、腋、腹部、四肢近心端,婴幼儿面部也可发生。以青壮年男性多见。病程慢性,冬季皮疹减轻或消失,夏季可复发。临床分型:①斑疹型;②毛囊型;③色素沉着型;④色素减退型。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皮损形态及部位,结合实验室检查真菌,即可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

1.神经性皮炎

有明显苔藓化,无水疱,霉菌显微镜阴性。

2.湿疹

无堤状隆起的边缘,境界不清楚,霉菌检查阴性。

治疗

对患者应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作好消毒隔离工作。

1.局部治疗

根据不同临床类型进行选择不同的抗真菌药物如联苯苄唑霜、酮康唑霜、特比奈芬霜等。其他的药物如复方水杨酸酊、复方间苯二酚涂剂等。头癣拔发、甲癣溶甲等。

2.系统治疗

伊曲康唑、特比奈芬等,与外用药物联合可增加疗效。